王來有+陳永秀
摘 要:在新課改的指導下,結合學校教學實際,把教授知識和發展學生能力緊密結合起來,力求在教學中促進學生創新。小學數學學習中計算是難點,也是重點,同時發展學生能力也較為重要,教師為了在教學中突破計算重點和難點,利用電子技術等教學方式進行了改革,以便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學習起來輕松快樂,創新才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了會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能力;教學模式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創新能力存在的問題
目前,小學數學教學有很多新教學模式在學校全面推廣,但在傳統教學中沒有真正地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教師沒有從學生數學需求的角度進行教學的現象普遍,這嚴重制約著學生的創新才能。把語言學習當作死板的內容進行教學,這很難讓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得到鍛煉,創新才能也就沒有得到培養。而且在傳統模式下教師的教學主要傾向于考什么教什么,學生歸納總結、創新能力的發展被忽視,導致很多學生不能優化創新。而很多小學數學教師也沒有重視這個問題,教數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參加考試,完成教學任務,沒有做好讓學生學習知識、努力創新的教育。每天就是讓學生寫與算,教學中就是讓學生認識數學和學會做題,只要會做題能拿分就可以了。這樣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感覺越來越枯燥,在學習中也不可能有所創新。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創新能力受阻的原因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受到很多阻礙,這些阻礙問題產生的原因大致有三個方面:
1.學生個人方面
首先,在我國小學階段大班教學非常普遍,學生一般都在一個擁有幾十人的大眾環境中學習,他們容易形成隨波逐流地跟隨眾人學習數學的習慣,但是卻沒有仔細地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將不懂的地方、有疑問的地方標出來進行探究。教師要求學習的知識點、需要計算的問題他們才會進行探究,這就導致其不能在學習過程中根據自己的疑惑發展探究能力,不能在查閱相關知識內容時突破創新,也不能完全正確地理解數學知識的創新應用等。其次,很多學生是在沒有目標的迷茫狀態下學習,機械地在跟隨老師的課堂學習,已經開始出現興趣下降、不想學習的狀態。這樣就更不用指望他們發揮發散思維,提升創新能力了。
2.教師教學方面
有一部分教師對待學生提出的問題比較松散和隨意,沒有嚴格地要求學生在課堂上提出自己的疑惑,也沒有引導學生針對問題進行創新探究,因此也就沒有辦法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因為教師沒有要求學生做創新、探究活動,所以他們也就得過且過,沒有在思想上重視創新能力的發展。
3.環境方面
在學習環境方面不僅包含了教室環境、人際關系,也包括教材教輔等,甚至課后環境也都對學生發展創新能力有影響。當學習情緒較高、學習氣氛較活躍的時候,幾乎每個人都會很認真,同時對知識的創新應用效果很好;當教師針對學生的興趣安排創新探究活動時,學生的創造力是無窮的。比如,教師在講解圓的對稱性質時,根據學生喜歡動手的心理創設了課堂環境,引導學生想辦法畫一個圓,并裁剪下來,以便在講解對稱時使用。結果學生創造性地使用瓶蓋畫圓或者使用圓規或者使用固定繩索等方法,劃出了很多的圓。
三、小學數學教學培養創新能力的策略
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將教學目標分成不同的探究任務,然后將所有的重難點創設成學生感興趣的情境,這時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探究問題,下面結合以下幾種方法談談如何促進學生創新才能發展。
1.由淺入深,教師依據學生學情設計探究任務
教師應讓學生明白探究任務對于發展自己創新才能的作用,點明探究任務是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點深入理解與應用的關鍵。當學生能由淺入深地探究問題并進行主動學習后,才會不斷地去研究探討重難點,教師在教學中也會輕松許多,借此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才能。
2.推陳出新,教師利用復習教學促進學生探究創新
在復習過程中讓學生明白舊知識的重要基礎作用,講清楚如何探究舊知識和新知識的聯系,進而學生便能主動、創造性地學習新知識。學生在后續的學習中,看到以前學習過的內容就能反映出新知識,達到高效有序的遷移學習,這也是培養發展創新。
3.學有所依,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要順應新課改的自主學習要求
教師以新課改思想為指導讓學生能自己根據探究任務主動學習,是有效培養學生創新才能的方法之一。新課改的要求之一是讓學生會學,學生形成了系統的知識結構,就能根據教師提供的線索創造性地學習,善用教師的輔助角色做指導,學生便能知道學習的重點方向和核心內容,有目的地學習知識,這樣就使自己的自學能力、創造才能得到了鍛煉。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會遇到很多問題,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掌握一定的方法并以此克服困難,實現教學效率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共同提高。
參考文獻:
[1]楊藝.談新課程標準中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J].鎮江高專學報,2015(2).
[2]劉佳.淺談如何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