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新月
中圖分類號:F24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09-000-01
摘 要 隨著社會法律的不斷健全,我國《勞動法》也在逐漸的完善與進步,它保障了國家廣大勞動人民的基本權益。但還是有一些不法分子鉆法律的空子,使勞動者的基本權益保障無法實現。其中以“大學生的就業權益保護”為主,侵害其利益的行為也是屢見不鮮。在國家對教育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的現代社會,此保護問題也成為了社會研究的焦點。本文以大學生就業保護現狀作為切入點,探討勞動法在其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 勞動法 大學生就業保護 問題 策略
大學生就業是國家一直關注的問題,也是增強我國綜合實力的必要途徑。但根據調查顯示,大學生就業難是當前社會常見現象,工作崗位無法滿足就業人數是現階段國家的發展現狀。這種情況使得大學生在就業時處于劣勢,有些大學生因就業心情急迫很容易掉入用人單位制造的陷阱中去。所以,將勞動法利用好,維護自身權益是關鍵。
一、大學生就業保護中產生的問題
(一)大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不足
許多大學生都處在剛剛走出校園,踏入社會的階段,他們的心理還不是非常的成熟,自我保護意識也不是那么的強。大學生的權利維護途徑雖然有很多,《勞動法》就是對他們的根本保障,但是出于各種各樣的心理,他們都不太愿意去主動的進行維權。經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大學生維權訴訟的情況并不多。有些大學生根本就不知道或者是沒有意識和就業單位簽訂勞動合同,而也有些大學生在知道有勞動合同的前提下也選擇忍氣吞聲。這種情況的出現也引起了社會的重視,其歸根結底就在于學生時代的法律知識輸送的不全面,法律知識體系在學校中也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另一方面,中國傳統對當今社會的影響非常深,古代的“無訟精神”對我國現代社會也產生了一定的作用,很多“權大于法”的理念還存在著,使得許多學生畏懼訴訟,從而選擇逃避。
(二)大學生自我維權的途徑不足
雖然大學生的維權途徑有很多種,除了《勞動法》外,還有高校、政府機關、上級主管部門、權利監察組織、勞動仲裁機構等等。但是大學生卻知之甚少。其中高校與大學生權益也是綁定在一起的,大學生的就業協議由高校頒發,如果受到損害,學校也是要承擔連帶責任的。但是一些學校正在對這方面進行轉型,由傳統雙方雙方制約變為了大學生一方的對抗。通常情況下,一般的政府組織結構還在沿用過去的勞動協議制度,大學生即使進行維權,也要等待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得到執行結果。在這段期間內,會對大學生的正常就業與心情產生很大影響。
二、勞動法對大學生就業保護的策略分析
(一)設立健全的勞動爭議處理機構
對于大學生就業保護措施而言,設立健全的勞動就業保護機制是必不可少的。客觀來講,我國的勞動處理機制還不是非常的完善。它主要分為幾個階段,它們分別是:調節、訴訟、仲裁。在這三個階段當中,往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等待期間,不能使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得到及時的解決。大學生如果錯過了最佳的時間段,對其就業也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國要學會靈活變通,將勞動處理制度變的更加健全。具體措施如下:第一,可以在處理階段進行靈活變通。我們可以讓大學生在跳過法律訴訟與申請的前提下進行相應的維權,使調和階段提前,在向法院提交申請的情況下依照自己的意愿看是否應該進行調解。這樣就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大學生的意志,縮短了辦公時間,使維權原則變的更加簡單,方法更加靈活。第二,根據雙方的實際情況,在大學生維權時間上加以限定。如果大學生想要在規定時間內得到一個應有的結果,相關的法律執行機構就要縮短辦公時限,盡最大的努力保障大學生的正當權益。
(二)勞動行政主管部門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理論
勞動主管部門應該將相應的就業指導體系加以完善,保障大學生的基本權益不受侵害。具體措施如下:第一,勞動主管部門可以根據各專業的實際情況為學生推薦一些具有保障的工作。將每位畢業生的就業進行具體核實,如果有一些侵權現象的出現,勞動主管部門有權利代替學生維護其利益。并且,在大學生沒有三方協議的基礎上而簽訂的勞動合同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第二,勞動主管部門要定期為學生制定一些專業的法律講堂,為學生講述《勞動法》《勞動就業規則》《大學生就業促進法》等法律條款,例如:根據《勞動力市場管理規定》中的第六條,“用人單位不得以任何借口為收取勞動費用”,所以在大學生步入社會時,就不會無條件的繳納一些培訓費,使他們了解到這些行為都屬于欺詐,從何法律的角度出發,將維權工作進行到底。
(三)勞動仲裁機構的指向措施
《勞動法》中明確規定,勞動仲裁機構對是負責一切侵權行為的具體單位,其工作程序要符合維權的基本規則。所以根據此項要求,我國要充分發揮勞動仲裁機構對侵害大學生就業權益行為的約束作用。具體措施如下:第一,勞動仲裁機構要派遣專業的法律人員對各地區的用人單位的勞動合同進行檢查。如果有合同漏洞百出,侵權現象嚴重的企業要及時進行懲處。第二,《勞動法》要求學生利用好法律的武器進行自主維權。所以,如果大學生發現自己的權利沒有得到保障,要向本地區的勞動仲裁機構進行和反映,對其不法行為進行舉報。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的勞動法還存在著一些弊端,國家要積極完善“大學生就業保護”的法律法規,設立健全的勞動爭議機構,從自身的角度來提高執行力度。從學生的角度來講,他們也要根據《勞動法》的規定,進行良好的自我維權措施,及時將侵權行為向當地行政機構反映,從而促進我國法制社會的構建。
參考文獻:
[1] 楊濤.大學生就業問題分析與法治路徑選擇[D].河北師范大學,2011.
[2] 朱巖.在校大學生兼職法律權利保障狀況調查報告[D].蘭州大學,2008.
[3] 方浩.勞動力市場就業保護制度研究[D].浙江大學,2013.
[4] 嚴怡.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模塊化教學設計研究[D].西南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