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更好地促進本地金融業發展,全面了解本地金融業服務和民眾需求狀況,近期我支行以問卷調查加銀企座談會的形式對轄內本地金融業服務和金融需求狀況展開了調研。調查顯示:我縣普惠金融的發展,主要以福利性小額信貸為主,發展現狀廣度良好,深度明顯不足。轄內居民擁有的金融服務機會比較平衡,獲得金融服務權利意識較強。與此同時,隨著金融需求的不斷擴大,民眾對于金融知識的獲取意識和金融維權意思也在不斷增強。在日常經濟活動中,民眾關注點更多的是普惠金融中與自身相關的民生金融問題。
【關鍵詞】普惠金融 ?發展現狀 ?建議
一、當地普惠金融發展現狀
(一)以國家金融政策為依托,發展普惠金融
金融政策和利率是國家金融調控最基本的兩大手段,同時也是發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手段。臨澤縣秉承“普之城鄉,惠之于民”的普惠金融服務理念,高度重視普惠金融服務工作,把踐行普惠金融放在改革發展的首要位置,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落實國家政策。通過不斷擴大金融服務供給,降低金融服務門檻、提升金融服務能力、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在穩增長、惠民生、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引導更多的金融資源支持普惠金融發展,努力讓社會所有人都能享受到金融服務帶來的便利。初步探索出了一條通過小額信貸,發展普惠金融的發展之路。
(二)以民生金融為突破點,構建普惠金融體系
普惠金融是指能有效、全方位為社會所有階層和群體提供服務的金融體系,實際上就是讓所有老百姓享受更多的金融服務,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而普惠金融在縣域經濟中的突出表現就是民生金融,此次問卷調查顯示,有72%的調查對象希望可以通過金融知識宣傳和培訓更多的獲取到涉農貸款和小微企業方面的信貸優惠政策信息。有28%的調查對象希望可以了解到更多關于助學貸款政策方面的信息。雖然這個調查結果和調查對象中大量的個體戶和農民有很大關系,但也說明了民眾的金融知識需求關注點更多的在與自身相關的“三農”、扶貧、小微企業領域。另外,在問卷調查中,分別有34%和50%的調查對象常用的投資渠道是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在資金籌措方面,更多的人也傾向于向銀行申請貸款和向親友借款,說明臨澤縣普惠金融發展的著力點和落腳點更多的還是在金融機構上。目前,臨澤縣初步構建起以扶貧貸款、助學貸款、婦女小額擔保貸款、下崗失業人員擔保貸款、草食畜牧業貸款等民生金融產品為突破點,以金融機構為出發點和著力點的普惠金融發展體系。
(三)以微利小額信貸為核心,構建普惠金融發展模式
調查中發現,申請貸款時,100名調查統計對象中92%戶的貸款利息是按基準利率上浮50%以下規定的,其中有54%的調查對象貸款利息是按基準利率上浮30%~50%規定的,有32%的貸款利息是按基準利率上浮30%規定的。66%的調查統計對象表示償還銀行貸款所帶來的經濟壓力還可以承受。說明臨澤縣金融機構的貸款包容性良好,轄內居民擁有的金融服務機會比較平衡,微利貸款發展情況良好,普惠金融服務情況基本理想。初步構建起了以國家惠農政策為依托點,以福利性小額信貸為主的普惠金融發展模式。
(四)以現有金融發展成果為基礎,構建普惠金融基本框架
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孟加拉鄉村銀行總裁尤納斯教授說:信貸權是人權。就是說,每個人都應該有獲得金融服務機會的權利。只有每個人擁有金融服務的機會,才能讓每個人有機會參與經濟的發展,才能實現社會的共同富裕。根據座談會了解到,截至2016年9月末,臨澤縣在71個行政村中共有在冊助農取款服務點168個,全部為縣級以下,縣級以下行政村助農取款服務點覆蓋率達到100%;架設ATM自動取款機具64臺,其中農村地區架設ATM機具38臺,累計辦理業務38萬筆,金額9.2億元;架設POS機具224臺,累計辦理業務1.7萬筆,金額3.03億元;架設其他受理終端54臺,累計辦理業務24萬筆,金額2.28億元;臨澤縣金融機構以國家惠農政策為依托點,著力于提升金融服務能力,改善金融支付環境,對滿足民眾多樣化的金融需求方面進行了積極地探索,最大限度地滿足了民眾便捷普惠金融需求,為普惠金融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并且初步構建起以現有發展成果為基礎,由點到面的普惠金融發展基本框架。為臨澤縣普惠金融的進一步發展,打好了基礎。
(五)以現有金融需求為方向,進一步提高普惠金融服務水平
座談會中了解到,臨澤縣金融機構多次組織人力持續開展“三農”金融輔導大走訪活動。重點走訪新客戶,特別是有效金融需求未能滿足的客戶。推動傳統的流動資金貸款向國內貿易融資、國內保理、國內信用證轉變,借助匯票、理財、信托等融資工具滿足優質客戶有效需求的表外業務能力。并且創新制定出了符合縣域經濟發展和生產實際的規模種養業共同聯合體貸款、農村規模經營戶共同聯合體等貸款產品,為服務農村金融提供了制度保障。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了農村金融發展難題,進一步提高了普惠金融服務水平。
二、當前影響和制約普惠金融發展的主要因素
(一)金融宣傳力度不足,制約了普惠金融的進一步發展
根據問卷調查顯示,本次調查統計對象中有76%對于我國當前施行的金融政策僅知道一點,6%的調查對象不清楚當前的金融政策;僅有36%的調查對象查詢過自身信用記錄,甚至有18%的調查對象不知道不良征信記錄會影響自己到銀行貸款。說明當前的金融政策和金融知識宣傳力度跟不上普惠金融發展形勢,民眾對于金融政策和金融知識了解程度,影響了金融政策的執行效果和落實情況。造成了落后的金融知識水平和不斷增強的民眾金融服務權利獲取意識之間的矛盾,并且這個矛盾還會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加深,制約了普惠金融的進一步發展。
(二)普惠金融發展程度低,影響了普惠金融的持續性發展
目前我縣普惠金融的發展程度低,模式落后、服務品種單一,主要以扶貧貸款、助學貸款、婦女創業貸款等福利性小額信貸為主。這種發展模式不追求可持續發展,主要是局限于以補貼式貸款資金直接借貸為主。沒有系統化、由點及面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造成了低程度的發展模式與普惠金融發展的長期性與系統性之間的矛盾。并且由于地方經濟的發展滯后,導致部分貼息和補貼落實不到位,增加了金融機構運營成本,影響了機構服務的積極性。影響了普惠金融的持續性發展,制約了普惠金融的進一步發展。
(三)目前金融服務環境的不成熟,束縛了普惠金融服務在縣域經濟中的作用
受地理環境影響,臨澤縣地方經濟發展相對滯后,金融服務需求相對較少,造成了目前經濟服務環境的不成熟。擔保公司和小額貸款公司體系尚不健全,難以提供品種多樣、類型齊全的金融服務。問卷調查結果顯示,100名調查統計對象中有88%沒有通過當地擔保公司向銀行申請貸款的經歷。僅有12%的調查對象有過通過擔保公司向銀行借款的經歷。有42%的調查統計對象認為當地擔保公司基本沒有解決面臨的貸款難問題。說明擔保公司在臨澤縣的發展程度較低,在縣域經濟中發揮的作用不足。這就造成了不成熟的金融服務環境與民眾日益多樣性的金融需求之間的矛盾,束縛了普惠金融服務在縣域經濟中的作用。
(四)現有的誠信體系建設不健全,增加了普惠金融貸款風險
調查結果顯示,調查統計樣本中有8%的人在還貸過程中有過逾期記錄,有2%的人有過違約記錄。另外,一些貸款申請人法律法規意識淡薄,存在營業執照、失業證書、收入來源、貸款用途作假騙貸,以及借用他人名義貸款,惡意騙取小額貸款現象。但是,由于現有的誠信體系建設不健全,擔保機構和公安、工商、稅務、銀行、房產的信息系統不聯網,不能及時共享信息辨別真偽,增加了貸款業務的風險,影響了普惠金融的進一步發展。
(五)小微企業自身融資實力差,導致普惠金融在小微企業的作用有限
座談調查顯示,小微企業產銷基本兩頭在外,互相尚未形成產業鏈,企業間關聯性小,存在低水平重復建設、重復投入的問題,企業之間缺乏社會化、專業化分工協作的問題,組織和產業結構不合理,“小而全、小而散”的現象突出,整體的融資實力較差,并且小微企業受環境影響大,抗風險能力弱,缺乏足額、有效的抵押物,導致金融機構不能準確的把握企業客戶的市場風險和自身風險,小微企業存在貸款擔保難以落實,融資成本偏高等問題,制約了普惠金融在小微企業的發展。一定程度上比較容易陷入民間借貸特別是高利貸的困境。
三、思考及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滿足民眾金融知識的需求
隨著經濟的發展,金融需求的不斷擴大,民眾對金融知識的需求不斷增強?,F階段的金融宣傳,雖然宣傳范圍相比與以前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由于宣傳的持續性問題和民眾的關注意愿問題,導致宣傳工作還是不能盡如人意,存在宣傳死角、宣傳不到位現象。因此,金融宣傳不能片面的追求宣傳范圍的擴大化,更要注重宣傳的持續性和深入性。要利用金融服務點和快捷、方便的社會傳媒,采用群眾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從民眾關注點更多的“三農”、扶貧、小微企業領域持續性宣傳金融知識,構建由點到面的全方位金融宣傳體系,讓民眾真正了解金融知識,滿足民眾金融知識的需求,促進普惠金融持續、健康發展。
(二)加強金融創新,增強普惠金融發展可持續性
普惠金融體系的本質其實就是一種金融體系創新,它包括了制度創新、機構創新、產品創新和科技創新。要解決當前臨澤縣普惠金融發展深度不足、可持續性差的問題。還是要通過鼓勵金融創新,豐富金融市場層次和產品,構建多層次、可持續的普惠金融體系,引導普惠金融發展模式進一步優化,實現普惠金融可持續性發展。另外,必須要發揮起政府部門的綜合協調作用,協調當地財政部門做好相應的擔保、基金、補貼政策的制定和落實工作;通過增加政府資金規模、項目的可持續性來調動金融機構的積極性,增強普惠金融發展可持續性。
(三)積極創造條件鼓勵發展多層次、多種類的金融服務,改善轄區金融環境
改善地方金融服務環境,以現階段的地方經濟實力,還是要更多的依靠政府部門發揮作用。協調當地財政部門做好相應的擔保、基金、補貼政策的制定和落實工作;協調稅務部門做好相應的稅收優惠和減免政策;協調農業主管部門貫徹落實國家農業補貼配套政策,引導不同金融機構根據自身特色發展多層次、多種類的金融服務。積極推廣新型結算業務,改善金融支付環境,拓展金融服務渠道,提升金融服務能力。降低業務服務門檻,致力為更多的普通客戶提供價格合理且種類多樣的金融服務,讓更多的人群有機會享受現代金融的成果。充分利用現階段有限的金融資源,最大限度地滿足民眾的金融需求。
(四)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建立信息共享系統
針對現有的誠信體系建設不健全問題,建議由政府、工商、稅務等在相關部門之間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共享信息資料,防范和控制貸款風險,提高社會的信用程度。同時借助現代網絡,建立健全個人信用的評價指標體系和監督機制。對故意違約者要在媒體曝光,并取消其若干年內再貸款資格,提高其再貸款利率,并且與其申領低保、廉租房、領取農業補貼資格相掛鉤,增加借款人的違約成本。完善貸后跟蹤回訪機制,對貸款的運作情況進行監控,保證貸款安全,為普惠金融進一步發展打好基礎。
(五)加強政銀企間的溝通聯系,構建銀企互動合作機制
解決小微企業自身融資實力差問題,一是要加強政銀企業良性互動,積極開拓小微企業信貸市場,加大小微企業信貸支持力度。由政府部門在政策方面給予優惠,組建擔保公司,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二是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進一步創新經營理念,改善當地金融服務環境,以更主動、更專業的金融服務,盡最大努力拓展普惠金融服務領域,滿足不同經濟主體的信貸需求。三是小微企業要以誠信意識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規范經營行為,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做大做強主業,以良好的信用、扎實的業績獲取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信賴與支持。并定期不定期的召開銀企座談會,征求意見建議,暢通信息交流渠道,不斷加強同銀企間的聯系和合作。
作者簡介:柳挺,中國人民銀行臨澤縣支行,助理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