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林峰
【摘要】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不良貸款的大小,不僅影響著銀行的盈利水平、穩定性以及核心競爭力,還可能成為引發金融危機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宏觀經濟波動對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的影響非常有必要。一方面,宏觀經濟條件、宏觀經濟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國銀行業風險的大小。另一方面,商業銀行應提高信用風險管理水平和利率風險管理水平,實現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的“雙降”。基于此本文從宏觀方面分析了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的影響因素,并對防范不良貸款的產生提供了一些對策建議。
【關鍵詞】不良貸款率 ?宏觀經濟因素 ?商業銀行 ?對策建議
一、引言
金融危機對我國宏觀經濟波動帶來較大沖擊,客觀上要求我國商業銀行更加重視宏觀經濟波動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另外,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資產規模巨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我國金融體系的安全與穩定。隨著世界金融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問題日益突顯。商業銀行作為我國國民經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穩健性關乎著國民經濟發展的命脈,一旦商業銀行出現信用危機,將會對我國金融體系的穩定性造成致命打擊,而不良貸款是商業銀行信用風險主要的衡量指標之一。當前,我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規模正在加速擴大,同時也面臨著巨額資金消耗的風險,這不僅嚴重影響到了我國商業銀行的健康發展,同時還對我國的經濟建設帶來巨大的負面效應。因此,巨額不良貸款己成為我國經濟發展和金融改革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嚴峻問題。
二、相關文獻研究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金融業在經濟生活中所占比重不斷增加,而銀行作為金融業的主要組成部分,對保證金融業健康、穩定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國內外諸多學者、政府機構和銀行家都對銀行不良貸款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并對不良貸款的成因、解決對策進行論證。
(一)國外文獻綜述
Olaniyan(2000)[1]研究發現:通貨膨脹是衡量宏觀經濟波動的重要指標,政府應采取有效措施抑制通貨膨脹。Christopher和Bamidele(2009)[2]的運用五個指標對宏觀經濟波動加以反映,商業銀行可以通過這些宏觀指標的波動來調整其信貸政策。Bnrros C.P.,Managi S.[3]
等(2012)把不良貸款作為商業銀行效率考察的因素之一,測算了銀行業技術效率和生產率的變動情況。
(二)國內文獻綜述
在我國,間接融資處于核心地位。銀行信貸之所以特殊性,體現在銀行不僅影響宏觀經濟的運行,另一方面還是宏觀經濟運行的結果。近些年,隨著我國商業銀行信貸市場化程度的逐漸提高,越來越多的學者對宏觀經濟與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之間的關系做了一系列探索性的研究。
王光偉、童元松[4]通過選取2005~2013年季度數據,通過統計描述分析、多元回歸法等計量方法,對影響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的具體因素進行了深入研究。謝冰(2009)[5]通過收集2004年1季度~2009年1季度的數據,運用相關分析、主成分回歸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宏觀經濟因素對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影響。李思慧,顏向農(2007)[6]從宏觀角度來分析銀行不良貸款率的影響因素,對不良貸款與宏觀經濟指標的關系進行了統計分析。岳蓓蓓、鄭循剛(2011)[7]通過對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進行實證分析的基礎上。建立了經濟增長與不良貸款率波動的VAR模型,得出經濟增長與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波動之間的相關性結論。
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相關理論
(一)信用論
“金融活動本質上是一種信用過程,而經濟中存在著多種不確定性因素,如匯率、利率、價格等經濟變量,當其實際值與人們的預期水平不一致時,借款人就會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失,當這種損失累計到一定程度,借款人就可能出現違約,從而導致銀行不良貸款的出現。由于銀行內部期限錯配原因的存在,不良貸款成為了銀行經營過程中的必然產物。信用使得借貸雙方有了資金的融通與往來,然而信用并不是單一存在的,其往往是作為國民經濟中各部分相互依存、共謀發展的網絡中連接的形式,因此無論信用狀況如何,企業或者銀行都會受到影響而陷入信用混亂的局面之中。所以,由于信用具有的依存性,如果出現銀行內部貸款資金使用和償還時間上的分離,就可能引起不良貸款的發生。與此同時,信用的依存性和廣泛連鎖性引發的連鎖違約也會導致銀行業出現不良貸款的規模不斷擴大[8]。
(二)不良資產證券化
不良資產證券化(NPAS)包括不良貸款(NPL)、準履約貸款(SPL)、重組貸款、不良債券和抵債資產的證券。就其含義而言,不良資產證券化就是資產擁有者將一部分流動性較差的資產經過一定的組合,使這組資產具有比較穩定的現金流,再經過提高信用,從而轉換為在金融市場上流動的證券的一項技術和過程。不良資產證券化是處理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較好方法。商業銀行將不良貸款剝離給資產管理公司,由資產管理公司將不良資產證券化,這種做法有利于降低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水平,減少了相應的成本。不良貸款證券化是商業銀行降低自身不良貸款率水平的顯著方式,商業銀行應提高不良貸款證券化進程。
四、我國不良貸款現狀及其產生因素分析
不良貸款率是我國監管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重要指標,不良貸款是非正常貸款或還款環節存在問題的貸款,主要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貸款協議按時償還商業銀行的貸款。自2002年我國全面實行貸款五級分類制度,將銀行信貸資產分為五大類:正常類貸款、關注類貸款、次級類貸款、可疑類貸款、損失類貸款。其中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主要指次級類貸款、可疑類貸款和損失類貸款。不良貸款之所以惡性循環,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銀行自身的經營存在很大問題。對貸款項目不負責、對企業償還能力、貸款運行質量沒有仔細探究,貸款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都是產生不良貸款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國商業銀行存在不良貸款的潛在危機。信用風險是銀行系統性風險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良貸款率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銀行業信用風險的積累,通過分析不良貸款率對銀行業的影響,引導商業銀行采取有效的手段應對不良貸款率對商業銀行帶來的影響,從而控制銀行業的信用風險和系統性風險。
商業銀行在運作過程中,不良貸款的出現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企業經營決策失誤、經濟周期下的資源錯配都會一定程度上產生不良貸款。但不良貸款的大小應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國際警戒線一般定為10%左右,中國的監管標準要求其不超過15%。銀行產生不良貸款原因是多種多樣的
首先,在早期,我國銀行形成不良貸款的主要原因是各級政府行政干預和向國有企業提供大規模的政策性貸款,而隨著經濟發展,我們認為現階段和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我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經濟結構轉型和社會信用體系的完善,同時受經濟下行周期的影響,我們認為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仍將保持快速增長。
其次,在商業銀行貸款中,商業銀行需要對貸款人和擔保人的貸款資金和償還能力進行審查,并對貸款人的貸款去向進行跟蹤,但在實際的貸款過程中,個人或企業為獲得貸款,可能會存在一定程度的虛報,而銀行并不能對個人或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完全的了解,從而導致商業銀行和貸款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最后,當前我國社會信用體系不夠完善,各個信用體系之間還沒有建立良好的信息體系,這就導致商業銀行在對個人或企業進行信用評估時,不能充分評估其可依賴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導致不良貸款的產生。
五、政策建議
銀行業作為經營貨幣特殊的金融行業,其穩定性至關重要,而不良貸款作為衡量信用風險的重要指標一直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我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的影響因素較多,容易受經濟政策,利率變化,貸款集中度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分析宏觀經濟因素對不良貸款率的影響顯得尤為重要。
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的防范建議:
第一、加強宏觀經濟波動的風險控制,建立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系。同時應加強管制各商業銀行的貸款五級分類,特別是不良貸款的情況,及時合理地處理存量不良資產的進程,關注國家及監管機構發布的經濟政策。減少宏觀經濟波動對銀行業不良貸款造成的系統性風險,督促商業銀行風險內控制度改善,增強抵御各種風險的能力,為國民經濟的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創造良好的金融服務環境。
第二、深入推動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建立有前瞻性的風險監管體制,積極推進國有商業銀行產權制度,加強風險預測。完善銀行內部激勵和競爭制度。通過建立完善的風險準備制度,提供銀行自身的抗風險能力。通過建立足夠的風險準備金制度,以防止不良貸款的發生給商業銀行帶來的持續性影響。另外,還需要加強信貸資金的審批力度,不能為了保持持續增長的信貸量,一味地擴大貸款量而不注重信貸項目的當前風險和潛在風險。商業銀行應完善不良貸款的經營模式,優化內部控制,針對不良貸款建立管理體系以對其進行適度的管控。
第三、加強對社會信用體系和銀行業的監管,完善我國的信用環境,為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監管奠定基礎,此外還需建立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完善失信的處罰機制,加強政府對信用體系的監督與管理,打造信用環境。監管部門應該加強監管力度,完善監管措施,全面完善商業銀行的監管制度和體系。創造法律環境,進行強制性的約束。企業的信用等級、投融資能力、經營管理能力、盈利能力、資產負債率等問題都將是商業銀行著重考慮的問題,所以銀行在選擇發放企業之前,均要對企業進行充分的風險評估,謹慎防范風險。這樣不僅能從本質上改善銀行的不良貸款狀況,還會減少新增貸款中不良貸款量,進一步增加了銀行經營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第四、保持經濟穩定發展,加強對宏觀經濟的研究。保持健康穩定、平穩發展的宏觀經濟環境有助于銀行系統的穩定,可以減少不良貸款的產生。政策制定部門應關注資產價格波動
情況,防止泡沫的形成與破裂。因此準確把握宏觀經濟走勢。密切關注反映宏觀經濟波動的指標,特別是那些能夠提前反映宏觀經濟走勢的指標,將會對商業銀行下一步的信貸政策提供指引。另外還需要加大對宏觀經濟形勢以及國家政策的研究,要建立能夠針對宏觀經濟波動提前反應的機制,加強宏觀經濟運行和國家政策分析。
第五、城市商業銀行要擴大自身的規模,提高總資產,通過銀行相對規模的增加來加強抵御風險的能力。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深入,按照市場規律合理配置自己的資金,提高自身總資產收益。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強地方政府融資的市場約束,避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風險,從而避免銀行不良貸款的產生。在利率市場化情況下要加強監管,因為銀行可能會由于利潤空間的下降尋求更大的風險投資,增加了不良貸款率。在利率市場化進程中,需要把握好改革的節奏和力度,保持金融體系的穩定性,避免對銀行的盈利能力產生沖擊,導致銀行不良貸款風險的增加。所以,在新的金融環境與監管環境下探討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成因及影響因素,不僅給不良貸款的控制以及存量的處置提供了解決思路,而且也對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控制具有重要意義。
第六、加快金融創新,我國商業銀行受經濟波動的影響較大,因此需要增強適應宏觀經濟周期變化的競爭能力,要不斷進行金融創新探索出適應我國情況的新產品、新工具,從而更好的適應經濟的波動。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取決于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總額和貸款余額的總額。當同一家銀行隨著時間的推移,不良資產率降低并不一定是該銀行不良貸款減少,也有可能是該家商業銀行增加貸款的發放量,雖然不良貸款總額沒有變化甚至增加,但表現出來的不良貸款率卻是降低的。所以商業銀行應該真正實現自身不良貸款率的降低。要降低不良貸款的總額,爭取發放優質貸款,使商業銀行在盈利的水平上保持最小的信貸風險,提高自身的風險管理能力。
參考文獻
[1]Olaniyan,O.The Effects of Instability on A ggregate Investment in Nigerria [J]The Nigerian Journal of Social and Economic Studies,2000,42(1):23-26.
[2]Christoper,S.and Bamidele,I.The Impact of Macroeconomic Instability on the Banking Sector Lending Behavior in Nigeria,Journal of Money [J]. Investment and Banking,2009(7):88-100.
[3]Bnrros C.P.,Managi S,Matousek R.The technical efficiencyof the Japanese banks:Non—radial directional performance meas-with undesirable
[4]王光偉.童元松.WANG Guang-wei.TONG Yuan-song 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2005~2013年宏觀季度數據的實證分析[期刊論文]-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4(3).
[5]謝冰.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宏觀經濟影響因素分析[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9(6):22-25.
[6]李思慧,顏向農.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與宏觀經濟因素相關性實證分析[J].行分析,2007(08):45-46.
[7]岳蓓蓓,鄭循剛.經濟增長與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波動的VAR模型分析[J].金融與經濟,2011(1):28-31.
[8]安然.我國銀行不良貸款率宏觀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