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潤竭
【摘要】在二十一世紀,文化產業是一類朝陽產業,其在建設精神文明、促進經濟增長以及推動結構調整等各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整個文化產業中,民俗文化產業作為其重要的組成內容,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對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與應對策略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了一些應對的建議和策略。
【關鍵詞】慶陽香包 ?民俗文化產業 ?發展現狀 ?應對策略
一、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問題
(一)生產規模較小,市場競爭處于劣勢
目前在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產業發展的過程中,農戶規模為其主要的生產模式,而這樣的規模不僅較小,生產效率相對較低,且在其發展上的成本投入也較小。再加上生產成本過高,生產設備陳舊,從而導致了香包生產缺乏一定的市場競爭優勢,產業的發展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同時農戶模式生產香包的過程中,缺乏一定的品牌特色,且市場上的產品大多相似,這就使得每個農戶的生產利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壓縮。
(二)單一的銷售渠道導致銷路不暢
現目前,慶陽香包盡管統一由公司進行銷售,但是這些銷售的公司本身的規模也相對較小,且在進行市場銷售的過程中,銷售產品的信息網絡還不夠健全。即大部分銷售主要是通過節會來進行香包推銷,因而其占有市場的比例很低。
(三)缺乏一定的產業人才和創新性
在從事香包生產的人員中,大多以農民為主,他們普遍的文化程度較低,在生產經營香包時缺乏一定的專業技能,且大多采用粗放型的生產經營管理方式。而目前手工刺繡從業人員逐漸減少,刺繡的工藝也在不斷失傳,因而導致了香包民俗文化產業缺乏一定的產業人才和創新性。由于生產的香包過于庸俗化,導致了很多香包缺乏一定的特色,從而使得品牌建立也面臨著較大的困難。
(四)缺乏較強的品牌意識
目前在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產業發展的過程中,一般側重的是初級的開發,而對于香包品牌缺乏一定的保護意識。目前在香包生產經營的過程中,大部分企業都沒有屬于自身的香包品牌,同時沒有注冊一定的商標。由于香包生產本身是一種傳統的工藝,且具有相對簡單的制作方式,如果企業不建立屬于自身的產品品牌,就會導致市場競爭地位被他人占領。
二、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產業發展的應對策略
(一)政府加強重視,做好監督、引導及市場服務
在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政府首先要加強對香包民俗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視,并采用一定的措施規范其市場秩序,建立一個市場管理以及質量監管的機構。同時制定出相關的政策,并配置專門的設施和人員,這樣才能更好的監督香包的市場競爭秩序。其次,政府需要做好監督、引導以及市場服務等工作,即制定出相關的市場準入、質量評價標準,對香包的價格和質量進行嚴格把關,并加快注冊香包品牌,從而保證其能夠與國內市場,以及國際市場進行接軌。再次,對于具有較大的發展前景的香包銷售企業,政府還應給予一定的宣傳以及稅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并對龍頭企業加強支持,這樣在市場競爭中,龍頭企業就能逐漸兼并分散性的小型企業。最后,大企業要充分發揮出其在生產管理上的優勢,盡可能的增強談判能力,降低香包的成本投入,這樣才能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此外政府還需要將銷售的渠道拓寬,這樣才能促使香包銷售獲得更大的發展。
(二)加強建設產業人才隊伍
要想做大做強香包民俗文化產業的生產發展,就必須加強建設產業人才隊伍,這樣才能為其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因此需要建立高效的激勵機制,逐漸營造有助于香包民俗文化產業發展,以產業人才發展的政策環境、生活環境、人文環境以及輿論環境等。
(三)加強傳承和創新民族文化
在慶陽香包民俗產業發展的過程中,開發設計新產品,文化產業的創意加強是關鍵。因此在進行慶陽香包生產的過程中,要將香包制作的現代工藝以及先進技術充分的應用起來,不斷對制作工藝進行改進,同時提高加工的精細化程度,開發設計出新型的香包產品。目前,慶陽香包的功能主要是裝飾功能,因此企業需要不斷的將香包的用途拓寬,并將設計和生產香包的領域,逐漸向各類宴會招待產品、服務會議產品,以及日常家庭用品等方面進行拓寬。同時在創新香包開發設計的過程中,還必須將民族傳統文化繼承過來,這樣就能將現代創新與傳統特色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傳統生產的慶陽香包,除了審美價值極高之外,其還具有非常特殊的功效,即防病治病,因此它與岐黃醫學是一脈相承的。與古代的香包相比,現代香包不僅失去了香味,同時其原本的藥用價值也不復存在。慶陽香包生產發展的過程中,要多加研究香包的填充,并提純加工一些特別的香精,或者開發一些芳香宜人的膏劑、散劑以及中藥丸劑等,這樣就能促使慶陽香包不僅具有一定的香味,同時還能滿足其藥用價值。
(四)探索新模式,實現多樣化產業模式
在傳統的香包產業模式中,主要是以“農戶+基地+公司”的模式,這種模式盡管能夠推動大市場與小生產之間的接軌,且基地的加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維護各方的經濟利益,從而使得生產效率獲得有效的提高。但是采用這種模式進行香包生產的過程中,農戶利益與企業利益之間缺乏完善的聯絡機制,且會出現嚴重違約行為。因此在慶陽香包民俗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將傳統的發展模式利用起來,使其成為經濟的基礎后盾,同時不斷探索新型的發展模式,從而彌補傳統生產模式存在不足。
三、總結
綜上所述,通過對慶陽香包民俗產業發展現狀的深入研究和分析,針對目前慶陽香包生產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本文提出了一些應對的建議和策略。為了確保慶陽香包這一類民俗文化產業獲得更好的發展,政府不僅要加強重視和監督,同時相關的企業也要不斷加強創新,這樣才能確保民俗文化產業獲得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自強,康芝梅.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背景下的慶陽民俗產業開發研究[J].企業技術開發,2014,10:100-102.
[2]閆仁軼.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產業發展現狀[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10:23-24.
[3]李自強.慶陽香包民俗文化資源產業化開發的策略與構想[J].隴東學院學報,2015,04:93-96.
[4]童剛.慶陽民俗旅游資源深度開發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2.
[5]張興平,李惠芬,萬自洋.淺議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J].科技視界,2013,12:19-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