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元
基于網絡傳媒視域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分析
李思元
網絡環境下網絡電視、網絡廣播、各類流媒體音視頻資源成為網絡傳媒的重要載體,也給當前的大學英語教學帶來新的發展。隨著網絡技術在教育實踐中的應用,無論是學習英語知識,還是提升英語應用能力,其豐富的媒介資源將聲音、文字、圖片、視頻等融入到課堂教學環境中,從而為學生獲得多層次、自主性學習創造了條件。當然,對于教育模式來說,網絡傳媒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還只是一種手段,仍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將就此展開探討,并提出改進建議和對策。
大學英語 網絡傳媒 應用優勢 弊端 對策
現代網絡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尤其是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以網絡音視頻為載體的英語教育資源的日益豐富,成為拓寬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渠道。與傳統英語課堂教學相比,網絡傳媒環境下學生的自主性獲得提升,打破了過去教師獨占課堂講授的陳舊模式,也成為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熱情,實現個性化學習、隨時隨地學習的有效環境,極大提升了大學英語教學多樣性和教學質量。然而,對于高校網絡傳媒與英語教學現狀來說,由于教師對網絡傳媒的理解與應用水平局限,在教學實施上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特別是對網絡傳媒教育與個性化教學相融合上,缺乏教學創新性、交互性。
(一)創新了教學環境的渲染性
從當前多數高校英語教學現狀來看,隨著網絡傳媒技術的廣泛英語,課堂教學打破了傳統教師獨占課堂面授,將更多的多媒體教育資源融入課堂,尤其是利用網絡環境,讓學生從自主學習上,根據本周學習任務和基本內容,通過自主學習、課前預習、課后鞏固復習等方式,來加深和強化學習效果,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如很多高校通過建立校園局域網,通過采購與大學英語相關的教育資源,來為學生提供及時的網絡學習環境。從課堂教學模式來看,利用網絡傳媒資源來優化課堂授課模式,來增強課堂教學多樣化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具有積極作用。
(二)滿足了課堂教學的互動性
從現有的高校英語教學與學習系統建設來看,隨著教育資源庫建設的不斷完善,基本實現了教學資源、學習資源、管理系統的統一。在這個系統中,教師可以利用教學資源庫資料,來優化和變革傳統課堂授課模式,特別是通過制作與課程相關的教學課件,靈活設置多種類型的師生交互系統、作業提交系統等,來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同時,在當前教育教學資源庫系統中,借助于各類教學資源系統的共享性,可以有效拓寬課堂教學,讓學生能夠快捷的獲取相應教學資源和信息。不過,對于有些學校將教學學習資源庫列為網絡教學,反而不便于對該系統的有效監督和高效管理,降低了教學資源數據庫系統在拉近課堂教學、優化師生溝通與交流的互動方式。如利用課堂提問、學生答疑、師生交流、學生討論等方式來增強教學互動性,利用友好的教學界面來針對學生的學習不足和問題進行檢查和改正。
(三)贏得了教育主管部門的首肯性
從高校教改實踐來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工作一直受到關注,特別是在口語教學、網絡教學中,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革新,對于各類網絡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共享,已經成為各高校教改部門著力解決的重要問題。傳統的教育模式忽視了對學生自主性的啟發,更不利于學生從第二語言學習上,滿足英語口語交際和交流需求,由此帶來的英語應用能力不足問題,降低了大學英語教學水平。為此,各部門從網絡傳媒環境建設上,加大投入力度,為保障網絡傳媒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持。
網絡傳媒技術為創新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發揮了積極作用,而綜觀大學英語與網絡傳媒的融合來看,還存在諸多教學誤區,制約了網絡傳媒優勢的有效發揮。主要有:一是過于夸大網絡傳媒的作用,從網絡傳媒技術與英語課堂教學融合中,有些教師一味強調傳媒技術優勢,著力導入各類音視頻教育資源,增強課堂教學的新鮮感,不顧學生的認知需求和實際,花費大量時間來制作課件,壓縮了課堂教學師生交互時間,反而違背了教學和學習規律,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二是忽視教師在網絡傳媒教學中的導向作用,從課堂教學模式上,教師一味延長網絡傳媒教育資源的課時比例,將學習主動權寄托給網絡傳媒素材資料,尊重學生的自主性,而忽略了教師在課堂組織中的導向功能,使得課堂教學陷入教師講解員的尷尬地位,不利于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互動溝通。
(一)協同好教師、學生、傳媒資源的關系
高校網絡教學多媒體服務系統的建立,為推進大學英語網絡化教學提供了硬件基礎。在具體實施上,要關注教師、學生、網絡資源的關系,要從優化課堂教學情境上,發揮網絡傳媒資源的優勢,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自主性,教師要肩負其自身的教學組織與導向職責,時刻協同三者的關系,增強學生對網絡傳媒的正確認識和理解,發揮網絡傳媒在拉近師生交互中的積極作用。利用網絡傳媒環境下多媒體教學資源的獨特性、及時性要求,可以從英語基礎知識、英語相關背景信息,以及基于英語的各類音視頻、圖片教育資源,來滿足課堂教學的需要,便于學生從中直觀、形象、生動的掌握和理解。
(二)強化網絡傳媒的應用性,實現趣味性教學
在網絡傳媒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學可以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教師可以發揮各類音視頻教育資源形態優勢,從營造英語教學情景上,利用短片來介紹英語文化,利用音頻資源來指導學生發音、掌握英語語言交際技巧,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需要說明的是,在網絡傳媒環境下,各類教育教學資源的呈現方式是網絡化的,學生可以在課前、課后通過登錄英語教育網絡資源系統,隨時獲取教學資源,也可以通過與教師的QQ、郵箱等網絡通訊工具,實現快捷溝通與交流。
(三)注重網絡傳媒教學與課堂教學的融合
盡管網絡傳媒教學更具新穎性、時代性、便捷性特點,但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無法直接取代,而應該從促進兩者的有效融合上,更好的發揮各自優勢,增強網絡傳媒教育資源與課堂教學整體的協同與對接,讓學生能夠從中真實的感受英語文化、獲得純正的英語口語及聽力體驗,促進大學英語教學創新和發展。另外,利用網絡傳媒技術,可以突破傳統單一的課堂授課模式,讓學生能夠根據自我學習時間,利用網絡傳媒來構建不同的學習小組。如英語口語交際討論小組、英語閱讀小組、英語聽說小組、英語寫作小組等等,便于學生從各自興趣上來增強英語學習積極性,克服學習交流障礙,促進學生順應學習認知規律來提升自學能力。
網絡傳媒環境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將多媒體資源和網絡平臺作為主要內容,來輔助和改進傳統課堂教學情景的搭建。但需要強調的是,由于網絡傳媒教育硬件資源平臺的局限,在面向學生自主學習上還存在響應不及時問題,在英語教育教學資源庫及教學軟件建設上,由于部分教師對相應軟件的使用還不熟練,還存在無法駕馭網絡傳媒技術的情況,反而不利于搭建滿足師生交互、增加學生交流的課堂環境,而要真正發揮網絡傳媒教學成果,必然需要教師從思想上轉變理念,從技能學習上提升應用技巧,真正發揮網絡教學的現實意義。
[1]李健男.網絡傳媒視角下大學英語教學分析與思考[J].英語廣場,2015(06).
[2]劉輝.媒體傳播對英語語言教學的影響探究[J].新聞戰線,2015(01).
(作者單位:湖南外貿職業學院)
李思元(1980-),女,湖南張家界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