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喜 (黃河科技學院體育學院,450063)
足球伴我一生
王崇喜 (黃河科技學院體育學院,450063)

我于1961年9月進入北京體育學院預科的足球班學習,正式投身足球運動,4年后升入北京體育學院運動系,1968年畢業后,始終從事體育教師的工作。今年我已經年過70,現在仍然在為校園足球的推進而四處奔波并樂此不疲。如果從1961年算起,我的足球生涯已有55年之久,但是讓我愛上足球、與足球結緣的啟蒙還要從小學一年級時算起。
1952年9月我在徐州鐵路第三小學上一年級,學校的體育氛圍特別好,擁有寬闊的操場和豐富的體育設施。學校的足球隊還經常與其他鐵路小學的足球隊進行比賽,代表隊的大哥哥們強壯的身體和精湛的球技強烈地感染著我,讓我恨不得也上場踢幾腳。放學回家的路上,幾個喜歡足球的小伙伴就在胡同里擺上書包,將小橡皮球踢來踢去,進攻防守踢得不亦樂乎。有時沒有小皮球,就見什么踢什么,有時踢圓圓的沒有籽的向日葵頭,踢爛了,就找塊大一些的接著踢,最終把向日葵頭踢的“粉身碎骨”方才偃旗息鼓,戀戀不舍地背起書包回家。印象特別深刻的是當時的體育課,跑步、做操、做游戲,花樣繁多特別有意思。記得一次體育課恰逢下雨,體育老師就將一塊墊子放在教室前面的講臺上,先帶領大家活動各個關節,然后讓同學們依次跑到講臺上完成前滾翻,再跑回自己的座位。盡管是室內課,但仍然讓同學們活動得相當盡興。這堂課已經過去60多年了,但我始終記憶猶新,仍然對老師的敬業精神充滿敬意。
1955年1月我轉學來到濟南鐵路第四小學,當時我家離山東省體育場很近,那時的濟南市只有這一個能夠舉行重大比賽的場所,這里就成為山東省和濟南市舉行各級各類體育比賽的地方。在這里居住的學生受環境的影響和熏陶,人人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幾乎各條街道都有學生們自發組織的足球隊,如“飛虎隊”、“雷霆隊”等。我們街道幾個喜歡踢球的小伙伴們也組織了一支足球隊,由于大家都是初學乍練,就把球隊命名為了“初練隊”。大家除了在街道馬路上踢小皮球,還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到山東省體育場的外場進行相互之間的比賽。當時都是踢小皮球,能夠踢上真正的皮足球是十分奢侈的事。為了能夠踢真正的皮足球,就要到體育場的器材室去租球。為了能夠租皮足球,有時利用星期天,帶上鐮刀到體育場南面的山坡上去割草,然后到體育場隔壁的奶牛場賣草,用賣草得來的錢去租皮足球踢。那時候也不知道什么“勤工助學”,但對足球的熱愛培育了我們勤儉、刻苦、自立、自強的品格。1958年我進入濟南鐵中學習,從小學到初中,我就讀的這些學校均具有良好的體育設施和優良的體育傳統,學校積極倡導學生爭當“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的三好學生,提倡學生不但要抓好文化學習,還要積極參加各種文藝體育活動。我代表學校參加濟南市的足球比賽、田徑比賽,還參加書畫比賽、數學競賽、文藝匯演等,連年被評為三好學生,初中畢業時被保送到北京體育學院預科學習。可以說,小學和中學階段的全面培養為我一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961年9月我懷著無限喜悅的心情和美好憧憬來到了北京,當時北京體育學院預科基本是半天上文化課,半天進行訓練,對文化課的學習和專項訓練都比較重視。學校配備了水平很高的專項教師和文化課教師,不僅對運動訓練有很高的要求,而且對學生的各科學習要求極為嚴格。盡管當時正處在國民經濟的“三年困難”時期,學習和訓練都受到一定的影響,但學校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活動。總之,預科的3年時間,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素質基礎和專業基礎。體育是一門科學,運動訓練要遵循其規律。預科三年級時學校提出“向解放軍學習,苦練30米以內的硬功夫”。我們足球專業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苦練傳接控運射基本功,預科畢業后也沒有放暑假,整個暑假都在老師的帶領下一天三練,摸爬滾打苦練基本功。為了保證訓練的科學性,學校還讓學習運動醫學的本科學生做我們的醫務監督,隨時監測學生的身體指標和反應。通過這一階段的強化訓練,加之隨后開始的“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進行大運動量訓練”的“三從一大”訓練,我的足球基本功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在學習期間,老師始終堅持訓練與學習兩不誤,不但要努力刻苦訓練,還注重培養對足球運動的理性認識,督促大家探索足球教學訓練的規律。1964年徐寅生發表《關于如何打乒乓球》一文,毛澤東主席批示稱“全文充滿了辯證法,處處反對唯心主義和任何一種形而上學”。毛澤東的這個批示精神公布后,體育學院掀起了一個學習、應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習辯證唯物法的熱潮,同學們學習運用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分析認識足球訓練的問題,比如透過現象看本質”、“有利無利矛盾的轉化”、“牽牛鼻子抓住主要矛盾”、“一分為二看問題”等,同學們猶如迷宮中望見星空,明確了認識論、方法論的重要性,開始學習運用辯證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今后的工作學習找到了前進的方向。

1968年大學畢業時正值“文革”期間,我先后在解放軍農場和農村接受鍛煉,一直到1972年2月才走進當時的開封師范學院(現河南大學)開始了我的教師生涯。一踏進開封師范學院,見到一幢幢頗具風格的古老建筑,心中異常興奮,更令我興奮不已的是那久別的運動場和藏書豐富的圖書館。從1966年到1972年,大學已經6年沒有招生了,老師們殷切地盼望著學員們的到來,焦急地等待能在事別6年后重新走上講臺。我一想到今后可以在這里教學上課,簡直是說不出的高興。興奮之余又感到不安,已經6年沒有很好地接觸過足球專業了,從來沒有給大學生上過課,在北京體育學院時,也僅是給北京101中學和人大附中的足球隊帶過訓練課,自己能勝任大學教師的工作嗎?但面對得來不易的機會,我沒有退卻。我想,如果由于自己的努力不夠而喪失掉這難得的機遇的話,自己會后悔終生。于是我一頭扎進了圖書館,去尋找專業書籍。一有時間就到球場上去進行恢復性訓練,碰到問題就向老教師請教,聆聽他們多年的經驗,工作中有一點體會就寫一寫、記一記,整理學習筆記。當時我既是足球教師,又擔任足球隊教練員,還要兼運動員帶學生們參加省市的各項比賽。幾年的文化大革命,很多教學秩序都遭到了破壞。沒有教學大綱,就自己動手編??吹綄W生們學習沒有教材,怎么辦?能自己編嗎?在體育系領導和老教師的鼓勵與幫助下,我鼓足勇氣動手編寫教材。寫信向北京體育大學的老師請教,到圖書館查閱各種圖書資料,請美術系的教師幫助繪插圖……歷經一年多的時間,終于編寫出了《足球講義》,這本戰戰兢兢完成的第一本教材,為我今后擔任國家高等學校“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重點規劃教材《球類運動——足球》的主編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真是“科學無險阻,只要肯登攀”。
當前校園足球在全國開展得如火如荼,作為一名足球人感到萬分激動,盡管我已經退休,但依然決心為校園足球的健康發展盡一份力。我先后被聘為全國校園足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和河南省校園足球專家委員會主任。2014年底,人民教育出版社為積極配合中小學校園足球的開展,要編寫一套足球教材和教師指導用書。為一個運動項目編寫一套從小學到中學的系列教材,這是從來未有的事情,而且要到第二年就要出版供學生們使用,時間緊、任務重。人民教育出版社邀請我和人教社體育編輯室陳珂琦主任擔任此書的主編,我們深感責任之重大。教材的編寫既要遵循教育的規律,又要遵循足球運動教學的規律,還要充分考慮當前我國學生基礎薄弱、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又要適應當今“互聯網+”的傳播形態。在全體編寫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終于在2015年上半年按期完成了編寫任務,拿出來一套紙質教材加視頻資料的新形態教材,學生只要一掃描書上的二維碼,即可看到相關的視頻資料。能為全國校園足球的開展貢獻綿薄之力,作為一名足球人,我深感無限欣慰。
“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于奉獻;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真諦在于創新。”值此教師節來臨之際,我愿與體育教師同行們共勉,共同為體育教育事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為體育教育事業的美好未來,為校園足球的健康發展去奉獻、去求真、去創新。
簡訊:
中國學校體育雜志社山東分社成立揭牌儀式在濟南舉行

近日,中國學校體育雜志社山東分社成立揭牌儀式在山東濟南學府大酒店舉行,中國學校體育副主編李曉佳、李兵,山東省學校體育協會會長孫晉海教授、副會長曹莉教授、秘書長王飛共同為分社揭牌,山東省學校體育協會的部分會員單位參加本次揭牌儀式。山東分社是繼浙江分社、東北分社后中國學校體育雜志社在全國設立的第三家分社。
本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平等互惠、共同發展的目的,中國學校體育雜志社山東分社將掛靠在山東省學校體育協會。山東省學校體育協會是由山東省各級各類學校自愿組成的專業性、全省性、非營利性的學校體育組織,籌建于1978年,會長單位為山東大學,始終秉承著服務山東省學校體育的信念,時刻明確自身責任與任務,不斷提高服務能力。借助山東大學優越的資源和一直以來在山東省學校體育領域的領頭地位,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山東省學校體育協會已成為山東省內規模最大、服務覆蓋范圍最全的學校體育組織。山東省學校體育協會辦會宗旨與《中國學校體育》辦刊宗旨不謀而合,單位會員數量龐大、影響力較大、一線工作經驗豐富、實力雄厚,具有開展雜志社山東分社工作的基礎。經過審慎的考察,中國學校體育雜志社決定將山東分社設立在山東省學校體育協會,在“泰山學者”山東大學體育學院院長孫晉海教授的帶領下,更好地借助山東省已有的學校體育平臺,宣傳黨和國家關于學校體育衛生工作的方針政策,介紹國內外的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動態,交流學校體育衛生工作經驗,幫助體育教師進修提高,幫助學生掌握體育衛生知識和方法,為學校體育工作實踐與理論研究服務,攜手學校體育同仁為齊魯學校體育事業的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