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作為對照組,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免疫組化指標[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癌基因HER-2、P53]進行觀察比較。結果實驗組淋巴結轉移率(38.0%)以及組織學分級(Ⅱ/"/>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陳靜
【摘要】 目的 分析青年女性乳腺癌的臨床治療效果和病理特征。方法 410例乳腺癌患者, 50例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齡≤35歲)作為實驗組;360例中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35歲)作為對照組, 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免疫組化指標[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癌基因HER-2、P53]進行觀察比較。結果 實驗組淋巴結轉移率(38.0%)以及組織學分級(Ⅱ/Ⅲ級)(92.0%)顯著高于對照組(25.8%、80.0%)(P<0.05), 而兩組病理類型以及腫瘤直徑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ER、PR、HER-2以及P53的陽性例數分別為28例、30例、25例、27例, 對照組分別為245例、252例、144例、201例, 實驗組PR、ER表達陽性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HER-2表達陽性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臨床病理特征方面, 青年女性乳腺癌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臨床中在對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進行治療時, 應及早診斷, 并給予科學和合理的治療方法, 進而來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改善患者預后。
【關鍵詞】 女性乳腺癌;青年;治療效果;病理特征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7.051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1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410例乳腺癌患者, 50例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齡≤35歲)作為實驗組, 年齡22~35歲, 平均年齡(30.3±4.6)歲;360例中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35歲)作為對照組, 年齡36~79歲, 平均年齡(46.3±11.7)歲。
1. 2 方法 ①常規病理診斷:在將組織標本切除后, 應及時固定在10%中性福爾馬林中, 并進行石蠟包埋, 連續切片, 厚度為4 μm, 給予常規HE染色, 鏡下對腫瘤的組織學分級、淋巴結轉移以及病理類型進行觀察。②免疫組化檢測:選擇Maxvision二步法來實施免疫組化檢測。選擇福建邁新生物公司的P53、HER-2、PR以及ER鼠抗人單克隆抗體和二抗試劑盒, 嚴格按照試劑說明書來開展相關的檢測操作。陰性對照和陽性對照分別選擇PBS代替一抗、一致的陽性乳腺癌切片[1]。③治療方法:全部患者均選擇手術治療方法, 完成手術治療后, 均給予輔助治療措施。
1. 3 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19.0統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臨床病理特點分析 在同期乳腺癌患者中, 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占比為12.2%(50/410)。50例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中, 46例為非特殊類型乳腺癌, 包括43例浸潤性導管癌和3例浸潤性小葉癌;4例為特殊類型乳腺癌, 包括2例黏液癌、髓樣癌和大汗腺癌各1例。
實驗組中, 腫瘤直徑≤2 cm 31例(62.0%), 組織學分級為Ⅱ/Ⅲ級46例(92.0%), 存在淋巴結轉移19例(38.0%), 病理類型為非特殊類型乳腺癌46例(92.0%);對照組中, 腫瘤直徑≤2 cm 205例(56.9%), 組織學分級為Ⅱ/Ⅲ級288例(80.0%), 存在淋巴結轉移93例(25.8%), 病理類型為非特殊類型乳腺癌334例(92.8%)。在淋巴結轉移率以及組織學分級(Ⅱ/Ⅲ級)方面, 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而在病理類型以及腫瘤直徑方面,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免疫組化指標分析 實驗組中, ER、PR、HER-2以及P53的陽性例數分別為28例(56.0%)、30例(60.0%)、25例(50.0%)、27例(54.0%);對照組中, ER、PR、HER-2以及P53的陽性例數分別為245例(68.1%)、252例(70.0%)、144例(40.0%)、201例(55.8%);在PR、ER表達陽性率方面, 實驗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在HER-2表達陽性率方面, 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而在P53表達水平方面,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分析本研究結果發現, 在同期乳腺癌患者中, 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占比為12.2%(50/410), 與臨床相關研究報道結果相似[2-4]。在淋巴結轉移率以及組織學分級(Ⅱ/Ⅲ級)方面, 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而在病理類型以及腫瘤直徑方面, 兩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結果顯示, 和中老年女性相比, 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臨床進展和惡性程度更高[5]。在PR、ER表達陽性率方面, 實驗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在HER-2表達陽性率方面, 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而在P53表達水平方面, 兩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結果顯示, 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惡性程度高于中老年乳腺癌患者。
綜上所述, 不管是在病理特征方面, 還是在免疫組化指標方面, 均顯示和中老年乳腺癌患者相比, 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惡性程度更嚴重, 預后情況不理想。但是現階段青年女性乳腺癌的發病形勢卻比較嚴峻, 進而來對青年女性乳腺癌進行早期發現和診斷, 最終來對患者的預后進行有效改善。
參考文獻
[1] 湯紅平, 謝閨娥, 黃犁, 等. 106例青年女性乳腺癌臨床病理特點的回顧性分析.中華乳腺病雜志(電子版), 2013, 7(3):28-31.
[2] 張靜芳, 郭梅, 楊海軍, 等.青年女性乳腺癌201例臨床病理分析.腫瘤研究與臨床, 2013, 25(7):460-462.
[3] 史建軍, 劉濤, 李珂, 等. 110例青年女性乳腺癌預后分析.中國婦幼保健, 2014, 29(9):1348-1350.
[4] 林韜, 楊興無, 楊春明.青年乳腺癌的臨床特點和預后分析.中華內分泌外科雜志, 2012, 6(5):327-329.
[5] 張敏敏, 莫軍揚, 黃平, 等. 35歲以下女性乳腺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分析:附85例報告.中國普通外科雜志, 2014, 23(5): 665-669.
[收稿日期:2016-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