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玉鳳
(渤海大學 遼寧 錦州 121000)
任務型教學法在高中英語閱讀中的應用
賀玉鳳
(渤海大學 遼寧 錦州 121000)
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是我國高中英語階段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通過以任務型課堂教學實例的任務設計和實施,本文闡述了任務型教學法在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英語閱讀;任務型教學法;策略
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我國高中階段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任務型教學法是一個有重要影響的語言教學模式,新英語課程標準中也明確倡導任務型教學法。
基于建構主義和“輸入與互動假設”理論的任務型教學法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強調“做中學”,在課堂中教師模擬人們在社會、學校生活中運用語言的各種活動,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出學習任務,通過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一些任務來學習語言,最終達到教學目標,使語言學習與現實生活結合在一起。
Nunan綜合不同學者對任務定義的概述,總結出教學任務是一個在教室內涉及到學習者用目標語理解、操作、生產或交流的活動,在這項活動中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調動他們的語法知識表達意思,目的是傳達的意義而不是操作的形式。
Willis提出任務型課堂教學包括以下三個步驟:任務前、任務環和任務后,為在課堂上開展任務教學活動提供了有益指導。
2.1 任務前策略:選擇任務的策略
任務前階段主要是設置與話題或主題有關的任務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們能在第二階段盡可能流利地進行交流。為了提高學生的實際交流水平,在任務的選擇策略上要體現任務的系統性、連續性、層次性、真實性、啟發性和創造性。
2.2 任務環策略:任務實施的策略
任務環階段是深入主題,引導學生執行主體任務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它是整個任務的執行階段和核心部分。任務實施的策略具體分為激活策略、分析策略和報告策略。激活策略指教師幫助學生回顧和激活實施交際任務時所需的關鍵詞語,重點要激活學生不熟悉的關鍵詞。
任務環策略中激活、分析與報告層層深入,有助于激發學生的發散性、創造性思維,使學生子任務活動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和小組活動精神,從而提高學生在真實情景中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
3.3 任務后策略:任務評價和知識點鞏固的策略
任務后階段是前面兩階段的后續,主要對已學內容進行反思鞏固與拓展,對語言點進行分析和操練。這一階段主要包括任務評價策略和語言點鞏固策略,旨在幫助學生歸納學習成果、提高語言學習學習能力。
英語課程標準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要求盡量避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讓學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參與等方式,實現目標,體驗成功。按照上述任務型教學的基本理念,結合北師大版英語教材必修五Unit13 People Lesson 1 EQ:IQ,將實際的高中英語閱讀課堂分為以下三階段。
3.1 任務前階段:閱讀前(導入)
任務1:小組活動
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做兩個關于IQ和EQ的小測試,得到測試結果后,四個人為一組討論IQ和EQ哪個對他們自己最重要,原因是什么。最后抽出若干組向全班做陳述。
任務2:配對活動
要求學生和搭檔相互采訪自己心中成功的人物,使這些人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是來自IQ還是EQ。然后與另一對同學交流,對比其他同學的觀點。最后抽一兩個同學做發言。
這個階段兩個任務的設計和選擇與即將閱讀的課文緊密相關,具有系統性和連續性策略特點。
3.2 任務環階段:閱讀中(深入)
任務3:全班活動
在看完標題文章標題后,使用頭腦風暴法,鼓勵學生集思廣益列舉出他們可以想到的所有關于EQ和IQ的詞語。
任務4:配對活動
根據標題猜測文章作者觀點,然后快速瀏覽全文,向搭檔陳述作者在文章中的主要觀點,是否和自己根據標題猜測的一樣,并討論本文的文體。最后老師總結這是一篇議論文,對該類文章的結構進行介紹并引導學生更深入地閱讀。
任務5:小組活動
要求學生閱讀全文找出作者支撐觀點的論據,并根據議論文的結構框架對文章進行分段和總結。在四人小組內,成員們分工合作,完成后在全班匯報。最后比較教師給出的結果。
任務6:全班活動
教師給出一段有空缺的短文,要求學生根據文章內容進行補全,形成對整篇課文的概括總結,帶領全班學生對課文內容和主題進行回顧。
在這個階段的四個任務中,用到了激活、分析、報告策略,層層深入,有利于學生對文章有深刻的理解,并且提高了在真實情景中運用語言的能力。
上述三個階段的七個任務都符合任務型課堂的任務設置和應用策略,是運用任務型教學法進行英語課堂教學的一個實際范例。通過任務型教學法,學生們學起來更有動力和興趣,積極的進行合作協商。通過學習和交流,學生對全文的主題、文體結構的理解更全面、透徹。
任務型教學法對于英語閱讀教學有著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閱讀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文章體裁及結構,熟悉掌握文章中的語言知識,加深理解和閱讀更難的文章夯實基礎,提高自身的閱讀技巧和能力,從而提高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恰當而合適的任務能夠使課堂上有更多的有效的師生和生生互動,通過這些任務的執行,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產生主動參與閱讀活動的動力,改變學生缺少閱讀實踐的現狀。
[1] Nunan David.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2] Jane Willis.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Addison Wesley Longman,1996
[3] 魏梅.對任務型教學法的理論基礎與課堂實踐的思考[A].新疆大學學報,2003
[4] 陳科.任務型教學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A].湖南醫科大學學報,2009
賀玉鳳,女,漢族,教育碩士,單位:渤海大學學科教學(英語)專業,研究方向:英語教育。
G633.41
A
1672-5832(2016)01-0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