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湉
摘 要: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擴大以及國際交流不斷加多,使中國對于英語相關人才的需求量加大,同時隨著中國人民開始走出國門,英語的使用頻率以及實際效用不斷增加,使得中國英語教學方面的力度不斷加大,作為基礎教育色彩濃厚的小學教學,引入有關英語的教學也是情理之中,作為小學教學中的重要的一環,如何高效地開展小學英語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增加課堂教學的效果,是每一個小學英語教學工作者必須面對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
小學作為教學系統中基礎教學的重要環節,對于學生的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方法的定向培養是最為重要的,也深刻地影響著學生隨后初中、高中的學習。為此,在組織小學教學任務的過程中,最為直接的要求就是培養學生的學習型思維。而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性的學科,其實際的語言環境深刻地影響著學生所有的學習情況,加之學生對于另一種語言的學習存在著天然的障礙與恐懼,因此,小學英語老師在組織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更加積極有效地創造教學環境,全面提高課堂教學中的準確性與有效性。
一、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性與積極性
由于英語是一門語言性的學科,具備語言實際使用一切效用,因此英語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溝通交流的工具使用,而在使用的過程中可以更加有效準確地掌握英語的知識點以及語法結構。為此,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積極地讓學生開口說,讓學生可以運用自己已經學習的知識進行對話,讓學生可以將英語的學習,作為一種語言直接進行使用。這就要求老師在課堂中,應該積極營造英語對話的語境,讓所有的學生在課堂中積極地使用英語而不是漢語,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更加基礎化、簡單化,也更系統化。由于語言本身是具有邏輯性的,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當充分地備課,在課堂中積極地闡述英語文化以及語言背景,以一種學生可以理解的方式,將英語轉換成為一種語言工具,讓學生可以在課堂自由地使用以及理解。同時對于基礎的音標與語法等,應當系統地進行講解,同時不斷地進行鞏固,讓學生可以更加有效地進行難度增加的英語知識點的學習。
二、使用多樣的教學手段以及資源
由于小學生的心智還不成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會習慣性地走神、開小差,加之像英語這樣的學科,在一開始的學習過程中,比較枯燥,并且對于不是英語語言環境的學生來說,難度也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積極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此老師可以引用國外的動畫片或者小兒讀物這樣簡單易懂的教學資源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資料。在觀看動畫片或者是閱讀小兒讀物的過程中,老師應當積極地引入知識點的學習,讓學生在快樂中掌握知識點。同時老師還可以積極引導學生排練以英語對話為基礎的舞臺劇,比如,白雪公主等,這樣,學生可以在不同的人物關系中練習口語,同樣可以掌握到知識點。積極開展有關英語語言文化的活動,比如,開展有關西方節日的介紹活動,讓學生可以對于整個英語文化有一定的認識,加深學生對于知識點背景的了解,從而掌握整個知識框架。總之,在小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不能拘泥于一種直接灌輸的教學方法,應當是運用所有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方法,讓學生愛上英語學習。
三、積極與學生溝通,掌握學生的學習心理
由于漢語才是我們日常使用的語言,作為缺乏語言環境的英語學習本身就是具備一定的學習難度的,導致很多才接觸英語的孩子會出現較大的學習障礙,此時學生的榮譽產生恐懼的心理,導致對英語學習喪失信心。因此,英語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關心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同時也需要積極地鼓勵那些暫時學習落后的孩子。對于學習較差的孩子,應當積極地與他們談心,了解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同時積極幫助他們分析自身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法,同時可以積極引進幫扶機制,讓那些學習好的孩子主動地幫助那些學習落后的孩子。同時在安排日常的學習任務時,也要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習情況的孩子,安排不一樣的學習任務。總之,老師要及時、有效、全面地掌握所有學生的學習心理,讓他們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不存在恐懼,可以更加輕松有效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英語作為一門實用性強的語言類科學,在教學過程中的及時使用顯得尤為重要,加之對于小學生來說,英語更多的像是一門交流的工具,不僅存在著學習困難,同時也具備使用的可能性。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老師應當更加注重對于英語實際使用的鍛煉,開展多種教學方法并用的教學,切實關注學生不斷變化的學習心理,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進度,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也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掌握英語這樣的學科。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周蕖,王義高,劉啟嫻,譯.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2]朱怡紅.小學英語有效性教學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