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互聯網金融的迅速發展,給中國金融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對傳統的金融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產生了大量網絡理財產品以及虛擬理財產品,掀起了個人理財產品創新的熱潮。與此同時,大數據、社交網絡、云計算等互聯網科技也對理財產品的設計提供了有效的數據支持,使得個人理財產品的設計更為合理,更加有市場競爭力。另外,隨著個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多和積累,越來越多的人有意愿并有能力購買個人理財產品。本文從調研的數據出發,對新常態下個人理財新產品的創新與需求的角度,研究個人理財產品的發展及適用情況。
【關鍵詞】個人理財 ?互聯網金融 ?理財策略 ?創新
一、研究背景意義
隨著知識型經濟與科技的飛速發展,互聯網金融正極速的出現于金融領域中,眾多投資者被它的更加快速、方便、省心的服務模式所吸引著。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極大的促進了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其日漸快速的發展對傳統金融行業產生了強烈的沖擊,從傳統金融的技術改變到大數據金融,再到P2P網絡借貸興起以及余額寶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公募基金,傳統金融的基本格局被互聯網金融所顛覆。
在互聯網金融的支撐下,我國個人理財行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個人理財產品的設計也越來越貼近大眾。本文正是從個人理財產品創新的實用性以及便利性的角度,展開調研,并進行量化研究,希望給學者以及銀行帶來借鑒參考。
二、個人理財產品變革
近30多年來,居民金融資產有突破性的增長,據統計,2015年末,我國居民儲蓄余額已達153.86萬億元,加之近幾年的央行連續降息,銀行存款利率始終下滑,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為2.75%,考慮到通貨膨脹影響,傳統理財利益越來越低。為使財產能夠更有效保值增值,投資者們試圖尋找新理財方式。
表2-1 傳統個人理財產品與新理財產品對比表
傳統理財產品中的儲蓄風險低,但收益太低,尤其當今通脹強烈加劇,甚至不及貨幣貶值的速度;股票風險巨大,卻同時意味著收益大,門檻低與投資靈活深受大眾喜愛,由于風險不可測,更適合經濟條件較好,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與經濟知識的投資者;黃金的保值作用明顯,但價格波動大,風險較大;基金對于缺乏專業知識的投資者來說,省時省力,但基金種類多,收益越高的,風險也越大;銀行理財產品,相比存款收益更為靈活,卻必須承受一定風險。雖投資門檻較高,但相比大多數理財產品,風險可控,收益較穩定。
新理財產品相比基金、存款等收益更高,相比股票等風險要低,加之較低的投資門檻,較高的流動性,強變現力,已深受眾多投資者理財青睞,但監管缺失有一定風險。
(一)個人理財產品新形式
1.互聯網貨幣性基金。當前主要以余額寶、理財通、百賺等為首,年化收益高于銀行活期存款利率,基本在4%~5%擺布,以較高流動性與操作方便、低風險等優勢吸引眾多用戶及資金。根據相關統計的數據顯示,在2013年的第二季末,我國貨幣基金總規模僅3042億元,到2016年的第一季度末增至41473.32億元,成為替代銀行活期存款的主要理財產品。
首先,投資者可進行支付、消費、和轉出等操作,無需手續費;其次,該類產品屬于“T+0貨幣基金”,基金申購頭寸中的一部分由基金公司先行墊資給客戶,從而實現T+0贖回;最后,從資產配置來看,該類產品本質依舊是貨幣型基金,投向銀行存款的資產占到了80%以上,隨著央行的不斷降息降準,銀行存款利率持續下降,一旦基金出現縮水或者投資者集中撤資,基金市場不穩定,收益也就減少。
2.P2P網絡借貸。P2P網絡借貸以人人貸、陸金所、醫界貸為典型代表,是將資金通過第三方平臺向他人提供小額貸款并收取利息,最終資金的需求方直接收獲到資金,同時也能讓出資人享受到資金出讓收益,投資方可通過平臺了解借款人信息和資金去向,可通過網絡分析借貸人信用狀況,其盈利主要從借款人收取一次性費用以及向投資人收取管理評估費用。
隨著互聯網金融行業日漸蓬勃發展,P2P網絡信貸的監管機制也越來越完善。投資門檻較低,年化收益率比銀行理財產品明顯要高出很多,通常在8%~13%擺布,風險較低又渠道成本低,操作簡單,省時省力,同時在一定意義上拓展社會融資渠道和削弱市場信息不對稱程度,對于利率市場化來說將會起到顯著的促進作用。
3.第三方支付。作為具有一定信譽與實力的獨立機構與銀行進行簽約,同時提供與銀行支付結算系統來接口平臺交易。買方選購商品后將貨款支付到平臺,當賣家的貨物發出后買家收到并確認收貨購買,隨即賣家會在一段時間內得到收益,由收到通知的平臺將貨款轉至賣家賬戶內。
普遍來說,理財觀念上的變化基于理財產品多樣性的變化。根據自身收入的不同,理財產品購買的檔次不同,關注點不同。不同偏好的人對理財產品的喜好也會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二)傳統個人理財產品與新產品的差異
傳統個人理財產品大都以商業銀行為中心進行展開,在開發個人理財產品時,將花費大量費用包括設置日常服務的職工工資,營業網點費用以及網點的系統和設備維護費用,并且由投資者親自到金融機構網點的實體操作的業務占主要部分,當今互聯時代發展的浪潮,對傳統行業的沖擊也越來越大。
另一方面,傳統個人理財產品在一些領域還是占有一定的上風,包括它對于風險危機齊備一系列嚴格監控和管制的系統,對于如何鑒別、權衡與管控風險都有著一套清晰又嚴格的標準規定,并且擁有頗多優秀出眾的金融人才,以及投資客戶群體逐漸壯大,法律法規保護嚴格,并且無政策風險。
作為互聯網與金融相結合的產物,新理財產品正在悄然改變和重塑當下的金融體系和服務,它們多數為企業利用互聯網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目標。并且互聯網金融將個人理財產品開發到了互聯網大平臺,跨越了時間空間的限制,顯著的節約了在信貸審核過程中的需要花費的人力、時間成本,使參與者與投融資方在一定意義上真正的實現直接資金對接。新理財產品通過強大的數據收集與分析能力,以及利用大數據挖掘技術、云計算優勢,信息不對稱的困境得到有效緩解,并且使交易費用和金融風險大幅度降低。根據碎片化信息做理財產品信息的挖掘和推導,商家和供應商之間的關系逐漸被有效的拉近,通過大數據技術,從中不斷尋找到商機。
但新理財產品具有的及時性、高技術性、和無紙化等特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必須承擔較大的經營風險。當今國內的法律保障和技術措施等條件的不成熟,同時也令新理財產品存在的問題日益顯現,有效緩解安全風險問題成為重中之重。
三、個人理財產品選擇
理財的要義之一,就是要做好組合配置,即在不同投資品種之間做好動態的規劃;要義之二,還要在具體的某類理財產品中,決定具體項目的選擇。但是投資者在選擇個人理財產品時,要選擇一個收益與安全性都很高的理財產品成為目標。對于現在市面上的理財產品,收益率、流動性、穩定性、風險程度各不同,投資者自身金額,預期回報,風險承擔能力都影響著個人理財產品的選擇。投資者在選擇理財產品的同時,一方面需要清楚的了解到關于理財產品的投資發展趨勢,并關注運營形式、風險管制措施和收益率等因素,最終尋找到適合的產品。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社會財富積累量達到一定程度,我國居民的資產也逐漸開始富裕起來,對于財富的多層次分配需求意識也變得越來越強烈。但我國當下財富管理還處于初級階段,理財產品同質化嚴重,理財產品平臺良莠不齊,對于在理財產品的選擇上和投資風險的研究上,投資用戶普遍有恐懼性。目前,本文對我國大眾對個人理財產品的選擇進行了以下調查。
(一)我國大眾對新理財產品的選擇原因如下
圖3-1 我國大眾選擇新理財產品的原因分析
從上圖可以看出,大家選擇新產品的主要原因包括操作簡便,省時省力;起點低,費用低廉;收益可觀,高于傳統金融;到賬時間短,收益快速到手。其中83.33%的用戶認為選擇新理財產品的最主要原因是它的操作簡便,省時省力。另外三種原因分別占到了66.67%,33.33%,33.33%的比重。
(二)我國大眾選擇新理財產品的投資期限如下
圖3-2 我國大眾選擇新理財產品的投資期限
從上表可以看出,大家選擇新產品的投資期限時,35%的投資者選擇3至6個月;28.1%的投資者選擇6個月至1年;25.9%的投資者選擇3個月以下;10.1%的投資者選擇1年期以上,說明短期投資期限更受投資者追捧。
(三)我國大眾對新理財產品的選擇時最看重的因素如下
圖3-3 我國大眾對選擇新理財產品時最看重的因素
據調查得知,五成以上的用戶最看重新理財產品的本金利息保障,比例高達51.2%,買賣方便、銷售平臺知名度和收益的高低也是金融用戶選擇新理財產品時候較為看重的因素,比例分別為14.49%、11.3%和11.12%,用戶口碑和熟人推薦不是非常受到用戶看重,比例僅為6.83%和2.9%。
四、總結
在我國眾多金融業務中,個人理財是最具發展潛力的。其產品創新和客戶管理,對于促進金融機構收益的增加具有非凡戰略意義。個人理財產品的發展,不僅強烈的促進資本金融市場發展,令中小投資者的投資困難狀態得到有效緩解,還將碎片化資金進行規模化整合,穩定的盤活一定存量,融資成本逐漸降低,給我國實體經濟帶來的影響不可小覷。
在當今社會,人們不僅僅只滿足于傳統創收增收的模式中,金融行業帶來了各式各樣的新投資理財產品,迎合了更多不同需求層次的投資者進行創收增收。投資者應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加大理財意識,制定個人理財長期規劃,并且提高風險意識和投資管理水平。當投資者面臨多種理財產品無從選擇時,應當詳細的考慮產品的風險、預期的收益率、投資周期以及閑置的資金數額,制定適合自身的投資策略,選擇正確的理財產品,將高收益平臺與穩健性平臺進行錯配的分散投資,避免不必要的損失,以達到到最大收益。
參考文獻
[1]兆程.互聯網金融發展淺析及問題探究[F].金融經濟,2014.
[2]史美芳.中國個人理財業務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4.
[3]高策.基于需求視角的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D].山東財經大學,2014.
[4]李鑫.個人理財產品創新存在的問題和發展戰略[J].中外企業家,2015.
[5]王東偉.我國個人理財業務歷史發展和現狀[J].企業導報,2014.
作者簡介:陳圓圓(1994-),女,漢族,浙江寧波人,寧波大紅鷹學院13理財3班學生,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