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銀+牛根吉
摘 要:新課程背景下,要求在教學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高度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將課堂還給學生,改變了原來教師為主體的狀況。本文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在高中數學課堂通過師生互動、創設問題情境,加大師生感情投入等幾方面實施有效教學,從而更好地推動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改革。
關鍵詞:高效課堂;自主;合作;效率;師生關系
一、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
創設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首先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鼓勵學生質疑,培養學生善于觀察,認真分析、發現問題的能力。其次,積極開展合作探討、交流得出很多結論。當學生所得的結論不夠全面時,可以給學生留下課后再思考、討論的余地,這樣就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索的動機,培養他們自主動腦、力求創新的能力。合作學習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學生的個體社會化發展創造了適宜的環境和條件,教學實踐中,我們注意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前預習的學生,可以在聽課時更有針對性,帶著問題去聽課,課堂效率會更高。在自己認識的基礎之上,加上老師的講解,問題的認識會更深刻。同時鼓勵學生獨立審題,合作探討,把問題分析留給自己,這種做法的出發點就是避免學生對教師的過分依賴,當然他們歸納基本步驟和要點遇到困難時,教師應施以援手。學生應當是一種積極自覺的自然行為而不是強迫,應當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和創設情趣盎然的問題情境,使學生不知不覺投入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各種活動中去。數學課堂應該是群言堂,學生的主體參與不應是少數“高材生”的“才藝表演”,教師必須發動學生群體展開對課題的研討,對優秀學生固然要讓他們吃飽吃好,使他們的思維和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但對所謂的“后進生”也絕不能放棄,而要量體裁衣,提出適合他們口味的問題,讓他們在解決之后感覺到自己的進步和提高,學生群體參與互相啟發所產生的互補、互促效應是個人單打獨斗無法比擬的。
二、優化教學內容,促課堂教學效率
新的課程標準,是在繼承原來課程標準優點、吸納目前比較先進的教學理念、并結合時代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的基礎上形成的,是目前我國教育重大改革。因此,教學內應該在充分體現新課程標準的前提下,應該確保教學內容的有效,有效的教學內容,容易使學生接受,能夠適合水平不同的學生學習的需求,能夠兼顧到每一個學生。新課程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個方面提出三維教學目標。新課程強調,數學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本質,了解概念、結論等產生的背景、應用,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以及它們在后續學習中的作用。通過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新課標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素養,即充分發揮數學的文化價值。因此,充分認識到數學教育三維目標之間的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重要聯系,通過具體數學知識的學習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使學生在數學訓練中更好地領會數學精神和數學思想方法,才是新課程教學的根本著力點,也是數學課堂教學內容必須體現的價值所在。對教學內容所體現的教學目標的不同理解會影響教學內容的選取及形成不同的教學設計,從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課堂教學,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說的教學內容優化,不能是只停留在教學內容是否能夠體現新課程標準的層面上,教學內容與課程標準吻合是對課堂內容優化的最基本標準。就目前的高中數學教材而言,其內容有難易之分,大多數知識點,學生們是比較容易理解的,課堂教學內容的“量”,我們常常想到的是課堂教學的容量,即課堂教學內容中知識的多少、方法的多少、題目的多少。教學內容的有效性關注的教學內容的“量”不單是知識、方法的多少,還要關注難度帶給學生思維量的多少。我們選擇教學內容時,應該考慮不同的教學對象,當教學內容過難或者過容易,或者不適合時,對于我們的教學對象將是無益的,教學將是無效的。
鉆研理解教材的過程是教師形成教學能力的過程,教師只有通過鉆研理解教材,才能掌握教材的編排意圖、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才能確定相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重視課本,在課本教學上狠下工夫,減少復習資料,不搞題海戰術,既可減輕學生負擔,又培養了學生的各種能力。對于課本例題,第一,我們要分析這個例題,從已知到結論涉及哪些知識點,例題所用的數學方法和數學思想是什么,哪一步是解題關鍵,哪一步學生容易犯錯誤,把課本中的例題剖析得透一些,講解得精一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使學生真正領悟,則必將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第二,課本上的例題一般只給一種解法,我們可以對課本例題的解法來一個拓寬,探索其多解性,就可以重現更多的知識點,使知識點形成網絡,課堂上剖析例題的多解性,便于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能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三、構筑新型師生關系,加大感情投入
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重點在于構筑新型師生關系,學校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際關系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教師要善待每一名學生,做他們關懷體貼、博學多才的朋友,做他們心靈智慧的雙重引路人,而高素質、時代感強、具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正逐漸成為學生欣賞崇拜的對象,現在,學生正從“學會”變為“會學”,教師正從“講”師變為“導師”,課堂中新型的師生關系正逐步形成,總而言之,為了在課堂上達到師生互動的效果,我們在課外就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和學生交流,放下架子和學生真正成為朋友,學術功底是根基,必須扎實牢靠并不斷更新,教學技巧是手段,必須生動活潑、直觀形象,師生互動是平臺,必須師生雙方融洽和諧平等對話。
總之,在新的課程標準下, 教學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高度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改變原來教師為主體的狀況。我們高中數學教學要改變教學方法與策略,優化教學理念,通過教學方式的改善,提高課堂效率,在有效地課堂時間內,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同時,進盡可能地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新知識,迅速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朱勤榮.淺析新課改下高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策略.素質教育論壇,2009(1).
[2]同紅勤,程建華.試論“有效備課”.江蘇教育研究,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