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騰
(深圳大學 廣東 深圳 518000)
詩人何為?為詩人!
——讀《詩人的八股》有感
陳 騰
(深圳大學 廣東 深圳 518000)
路也在其雜文《詩人的八股》中談到了日趨昌盛的“詩人何為”現象,她指出,之所以會這樣,一是因為對大師的跟風、闊論,似乎在海德格爾和荷爾德林之后不談談“詩人何為”就稱不上真正的詩人一樣;二是因為詩歌創作難以解釋,只好避開不談,轉而說起“詩人何為”。最終路也通過自己的經歷給予了自己的答案:在不知如何回答時,最好說,我不知道。
有一個故事,我印象深刻。上語文課時,老師要求學生回答“彎彎的月牙像什么”,大部分的學生都說出了規定的正確答案“像鐮刀”,其中一個學生“像豌豆”的答案卻被老師一口否決并受到批評。在現在的社會中,所有的事情都好像要有一個規定的所謂正確答案。但事實上,因為各自的目的不同,每個人心中的答案也是不同的。路也在回答美國哲學教授“你為什么寫詩”的問題時,她說到的多個答案都沒有令他滿意,認為路也的答案沒有涉及到問題的終極和本質。而在美國教授“榮耀上帝”的回答中,路也只好胡言亂語說了一個答案,即使她并不認同。
在文章中,路也并沒有對“詩人何為”作出回答,而在我看來,是沒有必要如此大費周章地去尋找、討論“詩人何為”的答案的,也沒有必要對其高談闊論。路也曾經說過她寫詩僅僅源于生命的需要。詩人不是因為他是詩人而寫詩,而是因為他寫詩才成為了詩人。寫詩不過是他選擇了這樣一種方式來表達他個人的生命體驗與感悟,它為生命的欲求提供了一個出口,也使詩人自身在寫詩的過程中產生了一種可以抵抗外部侵蝕的力量。誠然,在當今世界,任何東西都帶有一定的功利性,詩歌也不例外,這是無法避免的。但是,我們生在世俗中,卻不能把一切都完全世俗化,尤其是詩歌等文學,因為文學本身的意義就在于使精神超越世俗,還靈魂一片凈土。
路也在一次訪談中提到,“我心里明白,無論詩歌往哪個方向開拓,一個詩人總得要立足于個體生命經驗,并從此出發,保持感性的充盈和想象力的豐沛,才能真正寫好一首詩。”,而對于“詩人何為”與“榮耀上帝”,她認為“這不是唯一的答案,但這是最好的答案,即便行為上做不到,即使不從這樣的出發點和思路去想問題,但最起碼在內心也應該有這樣一個類似的念頭:為更遙遠更高處而寫作”。那些對“詩人何為”的高談闊論,究其本質,也不過是“對文學胡攪蠻纏,對名利頂禮膜拜”。一個真正的詩人,最重要的是堅守本心,身處時代的洪流中卻不隨波逐流,拒絕庸俗,拒絕同流合污,一直堅定地朝向真理,從而成為時代的先驅,引導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陳騰(1991—),女,漢,江西贛州人,碩士研究生,深圳大學,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
H193
A
1672-5832(2016)05-00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