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樂(沈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0)
?
當前我國公務員與公務員制度的探究
梁樂
(沈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沈陽110000)
摘要:公務員是政府工作的直接執行者,政府的日常工作必須通過公務員來完成,公務員的行為直接影響到政府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建設和完善服務型政府,必須規范公務員的行為和能力,而公務員的行為和能力需要整個公務員制度來規范和約束,一個完善的公務員制度對于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速度和質量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因此公務員制度關系到服務型政府的隊伍建設和組織建設,關系現代行政的穩定運行。推進服務型政府的建設過程,必須推動公務員制度的發展,提高公務員的服務質量。
關鍵詞:公務員;公務員制度;現代行政
首先,我們要了解公務員制度線先必須認識公務員,公務員這一概念,在不同的國家由于定義的內涵外延有所不同,因而各種叫法不一。例如,在英國稱為文官,美國叫做雇員,新加坡,日本等地則叫做公務員。就其內涵外延來說,西方國家的概念界定為“所謂公務員是指凡不與內閣共進退,經過公開競爭考試,擇優錄用的,擁有專業知識和技能且在工作中無重大過失長期任職的文職工作人員”。[1]我國在2005年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中,明確規定了我國國家公務員的概念,我國的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2]
在了解公務員的概念后,我們繼續了解公務員制度,公務員制度是指對行使國家權力的公務人員進行分類、錄用、考核、懲罰、培訓、退休、保障等一系列管理流程指定的相關法律法規的綜合。國家公務員制度在現代公共行政當中占據重要的地位,能夠有效地保障行政管理的穩定性、連續性和公正性,并且有效地實現公共行政的科學規范高效的運行。在我國建立和推行公務員制度,其基本要求是:通過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國家機關行使國家權力,使公務員及其工作達到國家公共服務管理的科學化管理,使政府更高效的辦公,使政府人事制度,實現科學化、法制化管理。
我國自1993年初步提出建立公務員制度以來,不斷出臺和制訂相關法律法規,在全國范圍內基本建立起國家公務員制度。2005年我國頒布的《國家公務員法》標志著我國公務員制度發展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但是同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的公務員制度由于發展時間較短,許多地方仍然存在不太完善的缺陷,需要我們及時認識到并改正錯誤。
(一)公務員隊伍過于龐雜。我國的公務員主要有政府機關、中國共產黨的機關、人大機關、檢察機關等七類的工作人員。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發展,對公務員的含義更加混亂,概念的外延生長,越來越多的復雜的公務員,管理更加困難。對于這樣一個復雜的管理對象,而不能只是特定的管理,只能采取廣泛的,僵化的管理模式。一方面加重了國家的財政負擔,另一方面嚴重影響了現代行政的高效性和科學性。
(二)公務員的分類管理體系不完善。各國公務員都采取對公務員進行分類管理的方法,主要堅持把事情的解決放在首位,不考慮人員的資歷情況,這種分類主要是按照,職位的性質,工作的難易,責任的嚴重程度進行分類。人事分類主要是根據職務的不同特點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進入提高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我國的《公務員法》雖然規定了職務分類的方法,但是只是由職位、職務和級別等元素的分類,沒有職系、職級、職等的劃分,也沒有政務官和事務官之分。縱向分為12個職務層次,27個級別,在橫向上可以分為專業技術類和行政執法類以及綜合管理類三類。[3]這種簡單的分類方法反映的只是公務員的政治待遇的不同,即分別歸屬于組織部門跟人事部門的管理,而不是人事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公務員制度的法制化程度不高。我國雖然已經出臺了《國家公務員制度實施方案》《公務員法》及其相關的40余部法律法規,來對公務員進行管理。在法律層面上對傳統的人事管理系統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我國同西方國家相比,公務員制度以及公務員法制化建設仍然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現有的規章制度還不能滿足現代行政對于公務員的要求。如對于我國國家公務員的紀律、行為規范、道德素質等等,相關的法規都沒有出臺。不完善的公務員制度不利于對于公務員的管制,缺乏管制則會引起法治精神的缺乏,不利于貫徹依法治國的方略。各項法律法規的不健全,導致具體工作出現的“無法可依”,從而引起一系類的“執法不嚴”,嚴重損害了政府的法治形象,公眾對于政府工作的信心與認同感。
(四)考核激勵機制不健全。公務員的激勵機制是調動公務員的積極性和對其行為目標選擇指導和限制行動的一系列制度措施。國家公務員激勵管理過程是刺激內在動機和要求公務員和激勵他們努力工作,努力實現組織的目標和任務。國家公務員激勵機制的實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在制度系統實施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制度缺陷而引起的一系列問題。一是思想情感激勵不落實。主要表現在:不能有效地做好工作人員的思想動員與激勵工作。在實際工作中,導致某些干部缺乏工作的向心力和積極性。二是績效激勵不完善。在今天的考核和激勵,還存在著評價結果的一小部分不與公務員獎懲不相符的任命,吃“大鍋飯”的現象仍然存在,并不能正確反映按勞分配的原則。三是促進激勵不合理。在使用干部,沒有真正的激勵機制下,不僅公務員工作能力的沒有得到提高,也不利于調動公務員的積極性。四是紀律激勵不足。未能有效地規范公務員的行為,紀律監督往往流于形式。
政府工作人員是直接管理社會公共事務、行駛公共權力的主體,公務員的素質和能力的水平高低,會直接影響到政府的實際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隨著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建設和發展,這不僅要求政府在公共管理方面和公共服務職能的新轉變,而且對于公務員的道德素質和工作能力的調高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時期如何全面地、協調地完善我國公務員制度,具有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劉學農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概要》[M]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第157頁
[2]全國人大法制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解讀,人民出版社,第5-6頁
[3]劉學農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概要》[M]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1.第187頁
中圖分類號:D0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6-0063-01
作者簡介:梁樂(1990-),男,漢族,遼寧省朝陽市人,研究生,單位:沈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政治學理論專業,研究方向:當代中國政府與政黨政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