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建永,郭寶華
(1.云南省怒江州林業科學研究所,云南 六庫 673100;2.云南省林業調查規劃大理分院,云南 大理 671000)
?
云南省怒江州核桃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
蘇建永1,郭寶華2
(1.云南省怒江州林業科學研究所,云南 六庫 673100;2.云南省林業調查規劃大理分院,云南 大理 671000)
摘要:分析了怒江州核桃產業發展中基地發展慢以及產量增長慢的原因。低海拔區域降水多、光照差、品種晚實特性以及種植管理粗放和投入不足是制約怒江州核桃產業發展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核桃產業提質增效主要措施建議:創新完善產業政策體系,探索建立靈活高效的產業組織體系,強力推進科教支撐體系,提升增效生產經營體系,加快配套建立信息以及裝備與文化支持服務體系,以此促進怒江州核桃產業的發展。
關鍵詞:核桃;產業;現狀;提質增效;措施
1引言
核桃(JuglansregiaL.)名列世界四大干果之首,也是著名的油料干果樹種,富含多種人體必需的蛋白質和氨基酸,營養豐富,且其中的腦磷脂對腦神經有良好的保健作用[1],此外還可以提供制造高級家具的木材。云南核桃的栽培面積和產量約占全國的1/3,主要分布在滇中、滇西北、滇中和滇東北等地區,核桃產業對云南當地經濟的發展有重要作用,同時在全國的核桃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2,3]。怒江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地核心區,區域內98 %以上的面積都是高山峽谷,可耕地面積少,墾殖系數不足4 %,是國家級重點扶持縣,也是云南省乃至全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發展特色經濟產業是怒江州山區農民脫貧致富最有效的途徑之一[4],核桃在怒江州有200多年的栽培史,具有發展核桃產業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產業優勢和巨大的發展潛力[5]。
科學的提質增效技術,可以鞏固核桃產業的建設成果,使之成為當地林業發展的支柱產業,黃正忠等已對怒江州瀘水縣的核桃產業的提質增效技術進行了研究[6],但是目前,對怒江州整個區域的核桃產業的提質增效措施及發展對策還未見報告。本研究通過對怒江州的貢山、福貢、瀘水三縣17個鄉鎮、33個村、60塊共計面積10 080畝的核桃基地有關立地條件、定植品種及來源、種植、樹體與土肥水管理、生長結果、病蟲害等情況調查,對本地核桃大樹、古樹資源進行了典型調查,分析怒江州核桃產業提質增效的技術措施,為進一步提升當地核桃品牌以及核桃產業的發展水平提供技術支持,從而實現怒江州核桃產業從規模擴張性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2研究區域核桃產業發展現狀
怒江州是核桃自然分布區,區域復雜而特殊的地理氣候環境為核桃產業發展提供了多樣的大環境和異常豐富的小生境。長期以來,怒江州核桃種植多為零星種植,小規模的種植始于20世紀60年代及90年代。核桃產業是怒江州發展山區經濟、消除貧困和實現區域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的重點產業來培育。目前怒江核桃產業已初具規模,到2013年,全州種植核桃面積達185萬畝,試投產面積59.6萬畝,產量1 005.5萬kg,已與周邊大理、保山共同形成了國內知名的核桃主產區和產品交易集散中心,在怒江州的一些農村,幾畝核桃樹就可以解決一家人的生計問題,核桃樹變成了“搖錢樹”、“致富樹”,80 %以上傈僳族、怒族、獨龍族、白族、普米族群眾生活和收入與核桃關系日益緊密,核桃產業在怒江州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地位與作用日益突顯。
目前,在怒江的4個縣29個鄉鎮均有栽培,核桃產業已成為帶動怒江州廣大農民脫貧致富,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主導產業”和“富民產業”。近年來怒江州各縣由于產業發展速度過快、產業投入嚴重不足、科技服務嚴重滯后等原因,核桃產業建設也存在投產慢、產量增長慢等突出問題,核桃產業效益與預期目標差距較大,多數老百姓尚未能從核桃產業中獲得應有的經濟回報,發展積極性受到傷害,核桃產業提質增效已成為怒江州各級政府急需研究解決的重大民生問題。
3怒江州核桃基地投產慢、產量增長慢原因分析
3.1低海拔區域降水多、光照差
要實現核桃豐產、優質,必需選擇適宜核桃生長結果的種植環境。云南核桃喜水、喜光、喜肥、喜溫涼,對種植環境基本要求是:年均降雨量800~1 200 mm,年均溫13~16 ℃,年均日照時數1 600 h以上,土層深厚疏松肥沃。但不同品種因其特性及適應性不同,對種植環境有不同要求。怒江州瀘水、福貢、貢山三縣地處怒江大峽谷區,境內山巒重疊,溝深谷狹,構成了極為復雜和特殊的地理氣候環境。怒江峽谷貢山、福貢低海拔地段(海拔1 100~1 600 m)年均降雨量1 300 mm以上,年均溫14~18 ℃,年均日照時數低于1 500 h,充足的熱量,配合充裕的降水,十分有利于核桃樹體營養生長與樹冠形成,但容易造成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不平衡,造成掛果推遲、產量增長慢,且低海拔地段光照不足也不利于核桃早果、早豐及堅果品質提升。低海拔地段降水多、光照差不利于實現核桃早投產、早豐產,貢山、福貢兩縣此海拔地段核桃種植規模大,是下一步提質增效需重點研究與突破的區域。貢山縣、福貢縣海拔1600~2000m地段相對于低海拔區域光水熱條件更適宜核桃生長結果,瀘水縣海拔1700~2100m地段光熱水條件適宜核桃生長結果。
3.2品種晚實
核桃按結果早晚,分早實品種(栽后2~3年掛果)、晚實品種(栽后5~6年始果)兩大類。不同類品種特性不同,對栽培環境要求也不同,配套栽培技術也有差異。選擇適宜區域發展的品種并采用針對性的栽培管理技術是提質增效的關鍵。怒江目前主要推廣漾濞泡核桃、云新系列核桃品種、新疆核桃品種等3類品種。
漾濞泡核桃占3縣核桃種植面積的90 %以上,且多為2005年后陸續種植的,樹齡5~10年不等,受品種晚實特性及特殊環境等因素綜合影響,如不加強綜合性栽培技術措施管理,恐還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進入掛果期、豐產期,是提質增效的重點。分區域表現:在貢山、福貢低海拔區域(海拔1 100~1 600 m),在較好立地和糧林間作條件下,表現出營養生長旺:5~7年生干徑5~10 cm,8~10年生干徑10~25 cm,15年生左右干徑30~40 cm;試掛果推遲,產量偏低且增速慢趨勢:5~7年生掛果株率1~5 %左右,株產果10~30個,8~10年生掛果株率20~30 %左右,株產果30~80個。在立地條件差、栽植密度大,以及管理差或放荒等情況下,5~10年生樹,表現出生長偏弱,基本不掛果。在福貢海拔1 600~2 000 m區域,在較好立地和管理條件下,此品種生長結果情況趨向正常。在瀘水海拔1 700~2 200 m區域,在較好立地和管理條件下,此品種生長結果正常。
云新系列核桃品種在三縣有小規模種植。在貢山、福貢較好立地和糧林間作條件下,生長結果趨向正常;在立地條件差、光照差,以及管理差情況下,表現出生長弱,掛果少,病蟲多。該系列品種對光照、熱量、栽培立地條件及管理水平要求高,在怒江州應控制發展。
新疆核桃品種在三縣有少量種植。總體表現出結果少,病蟲多情況。該品種對光照、熱量、栽培立地條件及管理水平要求高,栽培堅果品質較差,在怒江州大部分區域應杜絕發展。
3.3種植管理粗放和投入不足
3.3.1種植問題
種植問題主要涉及到立地條件的選擇、栽培密度和品種純度等3個問題。首先是立地條件選擇,小規模種植零星栽植于房前屋后或地邊、溝邊,立地條件較好,現生長結果正常。與此相比的是,栽植于荒山荒地或石頭旮旯中,以及與旱冬瓜(Alnusnepalensis)等樹種混種部分,現或長勢差或已消亡;此外,大規模栽植在農耕地中,立地條件大部分較好,而栽種于陡坡耕地,水土流失嚴重,不利于核桃生長結果。其次是貢山、福貢大部份核桃基地栽植密度過大,多數每畝在30株以上,退耕還林種植部份每畝在70株左右,由于密度大,造成樹間相互蔭蔽,樹體爭光生長,大小不齊,嚴重影響生長結果。最后,大部份漾濞泡核桃基地品種純度在90 %左右,但也有一部分基地漾濞泡核桃品種純度不足50 %,主要原因是種植初期除萌不當或不及時,以及牛羊踩踏接穗死后砧木重新萌發等,需進行品種調整。
3.3.2栽培管理問題
目前區域核桃管理水平總體是粗放的、隨意的,大體處在不修剪、不施肥、不防病、無技術、無示范狀態。究其原因,一是大多數老百姓第一次種核桃,對核桃種植管理認識較簡單;二是缺乏對核桃經濟價值的了解,對產業經濟收益沒有切身體驗,主動管理意識薄弱;三是種植核桃的經濟效益沒有體現,對核桃產業發展缺乏信心和積極性;四是缺乏核桃栽培管理技術;五是林業部門缺少核桃專業技術人員,宣傳、培訓、示范等工作難以到位。
3.3.2投入與產業服務問題
投入與產業服務問題首先是產業組織協調不清,從而產業的宣傳發動、組織協調、示范帶動、成效檢查等工作力度不夠。其次是產業的技術研發、技術推廣、技術示范、技術培訓與咨詢等工作嚴重滯后,科技對產業的推動和支撐作用遠未發揮出來。最后是產業投入較少,除了提供種苗,配套的土肥水管理投入幾乎沒有,特別是對核桃產業至關重要的技術推廣示范和技術培訓資金無法保證,且存在多部門無序投入現象,資金未能得到有效整合和高效使用。
4對策與建議
4.1創新完善產業政策體系
建議研究制定“怒江州人民政府關于核桃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逐步完善產業政策支撐體系:明確各級政府在產業發展中的調控與管理及服務職責、職能;財政投入政策。明確投入方向、重點、方式,規范項目申報與立項、資金管理與投資效果評估;招商引資政策(土地、稅收、信貸等)。引導國內外土地、資金、人才、技術、市場等生產要素流入怒江核桃產業;產業組織方式、經營體制創新與科教體制機制創新鼓勵政策;制定核桃企業扶持政策,特別是龍頭企業、民營科技企業的扶持與考核政策;健全農村金融市場,明確農戶核桃產業發展金融扶持政策;探索建立核桃林地流轉、租賃、拍賣、抵押等政策。
4.2建立靈活高效的產業組織體系
怒江核桃產業組織化程度低,歸結為“散、小”兩個字,產業整體效益與競爭力難以提高,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差,有必要探索建立靈活高效的產業組織體系。建議現階段,怒江州可大力探索發展公司+基地+農戶、種植協會、農戶合作社、股份合作制企業等核桃生產基本單位或組織,關系可以是緊密的,也可以是松散的,但在伙伴成員間必需建立起信任、誠實和開放的合作關系,從而獲得整體利益的最大化。政府對這些生產單位或組織給予指導、協調,提供資金、技術等扶持。
4.3推進科教支撐體系
怒江核桃產業體系竟爭力的強弱,效益的好壞,從根本上來說取決于科技與人才力量的強弱,必需從戰略的高度來強力推進科教支撐體系建設:①組建怒江州核桃技術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構建高標準的創新條件平臺,整合省內與吸引國內外人才資源,創建靈活高效的管理機制,對制約怒江核桃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問題、政策與組織體系問題、市場問題等開展系統、持續研究與示范推廣;②依托怒江州核桃技術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組建怒江州核桃技術培訓與推廣網絡。構建必要的技術培訓與推廣軟、硬件條件,不斷提高培訓與推廣能力,并大力探索核桃技術與生產緊密結合的培訓與推廣管理與運行機制,走村入戶開展技術示范與培訓。加大怒江州核桃產業教育體系建設力度。依托州民族中專、職業高中,創造必要的經費、專業師資和實驗實習條件,開設以核桃為重點的經濟林專業,為產業發展持續輸送實用人才;③大力扶持發展核桃民營科技型企業,以及社會化技術服務組織。資助種植協會、農戶合作社等生產單位結合實際生產從事核桃實用技術開發。
4.4提升增效生產經營體系
怒江核桃生產經營整體效益低、競爭力弱,必需提升增效。突破口是改變現有粗放的增長方式,切實從重數量擴張,粗放經營,轉移到重質量、效益提升,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促進核心竟爭力的提高上來。
(1)種植方面。重點對現有大面積的低產低效林實施提質增效工程;大力推進山地核桃標準化栽培科技示范工程;大力實施千家萬戶科技培訓工程;對品種混雜區域實施良種改造與純化工程。
(2)加工方面。重點實施核桃采后標準化無煙烘烤工程;重點突破核桃功能性食品、保健品、藥品等產品的研發;以資本與技術為紐帶,扶持核桃加工企業實現戰略聯合,加快核桃加工龍頭企業或優勢大企業的培育,實現大規模、大品牌經營,增強市場竟爭力。
(3)市場建設與產品營銷。加強核桃流通市場建設,建立區域性核桃產品集散交易中心,改善硬件設施,強化規范管理,引導壯大核桃經紀人隊伍;扶持培育大型核桃產品營銷企業,在全國主要農產品批發市場、主要連鎖大中型超市建立云南核桃產品展銷專區;扶持優勢企業積極參加國內外農產品博覽與交易會,強化核桃產品與國內外市場的有效對接;加強國內外核桃產業與市場動態研究,及時向廣大種植農戶與加工營銷企業發布權威的生產與產品供求、預測預警信息。
4.5加快配套建立信息、裝備與文化支持服務體系
可將核桃種植歸為第一產業,核桃加工歸為第二產業,核桃信息、裝備與文化支持服務體系總體可歸為第三產業(服務業),對核桃種植、加工產業發展有不可或缺的助力作用。建立核桃產業信息化,核桃裝備服務業以及核桃文化產業。
參考文獻:
[1] 鄭非.大理州核桃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林業調查規劃,2010,35(4):118~121.
[2] 李婭,韓長志.云南省核桃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J].經濟林研究,2012,30(4):162~167.
[3] 段紹明.尋甸縣核桃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探討[J].綠色科技,2012(5):65~67.
[4] 尹海紅,李益敏,葉志強.云南怒江峽谷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原則與特色優勢種植業空間布局[J].農業現代化研究,2009,30(6):707~712.
[5] 徐艷梅.怒江州核桃產業發展研究[J].農村實用技術,2009(6):10~13.
[6] 黃正忠.瀘水縣核桃產業提質增效技術措施[J].林業建設,2014(4):33~37.
Present Conditions and Developmental Countermeasures of Walnut Industry in Nujiang,Yunnan Province
Su Jianyong1,Guo Baohua2
(1.ResearchInstituteofForestryScienceofNujiang,LiukuYunnan673100;2.DaliBranch,YunnanInstituteofForestInventoryandPlanning,DaliYunnan671000)
Abstract:Through analysis of slowly development for base and production growth in walnut industry, put forward the main measures and advices obout walnut development.Results show that the low altitude, more rainfall, poor light, more extensive variety later-maturing characteristics and extensive plantation management and inadequate investment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restriction of walnut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innovation, perfect system of the industry policy, establishment of flexible, efficient system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strong support system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improvement of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operation system efficiency and speed up the matching information support service system, equipment and culture are main countermeasures for improvement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walnut industry. The goal i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walnut industry of Nujiang.
Key words:Juglans regia; industry condition; improv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measures
中圖分類號:S6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1-0013-03
作者簡介:蘇建永(1983—),男,云南瀘水人,工程師,主要從事怒江森林培育研究。
收稿日期:2015-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