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云迪 邱希玲(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浙江 金華 321000)
?
由旅游行為看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觀
馮云迪 邱希玲
(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浙江 金華 321000)
摘要:大學是消費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大學生群體旅游愿望強大,旅游開支較高,兼職賺錢的大學生不在少數,但卻對于財務沒有概念,儲蓄觀念淡薄,消費觀不夠成熟。大學是一個逐步成熟,習慣開始定型的階段,為了能夠使大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為以后走向社會實現真正經濟獨立打好基礎,大學生們需要在大學生活中通過自身的自我約束能力來控制自己的消費習性。同時,學校以及家庭也需要相互配合,采取有效措施來改善大學生消費的不良習慣,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關鍵詞:旅游;大學生;消費觀
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條件的改善,旅游已經成為大學生中一種不可或缺的休閑方式,一直以來,社會各界對大學生的消費習慣看法不一,有人認為大學生過度消費現象嚴重,無法樹立正確消費觀,有人則不以為然。本文試從大學生旅游中的消費現象及消費選擇來研究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行為以及其消費觀現狀,發現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旅游動機強烈。一方面,大學生在高考之前由于學業繁重,抽不出時間,加上家里的管束,他們很難實現自己的旅游愿望,更有一部分家長直接以旅游為獎品來鼓勵孩子讀書。而在大學,大學生能夠自由支配的時間增多,同時家長也在逐步放開孩子以適應社會生活。另一方面,大學生群體年齡段在17~24歲之間,是人一生中最具有活力的時期,他們的知識水平與各方面素質較高,追求新鮮刺激的感受,思想活潑,熱情奔放,不甘于墨守成規,對外面的世界了解較少,容易接受新的事物,他們非常希望能夠外出旅行了解自己未接觸過的事物。所以大學生普遍有較強的旅游愿望,并且希望旅游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二)美食所占消費比例增高。當今社會發展迅速,邁向小康的步伐加快,人們對吃食的看法從吃飽轉化為吃好。近幾年,隨著《人氣美食》、《中國味道》等各類美食節目的播出,以美食為主的旅游享受方式越來越受人青睞,其中大學生群體占了主要一部分。據調查數據顯示,認為在旅游過程中美食為必要消費物的大學生占了總被調查人數的88.24%。加之如今的互聯網越來越發達,大部分大學生愿意在網絡上分享下自己旅程中的風景與美食,用以表現當地特色。
(一)旅游支出普遍較較高。近年來,國內旅游市場以高速膨脹發展,同時價格戰也成為國內市場的主旋律。伴隨著旅游市場一次又一次的價格破冰,極大地刺激了大學生外出旅游的需求。雖然景點價格降低,但是額外消費卻在逐年增高。據調查數據顯示,大學生短期出游的費用在1000以上的占56.7%。他們認為,旅游作為一項放松自我、解壓的休閑活動,消費時不必時時考慮到費用,出游一次的費用往往占了一個月的生活費甚至更高。這些支出不僅是因為大學生的盲目消費,也存在這旅游景點中亂漲物價的現象,不少人利用大學生對當地文化的不了解和不理智的消費來獲取暴利。
(二)儲蓄觀念淡薄。據調查數據顯示,有69.1%的大學生旅游費用是靠家長全額資助的,還有一部分大學生會花掉他們兼職賺來的錢,在兼職的學生中,大部分家庭環境良好,他們把兼職當作一種經歷,把兼職賺來的錢當作自己的鼓勵,因此他們往往忽略了手中現有的金錢儲蓄,把這些自己賺來的額外的錢花在額外的物品上,他們的物質需求與心理需求比以往更大,會在旅游中購買更多更貴的物品,有調查數據顯示,有88.9%的有兼職經歷大學生坦言,他們不會通過兼職賺取的錢用來購買基本生活用品。另外,大學生往往每在外旅游一次,就能把身上帶的錢用的所剩無幾的占了總被調查人數的65.1%,這些大學生的理財觀念與儲蓄觀念非常薄弱,這個不良習慣會對他們日后實現經濟上的獨立造成很大的困擾。
(一)大學生自我培養。當今的大學生在消費時往往比較沖動,他們缺少消費的理性,因而常常發生不自量力、盲目追潮、大手大腳無端浪費等濫消費的現象,他們敢花錢但不會花錢,缺乏理財方面的知識。大學時代是理財的起步階段,也是學習理財的黃金時期。要使大學生在正確的人生觀指導下,根據經濟文化發展水平,自覺地運用科學知識進行合理消費,樹立正確的科學消費觀,在大學時期,大學生們就要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理智地對待自身的消費,用科學的消費觀去消費,努力建立現代科學健康的消費觀。
(二)校園環境的培養。大學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從理性的高度撥開學生心頭的困惑,促進深層次思想問題的解決,引導學生自覺抵制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的不良傾向,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消費觀,在消費實踐中學會花錢,克服不自量力、盲目追潮、大手大腳無端浪費等毛病。學校應該加大校園文化建設,將消費教育納入學校教育計劃,對大學生進行閑暇消費教育,可以在合適的課程中加入一些理財的內容,以指導大學生合理消費,使在校大學生懂得遵守一定的生活消費原則,吃要營養均衡,穿要耐穿耐看,住要簡單實用,行要省錢方便。引導學生花錢要花在刀刃上,不要一味追求檔次講究攀比,更多地應考慮所購物品的性價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教會學生學會記賬和編制預算等等。
(三)家庭環境的培養。家長要逐步培養孩子的經濟獨立性。家庭教育對大學生的消費觀起著很大作用。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當代大學生大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許多父母會怕自己的孩子獨自在外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為孩子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父母們“無私”的愛能否是第一任“好老師”呢?針對消費觀,父母們不應該一味的去滿足孩子們的要求,應該做的是提供合理建議,糾正一些消費誤區,有意識地給予引導,使下一代做到合理開支、正確消費,以身作則,幫助下一代培養儲蓄意識。
通過旅游這件事我們發現發現大部分大學生的消費觀有待改善與提高,大學是消費觀逐漸形成的階段,也是一個逐漸步入社會獨立生活的階段,大部分大學生的消費觀有明顯的不足之處,這需要他們在生活中逐漸地積累消費經驗,獲取理財儲蓄知識。另外,學校和家庭要共同努力合作,幫助大學生能夠盡早樹立合理的消費觀,有助于他們在社會上更好的獨立生活。
參考文獻:
[1]杜繼淑,鄭蕙“90后”大學生旅游動機與旅游消費行為分析 [J]. 貴州示范大學學報, 2010.12.10.
[2]王寶狀,張秀明,張根昌 當代大學生消費心理現狀及其消費觀教育[J]. 中國高教研究,2007.06
[3]張小紅,陳全 當代大學生旅游消費心理探討[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24
邱希玲(1997―),女,漢族,學生,浙江衢州,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4-0161-01
作者簡介:馮云迪,(1996-)女,漢族,學生,浙江臺州臨海,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