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紅梅(江蘇省徐州市沛縣文化館,江蘇 徐州 221600)
?
談談“技術書法”“實用書法”和“藝術書法”
高紅梅
(江蘇省徐州市沛縣文化館,江蘇 徐州221600)
摘要:書法是一種文化,是文化眾多的門類之一,技術書法、實用書法、藝術書法各有其表現形式。
關鍵詞:技術書法;實用書法;藝術書法
今年“五一”長假,去潔凈美麗的大連旅游,住在堂兄家。堂兄知道我是基層美術工作者,得知有書畫展的消息,便驅車帶我去觀展。展廳內懸掛豐富多彩的書畫作品,也有部分書法家當場書寫、即時出售。走到懸掛“法書鼻祖”招牌的書法家面前,出于好奇,駐足觀看。只見書家用逆寫的方法寫出草書"騰飛"二字,但根本不像“騰飛”,再看宣紙的反面,便是“騰飛”了,原來書家玩弄的是逆寫反字。由此想起了當代書壇的三種說法。
“法書鼻祖”一類的書家,通過娛樂性的技術表演,來迎合觀眾的審美情趣,為觀眾制造興奮點,為自己制造亮點。這樣的書法,就是“技術書法”。當代一些喜歡玩“技術”的書家們,非常熱衷于此道。所謂“技術書法”的書家們,多半是一些對書法一知半解的人;有些是半罐水;有些甚至連半罐水都達不到;有些是書法業余愛好者;有少數人連書法這個門都還沒有入。然而他們玩弄書法,制造技術亮點和輿論高點,竟然贏得部分觀眾的追捧,通過把玩技術,轉移公眾視線,制造審美誤區,從而達到自己追逐名利之目的。
“技術書法”的具體表現形式很多,什么左手寫字,用嘴含筆寫字,用腳夾筆寫字,用逆筆寫字,左右手同時寫不同的字等等。五花八門,應有盡有。“技術書法”轉移了觀眾視線,它讓觀眾把視線從書法本身的藝術性上,轉移到書法表演現場和表演性上去了,完全脫離了書法審美欣賞的本質范疇。
分析"技術書法"有兩種含義:一是指書寫過程中的技巧性,他們在書寫過程中華眾取寵,顯示其書寫能力;二是指書法作品本身的技巧性,意即書法作品筆法.墨法與章法的技巧性,例如"騰飛"二字下面畫上云,“龍”的尾巴拖長。兩者的共同之處都是片面重視形式,而獨獨缺乏書法本質的藝術性。當代書壇,玩弄“技術書法”的書家不少,把書法當作表演藝術。從根本上說書法不能是一門表演藝術,并不是以一時的表演取勝,書法是一門視覺藝術,這種藝術不需要強烈的表演,它需要具有歷史縱深感,需要質樸、坦率、大氣,需要追求心境、表現心跡和脫俗高逸。這樣的書法才能有魅力,才有生命力,這樣的書法就是下面要談的“藝術書法”。
“藝術書法”是書壇巨擘王鏞提出的。王鏞先生針對當代書法和書壇的技術化、庸俗化傾向,語重心長地提出"藝術書法"這一概念,著重把強調書法的藝術性提高到重要位置。書法是一種文化,是文化眾多的門類之一。它的特殊性就是以文字為藝術表現依據,在繼承豐富的傳統書法基礎上,在吸收傳統書法技能的前提下,揮動毛筆直書胸臆。這樣的書法藝術,才能進入文化的范疇之中,才能有書法地位。
“實用書法”,是指硬筆出現之前,人們寫信、抄寫詩詞、文字記錄等等,凡是書寫皆用毛筆,這種書法實用價值非常廣泛。凡讀書人都使用毛筆,文字在發揮實用價值的同時也就要求觀賞價值。那時的書法,具有全民普及的性質。那時的人天天書、月月寫,年積月累,自然就出現了各具風格的書法,產生了優秀的書家。就楷書而論,成熟早在六朝,到了唐朝楷書各種書法完備,法度儼然,大師紛出。初唐的李邕、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以至盛、晚唐的顏真卿、柳公權等,構成了唐楷的共性,而每一位杰出書家各自都有個性創造。漢代隸書亦是發展到了鼎盛,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的草書,以王羲之“蘭亭序“為代表的行書,等等。這些以實用為主的書法,都是古代書家給我們留下的精神,經過千錘百煉,各自字成一體,每個字的內涵均具備一定的藝術性。從書法的鼎盛時期都出自不同的朝代來說,“實用書法”又叫“傳統書法”。
再回過來說“藝術書法”。現在的書法,實用性大減,實用價值幾乎等于零,但是書法家們通過對筆法的感悟,經過精心策劃和精到的章法安排,創作出一幅幅優美的佳作。多數作品欣賞價值高,雅俗共賞;或掛廳堂,或懸居室,件件藝術品都能為共增輝。書法創作牢牢打在繼承傳統的古典作品根基上,無論是雄強豪放、濃麗沉厚的篆隸,還是蒼茫華滋、縱橫灑脫的行草,都富有浪漫主義的精神內涵,都是書法家們經歷、素養、精神、氣質、個性等的集中升華。
現在的書法,特別是行、草書創作,造型質樸渾融而有古雅之氣。考證作品中的每個字,皆可見渾厚的功力,淳樸而又拙重。結體、點畫自然天成,大小錯落有致,讓造型本身生出藝術光芒的境界,正斜相,險平呼應,有時如山川奇峻,有時又如河流舒緩,體現出相當深的筆墨修養。線條,時如粗大壯實的千年老樹,古樸深沉;時如纖細的疾風下的勁草,犀利健挺。筆墨更是功力老道,墨重時密不透風,如千陣云,勢能傾城;筆枯時則如薄雪下的黃河灘涂,于斑斑駁駁中透出某種博大、開闊與蒼茫。所有這一切結合起來,顯得洋洋灑灑,天然率真,既沉穩堅實又富有變化,既骨力勁健又不失板滯,既孕含萬千變化又不顯輕佻虛浮。這就是“藝術書法”最神妙的視覺美感。
“實用書法”,也就是傳統書法的過去、現在和將來,任何時代都具有崇高意義,都是顛撲不破的。我們要理解傳統,熱愛傳統,接近傳統,拜讀傳統。下大功夫臨習傳統,打下堅實的功底;開動腦筋感悟傳統,接受傳統的精華;心領神會地融會貫通,廣收博取,創造個性。如此努力十年二十年,不難躋身于“藝術書法”的書法家。就能創作出代表自我審美層次的藝術作品,帶給人們真正美的享受與愉悅,達到崇高的藝術境界。
參考文獻:
[1]劉綱紀著:《書法美學簡論》。湖北教育出版社,1985。
[2]葉秀山著:《書法美學引論》。寶文堂書店,1987。
[3]宋民著:《中國古代書法美學》。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89。
[4]天白著:《書法線條美的發現》。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2。
[5]陳振濂著:《書法美學》。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93。
[6]邱振中著:《書法的形態與闡釋》。重慶出版社,1993。
[7]金學智著:《中國書法美學》。江蘇文藝出版社,1994。
[8]張稼人著:《書法美的表現》。上海書畫出版社,1994。
中圖分類號:J2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6-0220-01
作者簡介:
高紅梅,女(1975-10-),單位:江蘇省沛縣文化館,籍貫:江蘇沛縣,研究方向:國畫,學歷:大學本科,職稱: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