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升
摘 要: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所提出來的一種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通過互幫互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有助于學生合作意識的形成。在初中物理的課堂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對所學的內容充滿興趣與信心,教師也可以采取這樣的教學模式。主要提出了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進行有效合作學習的幾點建議,以期為物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合作;教學實踐
物理是一門邏輯性與科學性都比較強的學科,對于大部分的初中生來說,他們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都會遇到一些問題,久而久之,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與信心就會降低,進而導致課堂教學效果的下降。要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教師就要激發出學生內心的學習欲望,使其在學習中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可以積極主動地投入課堂學習中,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而合作學習恰恰是激發學生內心動力的有效手段。
一、轉變觀念,充分信任學生
新課程改革提出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師也要與時俱進,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充分信任學生,將課堂交給學生,使其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小組合作是目前課堂教學中常見的一種教學模式,學生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共同努力而收獲知識,這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對于學生今后在社會上的發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與意義。因此,在新時期的教育教學背景下,教師首先要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將學生看做是課堂學習中的主人,引導學生進行高效有序的學習,從而使課堂教學的效果得到有效的保證。
二、合理分工,共同完成任務
眾人拾柴火焰高,小組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獲得比自己自主學習時更大的收獲,通過合理地組織學習小組,學生在學習時可以分工合作,每個小組成員都有自己的學習任務,為了給小組增光添彩,他們在學習時都會竭盡全力,并盡力地配合,從而使得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保障。
實驗是物理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教師在進行實驗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分工合作,各司其職。例如,在進行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時,我就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探究。組內的學生有的負責利用木塊墊起斜面,有的負責把小車放在斜面頂端,并保持小車處于平衡狀態,還有的負責測量小車距離金屬片的距離等,通過這樣的分工合作,學生在操作實驗時都有條不紊,取得了良好的實驗效果。這樣的合理分工,既有效節省了學生操作實驗的時間,提高了實驗的準確度,又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及時指導,突破學習難點
物理知識點繁多,大部分學生學習物理時都會覺得這門課程是枯燥乏味的,有些內容還晦澀難懂,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及時地指導學生,幫助學生突破學習中的難點,使其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并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并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摩擦力”這一節內容時,學生基本都能掌握滑動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響因素,但是對于靜摩擦力的內容大部分學生都難以理解。面對這樣的學習現狀,我便為學生操作了“筷子提米”的實驗:在玻璃杯中放入一些大米,將筷子插入米中并向米中加入少量的水,然后壓緊大米,慢慢地提起筷子。接下來我便讓學生根據觀察到的現象,說一說此時的受力情況:(1)杯子和米受重力嗎?(2)它們相對筷子處于什么狀態?有怎樣的運動趨勢?
(3)它們沒有掉下來,說明還受什么力?通過設計這樣的巧妙實驗,學生在小組的思考與討論中得出了答案,也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了靜摩擦力的存在,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
四、多元評價,優化合作學習
教師的鼓勵與評價是促使學生積極學習的動力,在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時,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小組的整體評價,從而有助于讓學生認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意義,增強學生內心的合作意識,進而優化學生的合作學習,使合作學習發揮出其優勢與作用,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另外,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還要采取“鼓勵為主、批評為輔”的原則,主要肯定學生的付出與努力,讓學生在心理上得到滿足感與成就感,從而起到更好的激勵作用。當然,對于表現不是很好的小組,教師要在信任與期待的基礎上給學生加油打氣,使他們充滿學習的動力,在之后的學習中更加積極勤奮,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水平。
綜上所述,在物理教學中采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是課程改革提出的一種新的教學策略,也是對學生能力培養的主要教學手段。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充分信任學生;其次要合理分工,使小組成員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及時指導,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難點;并積極地進行多元評價,優化合作學習的效果,進而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付強.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整合探究與實踐[D].遼寧師范大學,2012.
[2]郭天云.合作學習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