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
教學內容:“億以內數的認識”例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引導學生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億”,清楚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的進率是10,了解十進制計數法。
2.掌握數位順序,能夠根據數級初步讀出億以內的數。
3.掌握我國的計數習慣,從右向左計數。
4.理解并能夠區分數位、計數單位及位數的差異,可以嘗試自己繪制數位順序表。
過程與方法:通過情境創設、小組合作學習等形式,使學生獲得正確讀數的成功體驗;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能力,培養學生在生活中主動探究的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記數單位以及各記數單位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數級、數位、記數單位的區別。
教學準備:主題圖、計算器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投影導入。
師: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接觸到很多大數。(出示投影。)
師:光的速度是每秒二十萬千米。地球離月亮大約有三十八萬四千四百千米。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還經常用到比萬大的數,今天咱們一起來認識一些大數。(板書課題。)
2.介紹主題圖。(出示主題圖。)
師:2010年我國進行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次普查中的六個省市、自治區的人口數據。(出示人口數據。)
師:誰能嘗試讀出上面這些數?(指名讀數,并讓學生說說是怎樣讀的。)
二、探究交流,獲取新知
(出示例1:19612368這個數有多大?)
1. 計數器操作,認識計數單位。
師:在這個計數器上你發現了什么?(用計數器數數:撥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數,一直數到九千,再撥上一千。)
師: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滿十要怎樣?(認識十個一千就是一萬。板書萬。)
(讓學生在計數器上一萬一萬地數,一直數到九萬,再加一萬,計算是多少。認識十個一萬是十萬,板書十萬。用同樣方法,完成一百萬、一千萬、一億的認識,分別板書:百萬、千萬、億。)
2.小組討論學習計數單位間的關系。
師:大家知道萬、十萬、百萬、千萬、億是什么嗎?你們發現這些計數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
3.認識數位和數位順序表。
(1)學習數位。將19612368按數位順序寫出。說出每個數字所占的數位名稱、計數單位,表示有多少個這樣的計數單位。
(2)同桌互相說一說其他數位上的數各表示多少。
(3)學習“數級”。介紹我國計數的四位分級法。
師:為了便于讀億以內的數,我國沿用了四位一級的計數規律,即從右起每四位為一級。個、十、百、千是個級,表示多少“個”;萬、十萬、百萬、千萬是萬級,表示多少“萬”。(小組內交流,互相說一說:萬級包括哪些?個級包括哪些?)
三、鞏固練習
師:完成第4頁“做一做”第1題。同桌之間互相說數,一個說,另一個撥。小組內合作完成制作數位順序表。
四、課堂小結
反思: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掌握萬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因此在教學之前,我首先列舉了一些學生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數并配以圖片說明,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體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根據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和認識規律,并結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教學理念進行教學,在教學中,我覺得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運用知識遷移,調取學生已有知識經驗
學生在前面所學的100以內數的認識、1000以內數的認識、10000以內數的認識和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系等知識,都可以在這節課的學習中發揮積極的遷移作用。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激活學生的相關知識,促進知識的遷移,認識所有的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了解相鄰兩個單位間的十進制關系,并在教學中加深對十進制關系的理解。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使學生在學會的同時,學習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二、注意建立數感,結合生活實際創設現實情境
數學來源于生活,大數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為了讓學生感受日常生活與大數的這種聯系,我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說說生活中見到過的大數,使學生感受大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幫助學生在生活中建立數感。對于數位順序、數位、數級、計數單位及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位數等知識,不把它當成現成的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體會、去獨立思考、去和同學合作交流,從而理解這些知識。充分利用直觀教具(計數器),讓學生自己制作數位順序表。
本節課還有須要改進之處。在備課時,在課前的教學設計中,我更多地關注教師采用何種手段去教,忽視了學生應該采用什么方式學的問題,導致課堂氣氛不佳,學生放得不夠。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要多學習、多探討、多請教,真正做到用新的課改理念指導自己的課堂教學,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能力。放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
例如在教學時,我以為通過知識的遷移可以很自然地過渡到本節課的教學上,以同樣的讀法和寫法,在應對萬以上的數字時,學生應該也可以很快掌握,但在學完數位順序表后,學生對著表試讀大數時,如12345678,學生讀:一百二十三四千五百六十七八,這樣不正確的讀法出現,讓我很費解,加上一個單位有那么難嗎?為什么總是忘記呢?后來我想了很多辦法,分小組,讓學生自己寫出來一個數,同桌讀出來,再小組批改;教師在黑板上給出數字,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讀出來,大量的做題訓練等一些方法,通過兩天的訓練,大多數同學可以準確讀數。小學生學習知識,是一種知識的建構,對于數的學習,他需要把大數和以前學習的數聯系起來,這就需要一個過程,教師不能用自己的思維去和小學生進行比較。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錢塘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