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娜·買買提(新疆阿克蘇地區(qū)烏什縣衢州中學,新疆 烏什 843400)
?
走入意境: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新路徑
阿米娜·買買提
(新疆阿克蘇地區(qū)烏什縣衢州中學,新疆 烏什 843400)
摘要:新課標語文學習中,閱讀是基礎也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學習中閱讀,在閱讀中學習,在不斷的學習張揚個性、放飛思想、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提升學生創(chuàng)造美、發(fā)現(xiàn)美的能力以及審美情趣和能力,而語文的意境教學正好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全新突破。本文從多個角度研究和探索了語文意境化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感知文學作品的魅力,走進文學作品的情境當中,對藝術的魅力、文化的底蘊有較為深入的感知,在情感和思想的共鳴中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實現(xiàn)華夏文明的傳承和發(fā)展。
關鍵詞:中學語文;意境;閱讀教學;傳承和發(fā)展
引言:新課標要求的指導下,當代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應將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教學的重點。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倡導學生養(yǎng)成自主探索和團結協(xié)作的學習方式,教師不再成為課堂的主人,而應將課堂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讓學生發(fā)揮自身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教師應鼓勵學生帶著自己的想法、思考、興趣、經(jīng)驗及靈感參與到日常課程教學中,給學生充足的發(fā)揮空間,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學習熱情。意境化教學是一種新的探索和實踐,也是一種新的突破。讓學生能夠在閱讀中體會到作者感情變化,實現(xiàn)與作者與文章的共鳴,進而使學生的綜合素質有效提升。
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工具來創(chuàng)設一定的符合教材要求的情境,引導學生將感情融入到文章中,與文章產(chǎn)生共鳴,對教材有更一個更深層次的體會和理解。新課標對語文定義為,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即語文學科既是工具性學科,也體現(xiàn)了人文素養(yǎng),而閱讀的教學正是通過各種方式和方法對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和鍛煉。這些要求的實現(xiàn)僅靠簡單的啟發(fā)式教學或機械的講授式教學是難以達到的,教師需結合當下的科技成果,運用各種科技手段為學生營造一個與教材要求相近的意境,在意境中完成對教材的學習,在意境與文章產(chǎn)生共鳴,在意境產(chǎn)生自己獨特的思考,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譬如,教師對引導學生對《三國演義》中曹操形象進行辨析時,應努力營造一種三國時期的歷史背景,在此背景下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辨析,實現(xiàn)意境化教學。首先,教師可以播放電視劇三國的主題曲及其視頻,在影像資料中初步建立對三國時期的印象,體會名著的思想內涵及其文化底蘊。羅貫中的作品中,對劉備有著較為明顯的偏向,而對曹操的描寫多偏向與多疑與奸詐,而對其偉大的軍事才能和文學天賦卻一筆帶過。教師在引導學生對曹操進行辨析時,切不可僅以羅書中曹操形象為其原型,而應綜合多方資料,對曹操形象進行全面的分析。單看曹操功績,“破黃巾,滅袁紹,平袁術,誅呂布,敗張魯,收劉表,挾天子以令諸侯”,其高超的政治手段和杰出的軍事才能展現(xiàn)無遺。書中雖多出暴露出曹操奸詐和多疑的特點,但細想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怕是對曹操一個分析合理的評價。時代選擇了曹操,也成就了曹操的性格,論證了時勢造英雄的不變法則,對人物進行分析的過程中,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體會曹操的抉擇,感悟曹操性格,進而對人物整體有一個較為深入的感知。
為了在課堂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游戲情境”、“問題情境”、“媒體情境”等等來幫助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但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由于語文本身有其復雜性,或者環(huán)境當中有過多的干擾項,這會導致情境教學情境教學法實際運用的效果并不理想。為應對上述現(xiàn)象,教師可以嘗試簡化教學情境,帶著學生直接進去文章中心,進而提升課堂效率。
在教授一些本身就極具趣味性的課題時,教師便可直接從課題本身入手,直奔文章中心,展開該階段的課堂教學。從實際來說,教師完全能夠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通過一系列的鋪墊,將學生帶入到新課文的學習中。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應根據(jù)教學需要,以課本知識的教學為教學的重點,創(chuàng)造一個簡單直接的教學情境,進而激發(fā)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如此一來,既能引發(fā)學生對知識強烈的好奇心,還使學生對課文有自己獨立的看法和思考,進而對語文學習進程有一個較大的促進。
如《渡湘江》的閱讀教學中,應設計特定的情境,讓學生對詩詞有自己的體會,對詩中別富匠心的詩句反復揣摩,讓學生在對詩詞的反思中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初步分析是運用“樂景寫哀情”的手法凸顯作者的哀愁,但在結合意境之后,學生體會到詩人仕途不順的憂郁,對詩文的認識有了更進一步的提升。
閱讀教學應在教師的引領指導下,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為主線,以發(fā)展語文綜合閱讀能力為主旨,在整體感悟、理清思路、體驗情境、把握意蘊、品味語言、鑒賞評價等具有顯性標志的實踐環(huán)節(jié)上,借助各種常用的閱讀技能來展開。具體要求是:
1.美文美讀,要在朗讀中體驗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養(yǎng)語感,積累語言材料。
2.通過略讀、速讀的技能實踐,通讀課文,大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篩選信息。
3.通過精讀、默讀的技能實踐,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的含義和作用,學習從多角度深入解讀課文,并進行鑒賞性、研究性閱讀。
總結:新課標下語文的學習中,閱讀既是基礎,也是重要組成成分,在語文的學習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和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是語文教學重要目標。隨著教學的不斷向前發(fā)展,語文閱讀教學中意境化教學的出現(xiàn),對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模式是一種新的突破,它要求建立一個與教材貼近的情境,讓學生對文學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感有一定的感知,在與作品的共鳴中提升教學質量,實現(xiàn)華夏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聚元. 閱讀教學:如何有效組織、引導學生體驗和反思[J]. 文學教育(中),2010(04).
[2]欒平玉. 淺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J]. 考試,2009(10).
[3]鄭國紅. 個性化解讀:語文閱讀教學的靈魂[J].教學月刊(中學版),2007(04).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4-02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