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津師范大學 王曉博
淺析強化過程性教學對提升教學效果的重要性
文/天津師范大學 王曉博
高等教育大眾化在提升全民素質的同時也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為此結合近年來的教育教學實踐,擬通過強化過程性教學的方式來督促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升學習效果,進而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高等教育大眾化。
高等教育大眾化;過程性教學;教學效果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推進,我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勢頭良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出現(xiàn)了質的改變,隨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也逐漸變?yōu)楝F(xiàn)實。眾所周知,人民素質水平的提升離不開教育,國家的發(fā)展更離不開教育。
高等教育固然重要,但深入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伴隨著大眾化趨勢的推進,教育的質量和效果問題逐漸浮出水面,如何在落實“量”的提升的同時實現(xiàn)“質”的增長成為了很多教育工作者關注的又一新生問題。
為此,本文準備以強化過程性教學為切入點,研究提升高等教育的教學效果問題。
教學效果是衡量學校和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教學效果不好,很難培育出高素質的知識型人才。盡管目前我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員數(shù)量不斷攀升,一定程度上基本實現(xiàn)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目標,但深入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人員無論是學識還是能力等都與我們的教育目標還有很大差距。作為一種普遍現(xiàn)象,通過反思發(fā)現(xiàn),這其中除了個人原因外還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首先,生源水平相對下滑。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學生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教育資源逐漸走向公平。但伴隨擴招也帶來了另一些問題,就是生源質量的下滑,使得學校與學校之間的差距繼續(xù)拉大,學生整體素質水平也出現(xiàn)滑坡。這便成為教師教學過程中直接面臨的首要問題,即如何針對學生現(xiàn)狀特點進行教學改革,以提升教學效果。
其次,學生對大學學習的價值判斷參差不齊。一類學生認為作為學生就應當認真完成學習任務,盡管大學不像高中壓力那么大,但仍要認真努力,讓四年過得充實有價值。還有一部分同學認為,大學是一個繽紛多彩的人生階段,要讓自己過得精彩。因此他們對自己在學習上的要求相對放松,通常考試及格即可。而將其余經(jīng)歷放在校內外各種活動、打工等方面,甚至這些活動影響了正常的上課。
最后,受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束縛,大學教育一定程度上仍重成績輕能力。傳統(tǒng)的“一卷定終身”思想依然在課程考核中占核心地位,很多課程的考核都是在學期末進行,而且卷面分數(shù)占到本門課程結課分數(shù)的一半以上。這種方式得到的結果很難真實地反映學生的能力。大學教育不僅是要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一卷定終身”的方法卻很難體現(xiàn)真正的教學效果。因此應當重新厘清教學過程設計。
通過上述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如何提升高等教育的教學效果真正體現(xiàn)高等教育的價值問題亟待解決。為此我們應當積極行動,盡快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方法,進而有效改善和提升教學效果,落實高等教育目標。對此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討和研究:
首先,每位教師在授課前應重新安排好教學設計,突出過程性教學所占的比例,強化師生互動。教師應根據(jù)所授課程的課程特點和目標要求對該課程定性,明確該課程是理論課程、實踐課程還是理論實踐一體課,從而明確教學目標并進行教學過程的設計。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夠有的放矢、突出重點、明確要求。
其次,了解學情。任課教師在新學期開學前應認真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進而安排好相應的教學內容。學生整體情況和學習基礎每年都有所不同,特別是擴招以來,很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基礎有所下降,為此教師應重新設置教學內容、知識難度和達標要求,以適應學情變化。基本做到在大部分人能達標的同時在課程難度上有針對性地進行適當拓展,使那些學有余力的學生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和基礎,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能力和素養(yǎng)的目標要求。
最后,從教師到學生重新定位考試的價值。考試的目的是全面評估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效果,這既包括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理解與掌握,也包括對他們價值觀與能力的培養(yǎng)。這不是簡簡單單地通過一張試卷就能了解和掌握的。為此我們既要關注教學結果,更要關注學習過程,從而使學生能夠將課上所學的知識學以致用。為此我們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革:
1.通過加強對過程性教學的關注來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在每門課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上,可以根據(jù)課程的結構特點分為基本理論知識教學和應用能力培養(yǎng)。對于基本理論知識,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應當突出知識的系統(tǒng)性,結合實際情況和一些典型案例將其講清楚講透徹。而對于應用能力培養(yǎng)部分可以嘗試進行師生角色的互換,轉變一直以來的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形式,具體而言,在教學設計中可以以“專題任務”的形式分配給學生來完成,最終根據(jù)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由教師點評并進行總結梳理。這樣學生清楚每一次課程的任務以及要求其掌握的知識和能力,在完成任務的同時掌握了要點并能將其很好地融會貫通,有效地提升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教學效果,使教學過程不再枯燥無味,學習過程不再應付了事,而是真正將學生調動起來參與到日常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積極動腦不再是被動地聽課,學習的主動性大大提升,學習目標也更加明確。相信通過教師精心設計教學計劃,學生主動認真完成學習任務這樣的良性互動,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效果必將得到有效改善,教學效果也將更加趨于理想。
2.根據(jù)課程特點調整結課成績構成比例,突出教學過程中考核所占的比重。既然教學效果的高低不能僅僅通過分數(shù)的高低進行判斷,那么在結課成績的給定上就不應該僅僅通過一張試卷來評價。例如對于那些理論性較強,需要學生打好理論基礎的課程,不要將結課考試的成績作為本門課程的最終成績,可以考慮突出結課考試所占的比例,最多不要超過總成績的60%。然后其余40%的成績來源于日常的過程性教學中,如:課堂提問、專題任務的完成情況、過程性考核以及作業(yè)的完成情況等。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壓力并努力提升學習效果。當然這離不開教師對每門課程教學設計的調整。此外,對于應用性、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可以進一步調整其結課成績的構成比例,突出對其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和效果的考核比例。具體而言,可以考慮將學習過程中任務完成的情況,課上的表現(xiàn)情況,作業(yè)的完成情況在結課成績中所占的比例大幅提升至70%,降低期末的結課考核比例至30%。甚至對于一些實踐性和應用性極強的課程,可以考慮取消對其期末的考核,而將教學過程中教師安排的任務完成情況等各項成績作為最終成績,以此來轉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認識到任何一門課程最終成績的評定依據(jù)是貫穿課程始終的對學生綜合表現(xiàn)的考評。而且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有效遏制考前突擊、甚至是考試作弊的不良習氣,有效提升學習效果和教學效果,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3.端正學生學習態(tài)度,嚴格規(guī)范考勤。強化過程性教學固然注重學習過程的效果,但并不意味著忽視最基本的課上出勤問題。為了更好地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強化學生主動學習的愿望,課上出勤決不能放松。教師每一節(jié)課都應當嚴把學生出勤情況,對于缺勤三分之一以上課時的學生要堅決取消其本門課程的結課資格,要求其重修。這樣對于一貫課上表現(xiàn)良好的學生而言是一種肯定和鼓勵;對于缺乏自我約束力的同學而言是一種提醒和警示。從而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
通過上述教學設計、教學方法和教學環(huán)節(jié)等方面的調整,相信學生會深刻體會到要想取得好成績就不能單純依靠原先的死記硬背臨時抱佛腳,而必須在整個學期的學習過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從而實現(xiàn)了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根本目的。
總之,強化過程性教學是教學理念和方法的一次改革與突破,不僅需要教師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上積極進行教學設計的重新調整與規(guī)劃,更需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有效踐行教學設計。這樣才能在師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真正體現(xiàn)過程性教學對于提升教學效果以及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思考能力、分析判斷能力、研究能力等的重要作用,進而真正落實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最終目標。
(項目來源:天津師范大學校級教育基金項目“高校本科生文科類考試方式改革研究”項目號52WT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