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花(新疆庫車縣林基路小學漢語學校,新疆 庫車 842000)
?
試論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
趙春花
(新疆庫車縣林基路小學漢語學校,新疆 庫車 842000)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是時代的不斷發展,整個社會對我國的教育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廣大教師順應新課程改革的呼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更新教學觀念、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已成為我國教育發展的未來走向。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要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這一教學理念,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開放的課堂”、“合作的課堂”、“交流的課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積極主動的思考,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翁,真正融入語文課堂教學。
關鍵字:新課改;小學語文;教學;學生;課堂
新課改是在吸收現代科學教育理念和教學成果的基礎之上的傳統教學的批判與繼承,是對傳統教學優秀之處的繼承與升華,對其糟粕的改進與避免。新課程改革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教育發展的未來趨勢。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是新課程明確提出的,并要求全國教師必須注意并重視的地方。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主要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只是被動的接收者和傾聽者。對學生而言,他們所要做的就是認真聽講、認真復習,缺乏獨立思考和主動思考的能力,完全淪為了學習的工具。新課程改革針對這一情況,明確提出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教師要認清自己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著、組織者、參與者,在日常教學中要創設適當的情境來引導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在情景中自己感知、獨立思考,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思考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利用合作探究的模式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同學之間的協作能力,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翁。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有利于一種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的建立。學生和教師處于平等對話的關系中,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消除對學習的恐懼和擔憂,而且可以從學生內部提升對語文的運用能力。要想在實際的語文教學課堂中實現平等,教師就必須相信并尊重學生。教師應該相信學生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因為小學生正處于少年時期,他們身體各方面的能力還在不斷的挖掘和增長,思維敏捷、頭腦活躍、創造力、自主學習的素質和能力強。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尊重他們獨立的人格,學會傾聽他們的思想和心聲,按照學生的需求和個性特點設計適合的語文教學內容和模式,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各方面綜合能力的發展。
新課程指出語文教育要注意貼近學生生活,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語文知識的原型。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的小學語文教育過多強調語文的工具性,忽視了語文所能帶來的精神上的滿足與發展,忽視了語文教育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因此,各小學語文工作者要突破教材的局限性,能夠大膽地運用學生生活中的原型來進行語文教學,把學生的語文學習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使學生體味到語文的生活樂趣。如講《童趣》一課時,可設計這樣的導語:同學們,童年的一些趣事,時常會勾起我們的回憶,你童年時,做過哪些有趣的事,當你獨處時,你會做些什么呢?(學生可能回答,看螞蟻上樹、蟋蟀打架、蜘蛛捕蠅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童年趣事的文章……這個導語的設計,由于結合了學生生活實際,學生們的積極性都會很高。
教師除了利用生活實際來使學生掌握語文知識,更要引導學生將語文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當中,在實際的運用中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使學生體味到語文學習的實用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改革中強調要重視學生之間的合作,重視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協作能力的培養。語文學科不僅是為了教會學生語文知識,更是為了讓學生在課文理解與閱讀中形成自己的見解。由于每位學生所處的具體環境都有所不同,每位學生對同一件事物的看法和見解也不盡相同。因此,在進行課文教學時,教師可組織同學們形成學習小組,就同一課文或問題進行討論、思考,并表達自己的看法,最后通過觀點與觀點之間的碰撞形成新的見解,從而促進學生能夠形成更為豐富、全面的理解,加深同學對語文課文的印象和理解。合作學習不僅能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協作能力得到提升,同時也能豐富學生的見解,減少學生的學習負擔,使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語文知識的學習。
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少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僅從考試成績出發,忽視了學生平時的學習過程,造成學生對考試成績異常重視,為了取得優異的考試成績忽視了在語文教學中的情感升華,導致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極其缺乏。因此,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注重結果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落實具體的教學環節,并在每一環節中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在每一教學環節中都有所啟發,有自己的收獲。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應轉變教學評價指向,教學評價也要重視學生平時的學習過程,客觀實際地評價每一位學生。讓學生能夠在教師客觀的評價下,獲得自己在語文學習中應得到的贊揚和欣賞,使每位同學都能體會到語文為他們帶來的榮譽和自信。
新課程改革為我們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需要我們將更多的注意力和關注點放在學生身上,更要求教師能夠根據課本內容和學生實際來進行新課的教學設計,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語文課堂上有一定的收獲,使每位學生都能夠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使語文課堂能成為學生了解世界和認識世界的一種重要的途徑。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符合時代和國家要求,是當前每位小學語文教師都必須加以重視的問題,也需要每位語文教師共同努力,為小學語文教育更上一層樓作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農尚明.淺談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年06期。
[2]馬應昶.淺談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J].新課程(小學),2012年01期。
[3]臺艷麗.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探析[J].學周刊,2014年33期。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5-01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