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立敏
【摘 要】社會不斷發展進步,必定帶動人文教育快速發展,新時代的到來也伴隨著教學改革的到來,深化課程改革,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也勢在必行。信息化時代的發展,影響著現代教育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推動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積極應用于教育教學中,不僅提高教學效率,還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能力。本文在信息于教育相結合的背景下,對深化課程改革,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作以探討。以期對廣大教師提供參考,提高我國教育教學的課堂學習效率,為國家培育全面發展的棟梁之才。
【關鍵詞】課程改革;提高教學效率;社會發展進步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我國的九年義務教育應以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總結我國語文教育的成敗得失,借鑒各國母語教育改革的經驗,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努力建設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語文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重要交際工具,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之一,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跟隨時代發展,不斷進行深化改革,提高課堂效率,促進學生完全吸收并理解相關內容。
一、要樹立深化課程改革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課堂的整體秩序,將實踐和理論相結合,不僅要實現其目的,還要對整體進行長遠規劃。將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情感想結合,針對性的傳授知識,不僅對學習有具體的目標,還要對其綜合素質進行提升,既傳授書本理論知識,又要與生活實踐緊密聯系。
對于老師來說,不僅要規范語文教材,還要在原有的規范上進行開發,將課外知識與語文教材進行結合。充分利用課本知識并與課外知識將融合,既順應了原有教材的規則,又使其內容變得豐富多彩。從而達到讓學生有興趣學習的狀態。
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改變老師對課程改革的態度,加強老師的責任,不能因為自身主觀的疑慮對課程改革產生抵抗的心態。
二、深化課程改革,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方法
語言是一個人必備的能力之一,而學習語文可以使自身語言能力變強,進一步開闊自己的視野,在課堂上老師傳授學生知識并對疑難問題進行解惑是學生學習理論知識、豐富自我認知,形成自我價值觀的重要環節,但課堂時間十分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快速達到目標,學到更多的知識并保持無限的求知欲,一直是我國教育研究所探討的問題,經過不斷創新與實踐,我們得到了一下幾種方法:
1.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求知欲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沒有興趣就沒有動力,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過的知識就不能完全理解并掌握。興趣使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的求知欲越來越強,并不會輕言放棄。傳統的教學方法是直接將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不管學生的內在感受,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科技的快速發展,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完全不能讓學生滿足,甚至會引起學生的抵抗情緒。而學生只要有了興趣,就會產生無盡的求知欲。并且會激發出無限的積極性和自主學習性。
2.通過音頻、影像等方法學習知識
聲音是人們交流過程中傳遞消息,表達自身主觀感情的重要媒介。將所需要傳授的知識通過錄音的方法傳遞給學生,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可以激起他們的興趣。使其注意力集中處于最佳狀態。利用錄音的方法讓小學生學習,可以鍛煉小學生的聽覺感官,培養其聽寫能力,提高語文教學效率。老師輕松,學生學得也開心。
語文課本的內容都是文字,讀起來比較枯燥乏味,但是影像類的東西就會很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使文字類的信息可以直接用攝像、動畫、圖像等來顯示。當枯燥乏味的文字變成活靈活現的實體,會刺激學生的大腦并產生強烈的興趣,使學生愿意去學習,為整個大環境營造一個愛學習并且自主學習的氛圍。例如課文《趵突泉》在課程中教授的時候,用一些錄像,讓學生切身體會《趵突泉》的美,使學生在新上的過程中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看著垂柳下的池水,涼亭旁的景色。盡情的欣賞《趵突泉》的美景。影視的播放更能激起學生與作者的共鳴。再如《我的戰友邱少云》通過對其錄音播放,讓學生聽,隨著錄音的播放,學生的心會跟著錄音的激情而澎湃,一種愛國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當學生聽完錄音,會對邱少云顧全大局,犧牲自我的精神所感動,激發出學生的敬佩之情。
三、結束語
隨著社會科技的進步,人類文明觀念的改變,課程改革早已無形中開始了。不斷推動新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學生的學習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教學過程中采用動態的影像技術,不但充分發揮了現代科技技術,也使學生對學習有興趣了,并想自己主動學習了。減輕了老師的負擔,也使學生可以快樂的學習。為學校學生提供濃厚的學習氛圍。提高了語文教學效率。促進了社會發展進步,為我國加強綜合國力獻出了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盧利萍.淺談如何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08(6):84-84.
[2]吳學紅.探究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效率的方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7):107.
[3]王學梅.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的問題與對策[J].科技創新導報,2015,12(26):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