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彬
摘 要:自國家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數學課程從教學理念、內容到課程實施都有較大變化。為了更好地實施新課程,教師應積極地探索和研究,充分認識數學課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標,用積極的評價方式和合作式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提高數學素養,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為未來發展和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
關鍵詞:課程改革;教學方式;教師角色
自國家實施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新課程以新的課程要求、教材內容、新的評價體系出現在廣大師生面前。此次教學改革從教學理念、內容到課程實施都有較大變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為了更好地實施新課程,作為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者——教師應轉變觀念,積極地進行探索和研究,充分認識數學課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標,積極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在學生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提高數學素養,獲得廣泛的數學經驗,為未來發展和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下面就怎樣做好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新課標的最高宗旨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應積極圍繞學生主體進行,真正從學生的角度和實際感受出發。怎樣才是圍繞學生主體教學呢?
1.聯系生活,以人為本
數學是來源于生活最終又是為生活服務的,而問題是教學活動的核心,沒有問題的存在,教學就無法進行。什么樣的問題決定什么樣的思考。這就要求教師在課程內容的編排上要將數學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的問題緊緊聯系,更多地把課堂內容演化成一個實用、新穎、相對合理的日常生活實際問題來創設情境,把學生置于問題之中,引發學生的質疑、探究、發現,從而找到數學規律和問題解決的途徑。如,在學習函數時,關于出租車計價器計算車費與行駛里程的問題,以及快遞包裹重量與郵費的問題等。通過更多的生活實際來關注學生的情感和態度,激發產生的興趣與思維的積極性,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各種感官包括大腦都會處于一種最活躍的狀態,從而為參與學習活動提供最佳的心理準備。這樣,學生成功的機會才會越大,也越能讓學生從中體驗數學的過程和品嘗成功的快樂,這樣他們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2.合作學習,多為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
本次課程改革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動手,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應該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活動空間,盡量把時間還給學生。要充分引導學生通過合作和互助的方式從事學習活動,要求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相互協作,分工明確,任務清晰,相互啟發,各抒己見地梳理出知識脈絡,找出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如,在學習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系式時,可引導學生合作學習。第一組同學負責利用在直角三角形中學過的勾股定理證明sin2α+cos2α=1,sinα/cosα=tanα成立,第二組同學負責利用單位圓與三角函數線的相關知識證明基本關系式成立。第三組同學負責基本關系式的變形及衍生變化。第四組同學負責整理應用基本關系式解決的基本題型及其注意事項(如象限角對符號的影響)。通過這樣分組協助式的學習,既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掌控學習的節奏,同時又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展現自我,課堂會變得更加生動有趣。這樣的課堂才會充實、高效,這樣的課堂學生才會喜歡,學生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教師作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應在教學中重視全體學生普遍認知能力的培養,同時又要關注有差異學生的發展,應根據不同的內容、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評價學生的課堂表現,同時既要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式,理解學生對問題的不同看法,又要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和良好的思維品質的養成和創造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
1.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要根據教學活動系統規劃,對教授過程和學習過程進行有計劃的組織,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組織功能的提高和完善,要通過引導和激勵,不斷提高學習活動的自我組織程度
如,在學習指數函數的應用——關于房間單價上漲影響出租房間數量減少,但總房價卻在上漲的函數關系時,可以根據學生的求學興趣把學生分為正方和反方展開辯論。在辯論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引導方向,并在最后利用社會現象、生活常識和簡單的推算分析出合理的解釋。在辯論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方法,老師作為引導者要用數學知識給出學生滿意的結果,或是在學習不等式關于用一條相同的繩子圍成不同的圖形,哪種圖形面積大的問題時,可以給學生一定的空間和時間進行實際操作,通過測量、計算得出實際結果。通過這種方式的學習,既能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使課堂變得豐富起來,使學生印象深刻,教學效果自然會很好。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作為學習引導者的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夯實基礎,重視技能,提高認識,應用實際
教師應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發展能力。在教學中要強調對基本概念、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熟練掌握一些基本技能,但應注意避免過于繁雜和技巧性過強的訓練。如,函數、數形結合、算法等貫穿高中數學教學始終,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經歷從具體實例抽象出數學概念的過程,在初步運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質,幫助學生逐步加深理解。同時,要通過類比、聯想、知識的遷移和應用等方式,使學生體會知識之間的有機聯系,進一步理解數學的本質,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改變學習方式,使學生主動學習
要讓學生自主學習,就應讓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教師教給學生不僅“知其然”更重要的是“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要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樣,學生才能樂于探究、勤于實踐,變為“我要學”。對學生個體而言,由于自身文化底蘊、學習習慣、思維或者行動方式的不同并沒有固定的學習模式和方法,只要用心去體會、去探索,就會找到一種既愉悅學生的心情又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法。但要注意的是,必須關注學生的積極參與,師生互動。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特征和數學特點,積極探索適合每一位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式。一些如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都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嘗試。
4.積極的評價方式
在本次課改中要想真正做到以生為本,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既要關注和賞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關注和賞識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積極表現。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的選擇、學生的個性,關心每一位學生。賞識可以點亮學生心靈的火花,可以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從而完善自己、超越自己。賞識學生,就要把贊美的語言無私地送給每位學生;賞識學生,就要以真誠的目光發現他們哪怕一處細微的優點。在學生有錯時,不應過分批評指責而是給他們改過的時間和機會,使學生感到“老師在期待著我”,從而自覺地投入到積極的求知中,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新課程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馬忠信,鄭毓信.數學方法論[M].廣西教育出版社,2003-06.
[2]鄭君文,張恩華.數學學習論[M].廣西教育出版社,1991-03.
[3]孫杰遠.中學數學教育學導引[M].廣西師大出版社,19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