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小金庫”問題,把整治“小金庫”問題作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舉措。本文結合實際,提出從宣傳教育、營造廉政文化,制度創新、完善法制,健全監督機制、提高反腐能力三方面,來探討構建長效防治“小金庫”的制度機制。
【關鍵詞】小金庫 ?廉政文化 ?監督機制
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一些國有企業的領導和工作人員,為了個人和小團體的利益,不顧國家法律法規和相關文件的三令五申,采取截留各種經營收入,虛列支出,公款私存,虛報冒領,違規處置國有資產等手段私設“小金庫”,使其成為個人請客送禮,揮霍浪費,以致貪污、行賄的“保險柜”。“小金庫”的設立不僅肢解了企業正常運營資金,造成體外循環,更成為了滋生腐敗的溫床。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小金庫”問題,把整治“小金庫”問題作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舉措,以加強作風建設為目的,在《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作出明確紀律規定。作者認為,建立防止“小金庫”的長效機制是國有企業進一步強化“黨管企業”的重要抓手,必須做到對癥下藥,標本兼治。
一、加強宣傳教育,營造廉政文化
一是采取領導講學、專家輔導、體會交流等多種方式,讓干部員工尤其是領導干部認識到“小金庫”的危害,增強大家的遵紀守法意識,克服僥幸心理,自覺抵制“小金庫”;二是要以全國深入開展整治“小金庫”工作為契機,組織干部員工學習中央和地方治理“小金庫”的相關文件,對其進行科學發展觀、正確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再教育,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思想,正確處理好國家、集體和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自覺抵御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努力營造廉潔自律的企業文化。
二、推進制度革新,完善法治基礎
(一)落實領導負責制
一是在建立集團一把手負責制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其他領導班子成員的工作責任,并將“小金庫”的防治情況與企業領導當年的績效年薪掛鉤;二是對防治“小金庫”的信息實行公開制,讓普通員工直接參與企業內部問責過程之中,通過問責質詢,制約相關企業和個人的違法行為;三是實行集團本部和所屬企業分級負責、各有關職能部門分口把關的工作機制,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四是要強化企業負責人的內控和責任意識,科學設置崗位職責、明確崗位權限,建立誰使用、誰管理、誰負責的責任機制。
(二)完善財務制度體系
1.執行預算管理制度。一是要明確集團預算管理的原則,做到“量入為出,基本平衡;目標控制,分級實施;權責明確,嚴格管理;注重效益,防范風險”;二是要切實加強預算編制管理,集團本部和所屬企業要增強預算編制的真實性、準確性,提高企業預算到位率,嚴格按照規定程序辦理調整預算工作,強化日常經營和重大建設投資項目預算執行力度;三是要高度重視預算執行管理工作,集團各部門和所屬企業要充分認識到預算執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強協調配合,建立企業責任制度,增強預算指導經營的意識,強化預算執行的嚴肅性。
2.規范財務管理制度。一是要嚴格執行國家有關的會計制度和財務管理制度;二是要建立健全集團財務管理的各種規章制度,編制財務預算,加強經營核算管理,反映和分析財務預算的執行情況,監督檢查集團財務紀律;三是要求所屬企業只設立一套賬,并按月據實向集團計劃財務部報送會計報表,提高集團整體會計信息質量;四是財務工作人員要切實履行對本企業實行會計監督的職責,對不真實、不合法的原始憑證不予受理,對記載不完整、不準確的原始憑證予以退回,對賬簿記錄與實物款項不符的應及時向集團主要領導或財務負責人報告;五是實行定點辦會、定點接待,規范非在編雇用人員管理,對車輛實行核編控編、定點加油、定點維修、定點保險等;六是嚴禁上級單位到下屬單位報銷支出,嚴禁下屬單位以任何名義給上級單位領導、職工發放津貼、補貼。
3.實行財務委派制度。對集團所屬企業委派財務總監和會計機構負責人,并根據所在企業的實際情況對委派人員進行統一管理,并根據工作業績和成效考核發放薪酬,使委派人員的人事權、經濟權完全控制在集團總部,獨立于所在企業,可以直接有效的防止“小金庫”在所屬企業的存在。
4.加強資金集中管理。一是通過成立財務公司和資金結算中心的管理模式,嚴格實行集團內部收支兩條線,對資金實行最大限度的集中管理;二是嚴格執行開戶審批制,控制所屬企業在銀行的開戶數量,實時監控所屬企業賬戶動態。
(三)健全國有資產管理制度
對國有資產實行動態管理,就是要對企業內部上至大型機械設備,下至辦公用品進行詳細的普查和登記,并利用相關軟件系統對企業國有資產的形成、使用和處置等不同環節進行監控,切斷“小金庫”可能產生的來源。
(四)制定企業內部“小金庫”問題處理辦法
企業應根據中央和地方各級主管部門對清查“小金庫”的相關文件精神,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企業內部設立和使用“小金庫”問題處理辦法,明確權責和處罰依據。
(五)實行職務消費制改革
一是明確界定職務消費的范圍,要按照企業領導公務、職務的需要,使消費主體具體化,嚴格劃定職務消費范圍,結合企業各部門預算將消費支出具體到人和事;二是科學合理地制定消費標準,消費標準應與企業經營和管理層次掛鉤,既要保證企業領導正常的職務消費和業務接待經費,也要做到不浪費國家的一分錢。
三、健全監督機制,提高防腐能力
(一)推行自我監督,鼓勵自查自糾
企業集團應要求各部門和所屬企業定期開展“小金庫”清查工作,鼓勵各部門和成員企業自己發現問題,提前處理問題,將私設“小金庫”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二)定期審計,預防為先
企業集團要定期組織內審部門或聘請外部審計機構對各部門和所屬企業進行“小金庫”清查,防患于未然。
(三)組織內審培訓,提高從業素質
企業要對內審人員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業務技能培訓,探索檢查“小金庫”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內審部門隊伍素質,增強查治“小金庫”的能力。
(四)建立舉報獎勵機制,形成監管合力
一是要設立企業內部“小金庫”舉報箱和舉報電話,鼓勵員工參與到“小金庫”的預防和治理中來,在對舉報人身份進行嚴格保密的情況下給予其精神上或物質上的獎勵;二是要重視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完善企業外部監督機制,形成內外結合的監管合力。
參考文獻
[1]牛竹林.公共財政框架下的財政監督問題研究[D].《時代經貿》,2014.
[2]楊彬.行政事業單位存在“小金庫”的成因與對策[J].《財經界》,2013.
[3]王展.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小金庫問題的幾點思考.《大慶社會科學》,2011.
[4]張瑩.論行政事業單位“小金庫”的形成及其審計策略.《經濟參考研究》,2009.
作者簡介:李笑非(1987-),男,漢族,碩士,云南省滇中產業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計劃財務部部長、云南滇中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研究方向: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