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業輝 (浙江省紹興市稽山中學,312000)
我和體育有個約定
陳業輝 (浙江省紹興市稽山中學,312000)
從初中開始接受啟蒙體育訓練,到大學接受體育專業知識與技能學習,再到走上體育教師這個崗位,一晃40個年頭過去了。回首過往,結緣體育讓我充實、快樂,體育培養了我堅韌的品質,幫助我養成了細致而踏實的工作作風。
1976年秋季,我有幸進入了紹興五中初一(4)班學習,開始了2年的初中學習生活。那時,紹興五中的體育運動水平在紹興地區乃至浙江省都有較大的影響力。我們在孔以仁老師的帶領下一天兩練,早晨6:00前到校訓練,下午還要練一個小時。訓練內容有田徑與球類,每人還可按興趣選擇籃球、足球或排球的學習,我選擇了足球訓練。這兩年的苦練經歷對我運動水平的提高與人生道路的選擇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我與體育的結緣有此開始。
1978年紹興地區恢復中考制度,我有幸被名校紹興一中錄取,就在別的同學高高興興拿著錄取通知單到學校報到時,我卻猶豫不決了:一中沒有體育訓練班,到一中讀書意味著要放棄心愛的體育?回家與家長商量后,我決定放棄到一中就讀的機會,選擇留在五中讀高中,因為在這里我能接觸到更多的體育。現在回想起來,當時自己年少,所作決定很快很堅定,但沒想到這一選擇確定了我今后人生的道路。
兩年后,我順利考取了紹興師范專科學校(現紹興文理學院)體育專業,那時高等教育屬于精英教育范疇,一個地級市錄取名額在30人左右,個別同學還是所在縣唯一的幸運兒。因此,我們都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榮譽與機會,全身心地投入到緊張與艱苦的學習中。早晨5:00多,天才蒙蒙亮,就起來晨跑,每天課程一結束,每個人還要根據自己的特點與需求加練。一天下來,身上經常青一塊紫一塊的,有時連睡覺上鋪都爬不上去。我練短跑,耐力相對較差,班中有個女生是浙江省大運會1500m與3000m雙料冠軍,每天晨跑時我就跟在她的后面,經過幾個月跟練后,我1500m成績提高很快,能跑到4'50"左右。那時候,國家百廢待舉,物質生活還十分匱乏,東西全要憑票供應,每次訓練都是對自己意志力的考驗。如果說我現在的體能與示范能力并不輸于年輕教師,那就是大學時期打下的堅實基礎。
畢業時,我以優異的成績分配到紹興市稽山中學工作,那時剛滿18周歲,是學校中最年輕的教師。當時的教研組長是榮獲“全國千名優秀教師”的傅一心老師,她對我要求很嚴格,我對教學也十分投入,先后帶過田徑、籃球、足球、排球等運動隊,課堂上教過標槍與鐵餅,還組織學生進行校外越野跑練習等。正是這樣的磨練與積累,對我的教學水平與管理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為現在承擔浙江省基礎教育體育學科專業指導委員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努力得到了領導的肯定,我27歲時成為學校最年輕的教研組組長,還先后被評為市直系統教壇新秀與先進工作者等。
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在一次教工排球比賽時我的腰部嚴重受傷,椎管神經壓迫,手術后效果并不理想,坐立都感到困難,更不要說參與運動了,我只能到學校圖書館工作,這一待就是整整三年。離開了心愛的崗位,內心的痛苦是旁人難以理解的,自己一度想轉到其他系統工作,但心中還是割舍不下體育教師這個心愛的職業。幸運的是,經過康復治療與自我鍛煉相結合,身體的機能慢慢得到恢復,我馬上申請回到體育教學崗位。
爭做一名好教師是每個教師的愿望,優秀體育教師的模式大致可分為兩類,即單一型和全能型,單一型包括教學型、訓練型與科研型;全能型是指在教學、訓練、科研與裁判等方面均衡發展。我根據自身特點選擇了向全能型發展。成功沒有捷徑,只有腳踏實地苦練內功。我先后參加了華東師大本科、浙江師大研究生的課程班學習;為了提高田徑技能訓練水平,僅體育學院通用教材《運動訓練學》這本書我就看了不下20遍。功夫不負有心人,辛勤汗水帶來了豐收的果實,我的科研論文兩次在全國中運會科研論文報告會上獲獎,我考上了田徑國家級裁判,我的多名學生達到了田徑國家一級運動員標準。
作為一名已有34年教齡的教師,現在我把更多精力放在年輕教師的培養上,對他們常說的一句話是:吃苦耐勞是體育教師的根基,也是最容易做到的一件事。我經常與年輕教師研討教學方法,并一起參與動作技能練習,去年在研討雙杠“支撐擺動→肩倒立→前滾翻成分腿坐”教法時,有些教師大學里沒學過,有些教師有懼怕心理不敢做,為了讓他們對動作有一個直觀了解,增強他們敢練的勇氣,我不顧腰傷為他們示范,一遍又一遍,直到他們能夠勇敢練習為止。言傳更要身教,我希望自己對年輕教師的培養能成為他們前進的動力。
體育是我摯愛的工作,與體育在一起,我永遠快樂,永遠奮發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