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媛
摘 要:目前,影響我國檢察機關執法公信力的主要因素有歷史因素、人文因素、外部因素和執法主體因素等,執法主體因素是決定檢察機關工作發展的內在因素,對于檢察工作的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本文從檢察機關提高執法公信力的必要性,檢察隊伍建設與提高執法公信力的相互關系,以及對如何在抓好隊伍建設的同時提高執法公信力方面提出淺顯建議,希望對提高檢察機關執法公信力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檢察機關;公信力;隊伍建設
檢察機關執法公信力建設已經越來越為檢察理論研究人員所關注,對如何提升檢察執法公信力建設均提出了不少建設性意見。加強檢察機關執法公信力建設是當前嚴峻社會形勢下檢察機關必須面對和解決的緊迫問題,須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探索一條行之有效的發展之路。
一、檢察機關公信力的含義及其現狀的探究
檢察機關的公信力既是法治社會的基石,同樣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基礎,是整個社會誠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國家注重對人民群眾進行普法宣傳教育,促進全民法治觀念的提高,推動了法治建設的不斷深化。
(一)檢察機關的公信力所面臨的現狀
(1)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社會化轉型速度加快,各種社會利益矛盾和沖突逐漸顯現,國家想方設法化解這些矛盾,全力構建和諧社會,但實際效果與人民群眾的期望有差距。當社會矛盾形成一定的群眾基礎后,這些潛藏的沖突便會迅速爆發,造成社會破壞力。而基層檢察機關在面對一些突發事件時,有時因為缺乏經驗的指導和必備的應對能力,使得檢察機關的公信力受到了挑戰。
(2)改革開放后,我國的法治進程不斷向前推進,人民群眾的民主意識和法治意識不斷增強,對公平正義的呼聲也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人要求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但實際的情況卻是:社會普遍存在不公平、不合理的現象,加上“擺平就是水平”的現象存在,使社會公眾對政府、檢察機關在一定程度上產生失望,從而對檢察機關的執法產生一定的影響。
(3)基層檢察機關在雙重領導體制下,人員配備、機構設置、經費管理等方面都要依靠地方政府,具有較強的地方性特征。由于檢察機關地方化的特性,檢察機關也具有了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的任務,在這種地方化體制下,難免出現行政權與司法權的沖突,這也使基層檢察機關執法的公信力受到很大的挑戰。
(二)基層檢察機關公信力存在的問題
(1)當前,我國的反腐形勢依舊嚴峻,腐敗在一些領域仍然時有發生,民眾對此深惡痛絕,希望檢察機關對腐敗分子進行嚴格徹查,加大懲罰力度,但是由于一些限制性的因素,如缺乏與當地紀委的聯動機制,審計部門地方政府化,造成犯罪線索發現難,檢察機關不能很好的查辦腐敗分子,從而影響和弱化了法律監督職能的有效發揮。
(2)從自身隊伍建設方面來看,個別檢察人員素質較差。近年來,檢察機關每年都會對檢察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專項教育和業務培訓,檢察隊伍的整體執法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不乏存在個別檢察人員不守職業操守、不按照規定執法辦案,“金錢案”、“人情案”、“關系案”現象依然存在。雖然這些現象是個案,但這些個案曝光后,會被公眾無限放大,對檢察機關的公信力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失。
(3)外部環境對檢察機關公信力的影響。社會法治程度不高,受社會環境的影響較大,誠信政府與誠信社會的環境仍未在我國很好的形成,部分群眾法律意識淡薄,公眾對司法的期望值過高,導致了檢察機關公信力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負面影響。同時,社會關系的復雜性對基層檢察機關的影響尤為突出。
二、檢察機關執法公信力建設的建議
(一)樹立立檢為公、執法為民的執法理念是提升執法公信力的思想基礎
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要求,也是提升檢察機關執法公信力的思想基礎和核心所在。檢察機關和檢察干警只有牢固樹立和深入實踐執法為民思想,增強檢察工作與公眾之間良好的雙向互動,真正做到在思想觀念上為民,在工作措施上便民,在實際效果上利民,才能在公信力的培育中取信于民。
(二)規范執法行為是提升執法公信力的制度保障
制度是執法公信力建設的核心層面,檢察機關的執法公信力更多地要靠科學合理的制度及其有效運行來塑造和體現。當前在推進檢察改革與執法規范化建設的過程中,應當從既有利于執法目的實現,又有利于增進社會公眾互動與信任的角度,對執法辦案過程中容易影響執法公信力的重要方面和環節加以改革和完善。事實上,人民群眾對檢察工作的要求是具體的、現實的,他們不僅要關注其宏觀職能的發揮,更要關心每一個具體的執法過程;不僅要求執法公正,而且期待公開透明。尤其是作為當事人和訴訟參與人,他們不僅希望得到一個公正的處理結果,還要求在程序上受到公正對待。實踐中出現的涉檢涉訴上訪,有相當一部分是由于具體程序瑕疵或者辦案行為不規范所致。因此,檢察機關必須從增進執法公信力的高度,不斷完善規范執法。
(三)建設高素質的檢察隊伍是提升執法公信力的基本途徑
從某種意義上講,有了公眾對于包括檢察官在內的法律職業者的信任,才可能有執法的公信力。一方面,我們要以創建學習型機關為載體,加強教育和培訓工作,鼓勵在職學歷教育,造就一批專家型檢察官,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司法公正的適應新時代要求和形勢需要的檢察官隊伍。另一方面,我們還要緊緊圍繞塑造良好社會形象,切實加強檢察官職業道德建設。檢察人員要贏得社會公眾的充分信任,不僅要具有公正執法的辦事能力,還應具備可靠的人格品質和良好的職業操守。個別執法人員不清廉,即使是與當事人之間一頓飯、幾瓶酒、幾條煙的交往,都會使整個的隊伍職業操守遭到玷污、執法公正受到質疑。因此,執法機關的職業道德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須從對執法人員日常行為及生活小節入手,積極探索對其生活圈、社交圈的制度化、規范化監督,確保執法隊伍廉潔、公道、誠信的良好職業形象。
三、結語
檢察公信力建設的實質是檢察隊伍的建設,檢察隊伍建設說到底是檢察人的建設。每一個檢察干警代表的都不是自己,而是整個檢察機關。內強素質是檢察機關履行職能的根基,更是檢察機關樹立公正執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檢察機關執法公信力的必然途徑。
參考文獻:
[1]林振通,葉春生,鄭小娟.《完善審判機制,提升司法公信——福建省漳浦法院關于司法公信力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載《法學教育》,2013年第3期.
[2]趙龍.《基層檢察機關執法公信力探析》.載正義網,2013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