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玲 楊波 嚴書歡 周軍 徐怡
【摘要】目的:探討SimMan Essential醫學模擬人系統進行心律失常電復律臨床教學中的應用及其效果評價。 方法:選取在我院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40名專業學位型研究生,在本次培訓前已通過傳統模式學習心律失常電復律相關課程。教師通過運用SimMan Essential醫學模擬人系統對學生進行電復律操作的培訓,并填寫對傳統模式和模擬人模式的學習滿意程度和培訓技能反饋問卷調查表。結果:通過運用SimMan Essential醫學模擬人系統,學生對學習的滿意度較傳統模式提高,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學生對培訓后效果的肯定比例都在95%以上,對心律失常電復律培訓技能的反饋也較傳統模式更為滿意。結論:應用SimMan Essential醫學模擬人系統進行心律失常電復律教學培訓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及記憶,能熟練掌握操作技能,具有較好的滿意度及臨床教學效果。
【關鍵詞】SimMan Essential醫學模擬人系統 心律失常 電復律 教學
【中圖分類號】R54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248-02
醫學模擬人系統作為一種全新的臨床教學設備,可以提供模擬病情及輔助檢查結果,有機地整合醫學理論知識及臨床實踐,目前已廣泛應用于醫學教學、臨床技能培訓、教學效果評估乃至臨床醫師技能評估[1]。SimMan Essential是一種先進的病人模擬系統,從病人監護儀上可查看和識別生命體征及輔助檢查資料,可針對臨床情況進行模擬操作。本研究通過使用SimMan Essential醫學模擬人系統,對學生進行心律失常電復律培訓,并對教學應用效果進行評價,現報道如下。
一、資料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
選取在我院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接受培訓的蘇州大學2015-2016年入學的40名專業學位型研究生,由基地管理辦公室組織、學生報名志愿參加。所有學生在本次培訓前已通過傳統模式學習過心律失常電復律相關課程。
(二)研究方法
1.教學設備
(1)SimMan Essential醫學模擬人系統
由挪威Laerdal公司生產。使用LLEAP導師應用程序,教師手動控制模擬訓練環節以創建有效的臨床模擬,設置相應心律失常及生命體征。Patient Monitor 應用程序模擬病人監護儀,教師以及學員可過點擊屏幕上的菜單對其進行設置和控制。選擇心電圖圖庫中各類心律失常12導聯心電圖。
(2)除顫器
型號Philips HEARTSTART XL M4735A。因模擬人系統使用安全要求,30分鐘后必須停止電擊至少 15分鐘,再開始新一輪電擊。
2.教學方法
使用SimMan Essential醫學模擬人系統培訓所有學生。心律失常電復律教學方法為:(1)在Patient Monitor病人監護儀心電圖圖庫中選擇需行電復律的各類心律失常12導聯心電圖進行學習,主要包括:心室顫動、室性心動過速、室上性心動過速、心房顫動、心房撲動。(2)教師手動控制LLEAP導師應用程序,設置相應心律失常及生命體征,室上性心動過速可設置伴或不伴血流動力學障礙,創建有效臨床模擬。(3)學生識別心律失常類型后選擇電復律模式及能量,確保除顫螺柱安放到位,適配器版牢固地按壓到位,將除顫器電極板置于除顫螺柱上方并按壓貼緊,準備放電前高聲提醒其他人員離開,隨后選擇所需能量進行充電并電復律。如操作失敗,同組學員對原因進行分析討論,教師重新設置后學員反復進行操作直至成功。(4)指導教師對學生操作進行點評和總結,組織學生進行教學效果評價。
(三)研究結果
以問卷調查(李克特量表)的形式對此次教學效果進行評價。課程結束后學生分別填寫課程滿意度和效果反饋問卷調查表,共收回有效問卷4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四)統計分析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兩組問卷調查的滿意度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
二、結果
1.使用模擬人系統培訓后學生滿意度較傳統模式提高,滿意人數的比例從40%至95%,滿意度差距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3。
滿意人數=非常滿意+滿意,滿意度=滿意人數/總人數χ2 =27.578,P<0.05。
2.使用模擬人系統培訓后學生的反饋調查表明能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見表4。
三、討論
心律失常的診治是循環系統教學必須掌握的重點內容之一,電復律術是一種利用電能治療心律失常的技術,自1962年發明以來,已成為治療心室顫動及其他快速心律失常的常規治療方法之一。電復律或電除顫的適應癥主要包括兩大類:各種危及生命的惡性心律失常及各種持續時間較長的快速心律失常[2]。在臨床實踐中,惡性心律失常具有突發性、變化快、致命性等特點,醫師必須迅速準確地進行惡心心律失常的識別并進行電復律等治療。如何提高學生對心律失常識別及分析能力和對危急重癥緊急處置能力,是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值得關注的重要內容。然而,因為對醫師執業資質的規范管理要求及患者自我保護維權意識的增強,能在患者身上獲得進行臨床操作的機會尤其如電復律等極其困難;此外,惡性心律失常臨床病例無法提前準備、難以提供見習機會,該操作又無法在普通患者身上實施操作。綜上,傳統臨床實踐教學和培訓方法面臨嚴峻的考驗,而將智能模擬人應用于臨床教學中,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上述困境。
已有關于SimMan綜合模擬人用于心肺復蘇培訓的報道,對該方法教學效果評估結果顯示相對客觀、科學、標準[3]。在心血管疾病、心肺復蘇、急診臨床技能培訓及教學研究中的應用國內也有報道,問卷調查提示教學效果較傳統常規教學模式提高[4-5]。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李克特于1932年設計而成,是一種心理反應量表,目前廣泛應用于各類問卷調查研究;本文將該量表應用于SimMan Essential醫學模擬人系統進行心律失常電復律教學效果的評價。結果顯示,95%學生對應用該綜合模擬人實施心律失常電復律教學的效果表示滿意。學生可不受醫療安全、醫學倫理等因素干擾,對電復律技能進行反復操作,從而盡快熟練識別心律失常心電圖并掌握操作要領。SimMan智能模擬人所創造的全面的模擬臨床環境,通過教師設置的各項生命體征、心電圖,電復律效果亦可真實展現即復律成功后心電監護儀顯示恢復正常心律,通過系統內相關心律失常心電圖,加深了學生對心電圖的識別能力及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及記憶。通過使用除顫儀對模擬人進行電復律,包括掌握除顫電極板安置部位、選擇電復律模式及能量,在模擬人功能允許范圍內可進行反復操作,提高了學生的臨床動手能力,幫助學生熟練掌握該項操作,縮短心律失常處理從理論到臨床實踐的磨合時間。教學時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組內、組間的交流互動可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結合具體臨床情況可提問并引導學生討論評價,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培養良好的臨床思維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充分挖掘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可拓展心律失常診治知識范圍,將臨床診斷、鑒別診斷、實時操作有序融合,為今后的臨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本研究僅將SimMan Essential醫學模擬人系統應用于心律失常電復律教學,而模擬病例完整的體征及參數、輔助檢查資料可更廣泛地應用于循環系統教學;本文選擇學生人數有限,調查問卷內容也有待進一步充實,使教學效果評估更為科學完善。
SimMan Essential等醫學模擬人系統可作為現代醫學教育優選的教學工具[6],該教學工具尚可用于臨床見習、全科醫師培訓、AHA BLS及ACLS培訓等,使更多學生獲益;符合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及各類醫學教學的要求,值得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Srinivasan M,Hwang JC.Assessment of clinical skills using simulator technologies.Acad Psychiatry,2006,30(6):505-515.
[2]人民衛生出版社第八版內科學P214.
[3]SimMan綜合模擬人用于心肺復蘇教學研究,彭偉.
[4]陳天平,張乃菊, 胡司淦等. 聯合運用標準化病人和電子模擬人在心血管科臨床教學過程中的效果評價. 淮海醫藥, 2016,34(3):370-371.
[5]李潤玖,李楠, 張彧. 高級智能模擬人系統在急診臨床教學中的應用. 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 2011,06(1):47-49.
[6]Nuzhat A;Salem RO;Al Shehri FN.Role and challenges of simulation in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Medical teacher,2014, 36(1):69-73.
作者簡介:
楊玲(1973.08-),女,漢族,江蘇常州人,本科,臨床醫學博士,心內科主任醫師,研究方向:心血管內科臨床,專業領域為心臟電生理及冠心病的基礎與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