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榮金宏軍
(1.江蘇省儀征市儀征中學,211400;2.江蘇省儀征市教育局,211400)
教學有招:探討教學規律 提高教學實效
引體向上的教學方法與技巧
楊志榮1金宏軍2
(1.江蘇省儀征市儀征中學,211400;2.江蘇省儀征市教育局,211400)
引體向上的動作方式有很多種,如:正握、反握;直臂、屈臂;借助身體擺動、身體懸垂靜止等。學生達標測試引體向上的動作要領是:兩手正握杠、兩臂伸直呈懸垂,引體向上至下頦過杠,然后伸臂還原呈懸垂。它包括屈臂引體和下落兩個階段,在平時的教 江蘇學過程中,首先要對學生的動作進行規范,一方面,通過教師的講解示范,教學圖片、視頻、微課等形式,給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另一方面,通過學生的徒手模仿練習、教師的指導、學生的互幫互學,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動作定型。

完成引體向上動作首先需要依靠胸大肌、背闊肌的收縮合力,拉引軀干向上臂靠攏;然后是依靠肱二頭肌、肱肌和肱橈肌的收縮合力,繼續拉引軀干向前靠攏,使頭頸引升超越單杠杠面,將單杠拉引至鎖骨部位,完成引體向上動作。因此,在平時的力量訓練中,主要是針對胸大肌、背闊肌和肱二頭肌(包括肱肌和肱橈肌)的肌肉力量訓練。強健的肌肉力量是完成該動作的保證,因此,我們要從增強學生上肢各肌群力量入手,堅持全面、持久的鍛煉和積累,使上肢達到能多次克服自身體重阻力的能力。
1.結合體育鍛煉的重要性,灌輸引體向上的重要性。引體向上是以自身力量克服自身重量的懸垂力量練習。經常練習可以促進青少年身高的增長,使身體形態更加挺拔和優美,肌肉變得更加結實,骨骼更加強壯。
2.加強引導,消除自卑。心理素質及身體素質差,是導致學生厭惡練習引體向上最主要的內因,這就需要教師正確地引導,耐心地指導,要給學生樹立信心,每一個學生都存在很大的進步空間,從不敢抓杠到敢抓杠,從抓不住杠到抓住杠,從零個到一個,從1個到多個,這些都是學生的進步,教師一定要給予充分鼓勵,肯定學生的成績。
3.激發興趣,增強信心。練習的內容,要有多樣性和選擇性,避免單一、枯燥乏味的重復練習,學生通過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挑戰自我,注意力轉移到練習過程中,容易忘記疲勞和激發練習的欲望,加上練與賽的結合,增強了模仿性和欣賞性,同時也刺激了學生之間的表現欲望。
4.根據學生個體的差異,給學生提出鍛煉建議,制訂個人運動處方。讓學生了解自己,使學生有提高自己練習能力的愿望并掌握一些常見的自我鍛煉的方法。
5.建立家校聯通,讓家庭教育參與其中。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是深刻的,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及家庭成員的興趣愛好也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子女,他們的支持,往往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練習的興趣。
6.合理利用時間,互助共進。結合大課間、課外活動的形式,開展全員參與,互幫互練;組織展示、達標活動,進行互評互勵。這樣既能激發和滿足學生的練習興趣,又能起到“幫帶”作用。
7.優化教學場地和器材,提高學生練習的積極性。教學中場地、器材的合理設計和使用,對學生的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要充分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增加體育經費的投入,完善體育設施和器材,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
在平時的教學中,一些體育教師往往是一樣的練習內容和一樣的練習方法,至于效果如何,不去關注。這樣勢必會導致兩級分化,好的更好,差的更差,這種長時間的單一練習,還會使部分引體向上差的學生厭惡學練,漸漸失去興趣,我們可以嘗試著在教學中分組練習區別對待,將學生合理地進行能力分組,不同的組別選擇不同的練習方法,并且完成相應的任務,具體做法如下:
1.將不能完成引體向上的學生編為初級組,主要是提高他們對引體向上的學練興趣,練習方法為:完成一分鐘以上的單杠懸垂3次;完成10~30秒鐘屈臂懸垂2次;完成云梯過河(5m長)5次;完成低單杠或雙杠單側斜身引體每組20~30次,共完成3~5組;蹬地(助力)引體向上8~10次,練習3組;在幫扶下完成屈臂引體向上4~6次。
2.將能完成引體向上1次以上,但還遠遠不能達標的學生編為中級組,主要是提高他們持續發力的能力。練習方法為:完成30秒以上的屈臂懸垂3次;完成低杠斜身引體每組30~40次,共3~5組;在幫助下完成屈臂懸垂引體向上3組,每組6~8次;在一定時間內完成總數10~15次引體向上。
3.將能接近或超越引體向上達標成績的學生編為高級組。主要是激發挖掘他們引體向上的能力。練習方法為:兩手握杠距離大于兩肩的引體向上練習10次;兩手握杠距離小于兩肩的引體向上練習10次;完成10~20次引體向上。
以上分組可根據每年學生的達標成績來。結合體育課,以班級為單位分組練習;結合體育大課間、活動課,以年級為單位分組練習。值得一提的是,要定期對學生引體向上的能力檢測,并根據學生能力的提高,對他們重新進行分組,初級組——中級組——高級組,通過鍛煉逐漸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