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婧
摘 要:教學過程不只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認識過程,更應該是教師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過程。通過常規教學中的不斷實踐和思考,逐漸領悟到:教學活動總是在一定的環境背景下組織進行的,教學氛圍的優劣對學生學習情緒的影響不可小覷。
關鍵詞:教學氛圍;自主;優化;提振
近兩年,我們學校在大力倡導和推行自主學習型的課堂改革,目的就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和鼓勵,幫助學生形成自主的、創造性的學習能力,從而實現一種自主性發展。下面,我結合自己執教的體育學科,把對自主學習型課堂的一點實踐與思考抒發出來與同行分享。
心理學啟示我們,興趣是推動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驅力,只有當學生對學習內容感興趣時,他們才會主動愉快地投入。然而據我觀察發現,平日學生喜歡體育卻不喜歡體育課的現象較為普遍,其中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還是與體育教學的吸引力不夠有關。那怎樣才能調動學生的興趣,讓他們主動投入學習呢?摸爬滾打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要提高學生的興趣,必須重視教學氛圍的營造和優化。氛圍雖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一種感覺,卻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對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情緒影響不可小視。為此,我在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上做出一些努力和嘗試,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充分準備,為學生提供安全愉悅的教學環境
因體育課絕大部分在室外,給學生提供相對完備安全的教學環境,是保證體育課順利進行的關鍵一環。為確保開課順利,每次課前我都對場地和器材力求做到“三看”:(1)看場地設施有無安全隱患,確保學生在室外上課安全放心,無憂無慮;(2)看器材教具是否完好無損,確保學生操作時拿取方便,人人參與,運用自如;(3)看天氣情況對學生戶外活動有無影響,確保學生室外活動遭遇天氣突變時有應急措施,應對自如。
二、察言觀色,保證學生輕松愉快地投入學習
學情分析雖然屬于課前功夫,但學情是動態的,不能止步于課前的預設,尤其是體育課,若教師不善于過程中體察,輕者出現意外影響了課堂秩序,重者釀成事故不能日后難以釋然。教學中我力求做好“三問”:課前一問(即課前對學生做好常規的問卷調查),問一問學生有沒有身體不舒服不能上課的,以保障學生精神煥發正常地參加體育運動;課中一問,問一問本課教學內容哪些學生有困難需要個別輔導的,或哪些學生身體上有什么天生障礙不能參加需要避開的,以保證學生毫無壓力主動地參加體育活動。三是課后一問,問一問學生對下一節課有什么期待、想法和建議,提出來幫助老師完善教學,以保證課堂教學持續的吸引力。
三、善解人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
信心是生活之本,更是自主學習不可缺少的一種可貴品質。為此,教學實踐中我非常重視對學生信心的培養,想方設法鼓勵學生的自信。
1.耐心疏導學生的不良情緒。初中生雖然具有一定的小大人意識,但畢竟是孩子,情緒還具有一定的波動性,易被外界因素干擾,影響了學習的自信心,若教師熟視無睹,自主學習必然受阻。自信從來不會在消極的情緒中產生,為保證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良好情緒,我通常采用課前談心法,及時了解學生的喜怒哀樂,并適時引導學生敞開心扉,傾吐自己的煩心事,及時化解不良情緒,為課堂上的自主學習提供良好的心理環境,
2.不失時機地鼓勵學困生。學生是有個體差異的,沒有人天生學什么都會。在體育課上,我常常遇到在運動感覺上特別遲鈍但在主觀愿望上特別希望成功的孩子,面對這些學習有困難的孩子,作為教師一不能急躁埋怨,否則就會傷害到學生內心潛藏的一絲希望和信心;二不能盲目對他們提自主學習的要求,否則他們會感到難上加難,望而卻步。恰當的做法是對他們要降低難度,分層提出要求,讓他們逐步掌握學習技能,從而獲得成功和自信。
3.寬容學生的異想天開。學習是否能自主,關鍵看學生對學習內容是否感興趣,此外,我覺得,給學生思想自由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課上教學氛圍寬松民主,學生暢所欲言,課堂就是自由的,學生就是自由的,學生的思想更加自由。作為教師,我不僅要肯定學生的奇思妙想,更要用善于發現的眼睛和一顆包容的心鼓勵學生異想天開,讓學生發表不同見解。其實,學生能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說明他們是在積極開動腦筋,是積極思考的表現。
自主性學習課堂是一種高效課堂,更是新課程理念倡導下的課堂新模式,需要不斷實踐、思考與總結,非一日之功。今后我還會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習慣、能力、品質等方面做進一步的探究和努力。
參考文獻:
[1]楊海全.論自主學習型課堂的構建[J].文教資料,2014(19).
[2]葛艷.構建自主學習型高效課堂的討論[J].理論觀察,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