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士春 張樂 韓惠敏
【摘要】伴隨著我國對專業碩士學位日益提高的關注,社會對優秀的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期望和需求也愈發強烈。然而,高校的專業學位碩士培養進程卻不盡如人意。由于高校專業學位碩士培養存在著缺陷,難以培養出充足的創新型人才來滿足建立創新型國家的愿景。為此,本文以經管類專業為例,探討專業學位碩士教學模式在培養創新能力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經管類 專業學位碩士 創新能力 教學改革
【基金項目】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經管類專業碩士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編號2015YB29)。
【中圖分類號】G64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017-02
一、引言
創新,是我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一直強調的重點。在十三五規劃期間,習總書記曾經說道:“我國經濟發展要突破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在于創新。要充分發揮高校人才薈萃、學科齊全、思想活躍、基礎雄厚的優勢,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面向民生建設大領域,加強科學研究工作,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努力形成更多更先進的創新成果。”[1]由此可見,我國經濟想要蓬勃發展,創新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而創新離不開創新型人才。研究生教育作為教育的最高層次,在培養創新人才中具有決定性意義。[2]近年來,專業學位碩士作為一個新興的培養方式,培養目標是不僅擁有扎實的學習基礎,能將理論知識了然于心,還能在具體工作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的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由于專業學位碩士所具備的多學科與社會化的視野和較強的創新能力更貼近我國目前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對人才的要求,因此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下發的《關于2014年招收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專業學位工作的通知》中第8條“招生改革”表明從2016年起,將十月聯考納入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統一操作,加快專業學位發展步伐,促進專業學位教育質量不斷提高,提高專業學位的社會認可度。
伴隨著我國對專業碩士學位日益提高的關注,社會對優秀的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期望和需求也愈發強烈。然而,高校的專業學位碩士培養進程卻不盡如人意。由于高校專業學位碩士培養存在著缺陷,難以培養出充足的創新型人才來滿足建立創新型國家的愿景。為此,本文以經管類專業為例,探討專業學位碩士教學模式在培養創新能力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二、經管類專業學位碩士創新能力培養現狀
從2009年專業學位碩士開始全日制培養至今,各高校對專業學位碩士的培養已經逐步重視,在專業學位碩士創新能力的培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從學科角度出發,相比理工科來說,經管類專業學位碩士的創新能力仍普遍較弱。據一項關于創新能力的比較研究顯示,理工科專業學位碩士無論在創新思維能力還是知識結構、學術創新能力方面均優于經管類專業學位碩士。[3]經管類專業學位碩士創新能力不足一方面可能由于經管類教學方式過于機械死板,學生只是被動接收知識,在對待問題時缺乏主動積極思考的動力,另一方面可能由于高校在科研項目以及科研經費上明顯偏向于理工科,大多數經管類專業學位碩士很少有機會開展社會調研或實地考察,因而在探索和開拓新領域能力、理論與實踐結合運用能力上略遜一籌。具體而言,經管類專業學位碩士創新能力培養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由培養觀念存在偏差引發的連鎖反應
人才培養觀念決定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目標決定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模式決定人才培養質量。[4]目前,許多高校的碩士教育以學術學位碩士為主導,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沿襲了學術學位碩士,這使得高校在專業學位碩士培養目標的設置上缺乏變化,難以滿足專業學位碩士的培養要求,例如在課程設置上與學術型研究生課程相似、偏重理論學習、實踐內容淺嘗輒止等,對于創新非常重要的實踐性知識與批判性知識則相對貧乏,長期的接受式教育使學生處于維持性學習與模仿學習的狀態,抑制了他們創新能力的提高。而這種培養目標又決定采用傳統的培養模式,即只注重教育環節,輕視了學生的個性和綜合素質培養,造成了學生的思想僵化,不敢創新。最終這種存在偏差的培養觀念注定難以培養出足夠數量和質量的創新性人才。
2.校內培養過程有待針對性的完善
專業學位碩士校內培養過程主要是專業知識學習。從課程設置上來看,經管類專業碩士的課程基本上是按照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選修課等來設置,大多高校采用的課程學分比例7:12:10,這樣的課程類型比例的確定不盡合理,公共基礎課比例相對過高,選修課沒有占據足夠重要性,這就使得經管類專業碩士所學的知識結構過窄,沒有將各課程之間建立起聯系,在碰到實際問題時難以靈活結合所學知識。從教學過程上來看,目前還存在將專業學位碩士教育視為本科教育的延續和深入的傾向和作法,依舊保持著分數至上的教學理念,強調知識的傳授而不是能力的培養,在教學內容上重理論輕實踐,在教學方式上重灌輸輕啟發。美國之所以在專業學位碩士教育上成果斐然,就是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實際能力以及對知識的拓展和創造,這說明想要提升專業碩士創新能力,啟發式、討論性和探索性的教學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3.實踐環節浮于表面,沒有發揮應有作用
經管類專業學位碩士教育目前大都采用“校內導師與校外導師聯合培養”的指導方式,校內導師主要負責與實踐密切聯系的課程教學及科研指導,校外導師主要負責實踐技能的培養。[5]然而目前經管類專業學位碩士實踐環節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常常采取跟隨導師進行課題研究或到相關企業參觀實踐的形式,而缺乏深入而具體的科研活動。這導致實踐活動中學生難以發現真正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更難以實現提高創新能力的目標。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企業缺乏接受碩士實習的動力。經管類專業學科屬性注定碩士的知識技能在短期內很難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而也沒有財政補貼和稅收減免等對于企業進行激勵的措施。二是實踐單位存在不確定性。目前研究生的實踐單位大多是基于導師或學院的私人社會關系,學生的實踐大多是導師幫助聯系的,這種方式缺乏持續性,如果導師缺乏該方面的社會資源,學生的實踐單位無法得到保障。
4.師資力量亟待補充
經管類專業學位碩士的學習和研究方法,往往更多的是向導師學習,由導師引導他們進行科研選題,開展資料調研,進行成果總結和論文撰寫等具體環節。可見,導師本身指導和創新能力水平的高低對于學生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隨著專業學位碩士數量井噴般增加,許多高校教師資源卻沒有得到補充,有一些熱門專業一個導師可以帶十幾個研究生。導師所帶研究生數量太多,使得其沒有足夠精力來認真指導每一個研究生,這往往會導致導師忽略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另外,部分導師知識嚴重老化,既無法將最新前沿科學技術成果向研究生講授,而且沒有能力去解答研究生學習中遇到的新問題[6],這都使得原本就不太充足的師資力量更為薄弱。
5.培養環境導致碩士創新意識不強
專業學位碩士的主體來自應屆本科畢業生,而應屆畢業生長期以來受到的都是應試教育,由于思維模式的束縛,在對待問題的時候大都是效仿以往的經驗教訓,循規蹈矩的進行處理,很難有所突破和創新。在一項對82家企業對研究生評價的調查中,對研究生的“運用專業知識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各項能力水平評價中,50%以上的企業認為研究生的這些能力都處于“一般”水平。[7]這種社會的反饋與專業學位碩士當初設置的目的大相徑庭這,從某種程度上表明了現存的培養環境致使專業學位碩士創新意識和能力的缺失。
三、經管類專業學位碩士創新能力培養的改革方向
從我國正式建立專業學位碩士制度開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在我國的發展僅有二十余年的時間,在培養模式方法上仍存在許多不足。相比而言國外專業學位碩士提出較早,因此培養模式發展較為成熟,借鑒國外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進行理性取舍,[8]能有助于提升我國專業學位碩士的培養實力。本文針對我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現狀,借鑒國內外相應經驗,總結自身發展經驗,提出如下改革方向。
1.更新專業學位碩士培養觀念
研究生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最高層次,其根本任務是培養高素質人才。而專業學位碩士是以企業的需要為培養目標,強調創新能力的培養,主張大眾化教育、強化實踐和動手能力,因此理念不能延續學術型碩士以學術研究人才為培養導向。針對經管類專業學位碩士,高校要明確其與學術型碩士的差別,強調實踐在教育體系設計中的作用,要樹立全面素質教育的理念,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知識結構設置上,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性和綜合應用能力,不以知識的精深為教學導向,而是以寬廣和跨學科的知識視野來培養學生。在教學模式上,可以采用“藝術導入,問題提出——知識學習,分析問題——總結提煉,解決問題”的問題為中心的研究性教學方法,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9]
2.規范專業學位碩士培養過程
專業學位碩士培養過程應當遵循其培養理念,其課程體系也應當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這是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銜接的必然選擇。[10]合理的專業學位碩士課程體系不僅起到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打下扎實的專業基礎的作用,而且還有利于創新能力的形成。在課程設置上,應當保證三個方面:一是強調扎實的經管類基礎理論,引導學生研讀經濟管理方面的經典名著與文獻,保證學生有充足的基礎知識儲備;二是鼓勵學生關注經濟管理方面的前沿問題和案例,通過最新的案例可以讓學生了解企業現存的問題和解決方案,能為未來工作提供方向;三是以社會需求為導向,課程設置應當能緊跟社會需求,可以多設置不同方向的選修課供學生選修,例如在經濟發展不景氣的時期,社會更加關注成本的控制,通過設置成本會計等選修課把學科的新成果反映到課程中來,使最終培養出的人才能夠滿足社會實際需求。
3.發揮社會實踐學習的作用
在具備一定知識的前提下,研究生的創新能力是通過實踐培養和訓練出來的。[11]要把知識轉化為獨立工作能力和科學創造力以提高創新能力,最根本的途徑是加強實踐環節。目前在專業實踐環節收效甚微的解決方法,一方面需要高校與適合的企業溝通,讓企業意識到人才是未來發展的重要資源,人才未來能帶來的價值不可限量,從而激勵企業積極配合提供實踐機會,發掘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加強與企業的合作,通過人才輸送、項目共享等方式建立起長期合作關系,推進專業學位碩士社會實踐活動的基地化,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碩士研究生實踐活動的規模,也保證了實踐的連續性。其次,在有限的實踐學習過程中要提高學習過程的質量,讓學生明確實訓的目的后,制定科學可行的課題調研方案,在實踐調研過程中,強調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運用科學正確的調研方法搜集數據資料,確保調研資料的客觀性。在實踐最終環節,通過提交研究成果、小組互相展示等方式總結實踐經驗,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的方法,不斷提升其實踐創新能力。
4.建設一批創新型教師隊伍
胡錦濤曾經指出“沒有創新型的教師,就難以培養出創新型的學生”。[12]對于目前各高校專業學位碩士導師師資力量不足的現狀,高校一方面可以鼓勵企業推薦校外導師,經評議合格的校外導師發放聘書以及積極招募或者內部提拔具有創新意識的青年教師,進而補充專業學位碩士的師資力量,另一方面可以創新教師評價與收入分配制度,由于教師的工作具有內隱性與長效性的特點,對教師的評價要注意不同評估要素間的平衡,將教學和科研的評價統一起來,讓教師將主要精力傾注在人才培養與真正的學術研究上。另外,導師要從學生是求知創新的促進者和合作者的基本立場出發,通過引導、點撥、討論等多種形式,[13]使學生真正的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尤其要注意留給學生進行自主思考,發現問題的“時間空白”,通過發現問題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進而提升創新能力。
5.營造創新意識培養環境
專業學位碩士創新能力不強與一直以來的培養環境密不可分, 環境可以激發碩士研究生的創新能力,也可以抑制創新能力的發揮。因此,教學改革方向之一是營造一個良好的培養環境。首先學校應當營造民主、平等的教育氣氛。民主、平等的氣氛能讓學生思維活躍、激蕩,在教師的正確方法指導下,在專業學習上擁有探討、懷疑、不贊同和向權威指出批評的自由,而教師應幫助學生分析并找出自己見解中的科學部分,并指出思維方法的缺陷和不足。[14]其次,應當創新學生評價制度。現行的教育體制仍不能避免以學生的分數評價學生優異程度的現狀,這束縛了學生的思想,增加了學生的心理壓力和負擔。學校可以定期舉行案例探討、事件優化、等素質拓展活動,并將其作為評價體系的重要部分,將學生從“分數至上”的牢籠中解放出來,激發學生對于實際問題進行思考和創新。
四、結語
目前隨著國家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投入越來越大,社會對優秀的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期望和需求也越來越迫切,研究生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進國家的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培養研究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正是高校教育的關鍵任務。提升專業學位碩士創新能力既是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需要,也是對高校教學改革的方向。因此,總結現有教學模式的不足,提升經管類專業學位碩士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將是未來的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
[1]王嘉蔚,盧赟凱,韋嫻婧,梁曉松,劉志軍,徐雷. 淺談高校科技創新團隊的建設和管理[J]. 科技管理研究,2015,10:198-204+208.
[2]馬曉旭,蔣乃華,徐金海. 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提升的關鍵點控制研究——以經管類專業為例[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03:105-108.
[3]高福霞.重慶市高校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現狀及其培養研究[D].重慶大學,2007.
[4]宋遂周.我國民族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
[5]吳銳,王彬,呂吉. 新建本科院校師范類專業“跨校”教學團隊建設探索——以滁州學院教科院跨校教學團隊為例[J].巢湖學院學報,2015,02:138-142.
[6]唐霄,趙慧. 對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影響因素及對策分析[J]. 現代經濟信息,2013,17:430-431.
[7]席錦會,謝英杰,吉喆. 大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培養[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19:92-93.
[8]田學真,張俊. 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路徑探析[J]. 繼續教育,2012,02:32-34.
[9]馬潤凡. 探究式教學與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 河南教育(中旬),2011,09:24-25.
[10]鄧松.關于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的若干思考[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0,12:91-92.
[11]李雙力.高校創新平臺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的路徑研究[D].重慶大學,2010.
[12]溫若風. 轉變教育觀念 推進創新教育[J]. 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綜合版),2006,02:68-69.
[13]毛克琴. 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和創新型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
[14]蔣毓舒. 學術自由: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動力機制[J]. 高等農業教育,2008,07:14-16.
作者簡介:
許士春(1979-),男,江蘇徐州人,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資源與環境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