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成
大學英語教學與思辨能力的培養
李宗成
思辨思維能力的培養在西方國家受到高度重視并且滲透到各學科的教學中。在我國,大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近來雖引起大家的重視,但仍未切實落實到實踐層面,再加上應試教育的影響,機械式學習仍普遍存在,阻礙了思辨思維的養成。 本文將對造成大學生思辨現狀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改進的策略。
思辨能力 大學英語教學
在經濟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知識已經成為國家綜合國力的主要衡量指標,而知識創新型人才也已經日益成為決定一個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地位的重要因素。培養知識創新型人才成為教育的主要任務。教育部新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育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努力培養一批高素質勞動者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通過創新人才培養體制、辦學體制、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質量評價和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創新精神和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的前提則是思辨思維能力。思辨能力和英語地結合在這個全球化時代顯得尤為重要。
什么是思辨能力?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所謂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斷等思維活動;所謂辨析指的是對事物的情況、類別、事理等的辨別分析。思辨能力首先是一種抽象思維能力。 思辨能力實際上是人的認知能力和情感特質的結合體,根據文秋芳的思辨理論,認知能力包括分析、推理、評價等技能,情感特質包括好奇、開放、自信、正直和堅毅等性格特征。杜威認為思辨性思維是個體對于任何信念或假設及其所依據的基礎和進一步推導出的結論所進行的積極、持久和周密的思考。“特爾斐”項目組從認知能力和情感特質兩個方面對思辨能力進行定義,他們認為認知能力包括為:闡釋、分析、評價、推理、解釋和自我調節等六個方面。國內諸多知名學者黃源深、何其莘、孫有中以及文秋芳等針對英語專業學生的思辨能力開展了大量的研究,發現英語專業的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普遍較弱,學生不會思考,機械記憶普遍存在,思辨能力處于較低水平。
首先,教學行政管理部門對非英語專業學生的思辨能力培養不夠重視,對老師教學成績的考核主要以期末考試及格率、四六級通過率為主要指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老師在教學上普遍采用能夠迅速取得成效的應試教育方法,缺少對學生思維向縱深方向的引導和互動,使用單向輸入的方式傳授知識,而學生則采用機械學習的方式,通過記憶單詞,做題實現成績的提高,缺少對文章所涉及內容的反思,由此,大學英語課堂對學生四遍思維的培養處于很低的水;
其次,大學英語教學中所使用的教材在內容設置上往往涉及的話題比較廣泛,但又淺嘗輒止。大多數大學英語教材涉及到社會生活領域的主要話題,在選材時難以兼顧難度,廣度和深度,而且在課后題目的設置上,也往往是就事論事,很少進行拓展和延伸,更談不上與課程教材相關的延伸閱讀材料了。因此,學生學習這樣類型的教材往往只能夠鍛煉識記能力,對課文的理解能力,而在文章理解基礎上的思辨能力則很少得到鍛煉。
(一)改變教學觀念,激發學生思辨潛力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教師在課堂上占據核心地位,代表著權威。學生在課堂上被動接受教師的知識傳授。如果學生對教學或教師提出疑問與質疑,往往會被認為是教師的不尊重,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逐漸養成被動接受知識的習慣,而不對只是本身進行深層次的發問,學生的思維潛力被束之高閣,得不到有效地激發。要激發學生的思辨潛力,就要求老師教師應在課堂上建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構建對話式的教學模式,以對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積極主動地質疑,并發表自己的看法和主張。對于學生的質疑和看法,老師應持有鼓勵的態度,以寬容的心態對學生的反饋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并進一步進行引導,使學生的思維不斷深入。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助于學生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對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判斷力,提高學習的效率,并且培養學生的好奇、開放、自信、正直、堅毅等情感特征。
(二)豐富教材內容,加強教材話題的思辨性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如果只依靠教材內容進行教學,一方面內容單一淺顯,另一方面內容的時效性弱,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在講授教材內容時,除了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的基本語言能力以外,教師可以深度挖掘教材內容,設置超越課本而又與現實密切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去思維。同時,也可以利用豐富的視頻資源,為學生理解抽象的問題如文化提供有益的支撐。思辨能力提高離不開知識面的擴大,開展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其英語實際應用能力。
大學英語教學主要面對非英語專業的學生,正是因為如此,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大有潛力。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到學生的專業特點,合理安排課堂活動,改革評價模式,激發他們的思辨潛能。思辨能力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需要長時間的探索,教育管理部門也應該保持足夠的耐心,只有各個部門環節的共同努力,才不會讓思辨能力的培養成為一句空話。
[1]黃源深.英語專業課程必須徹底改革再談思辨缺席[J].外語界,2010(1):11~16.
[2]李莉文.英語專業寫作評測模式設計: 以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為導向[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1(1):31~35.
(作者單位:內蒙古民族大學大學外語教學部)
李宗成(1981-),男,漢族,山東臨沂人,內蒙古民族大學大學外語教學部,文學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社會語言學、教學法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