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麗霞
適時把控 讓合作學習不只是一種形式
申麗霞
合作學習作為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應成為教學的主流。作為教師,要想讓合作學習更有效,就要合理地建構合作學習小組,善于把控合作時機,合理調(diào)控合作過程。
合作探究 合作時機 合作過程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縱觀我們當今的語文課堂,我們的教師為了迎合改革趨勢,在課堂上千篇一律地安排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于是乎,課堂上我們看到了很多聚集在一起的小腦瓜,看似熱火朝天的在討論,但當真正匯報時,依然是那幾個優(yōu)等生在唱主角。讓我們從所謂生生互動的課堂中,靜思下來,思考一下這樣的課堂:學生真正獲得知識了嗎?我們的合作學習真正有效嗎?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想就語文課堂談一談自己對合作學習的思考。
合作小組成員的產(chǎn)生,一定要綜合學生的特點,通常情況下,我們可以采用4—6人,成員的搭配既要考慮學生接受知識能力的快慢,又要考慮學生的性格、興趣愛好,真正形成一個體現(xiàn)核心的學習團隊,使優(yōu)等生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發(fā)揮,中等生得到鍛煉,而差等生有所提高。并且又適時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進程,調(diào)整學習小組,讓學生的學習更具靈活性。小組的分工也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長、能力,但不要固定學生的任務,要采用輪換的方式,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中的不同角色,進而使多方面能力得到鍛煉。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及時深入的各個小組,針對發(fā)現(xiàn)的小組建設方面的問題,進行適時解決。幫助學生理清自身所應承擔的責任,體會到團隊合作的優(yōu)越性和趣味性。另外小組的評價機制不能忽視,我們教師要及時對各個小組的學習情況進行當堂總結、周評價、月通報。評價的著眼點要放在學生的小組分工是否明確,小組成員是否真正參與的小組學習中去,學生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同時我們可以采用團隊競賽的形式,抓住孩子善于表現(xiàn)、樂于參與的特點,通過量化打分表的形式,讓學生在評比中尋到差距,進而已更大的熱情投入到下一個階段的學習中去。
有很多教師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只是為了體現(xiàn)學生的互動,卻沒有考慮到所設計的問題是否適合小組合作解決。比如,有的問題過于簡單,學生獨立學習就可以解決的,我們就沒有必要浪費過多的時間進行合作探究,有些問題即使學生合作探究也無法解決的,我們就必須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所以,時機的選擇就尤為重要。作為教師就要善于選取這樣的合作點。比如,當學生的思考出現(xiàn)困難時,針對同一個問題持有不同觀點時,解決問題的方法多樣化時,知識需要拓展延伸時,課堂時由學生臨時生出了有討論價值的問題時,我們一定不要吝惜時間,及時安排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比如在學習《美麗的清貧》一課時,課伊始學生質(zhì)疑題目中“美麗”與“清貧”是相矛盾時,我并不急著揭示答案,而是把問題留在了黑板上,并舍棄已設計好的教學預案,讓學生到書中去找一找這“清貧”中的“美麗”。因為問題來源于他們自己,學生討論的熱火朝天,回答也是精彩異常,我想這樣的合作學習就是有效的。
經(jīng)常聽到老師這樣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如果運用合作學習,勢必就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這樣就會浪費許多課堂時間,就完不成教學任務。其實,我想我們的老師對于語文教學有一個誤區(qū),語文教學它并不是教授給孩子課文內(nèi)容,而是借助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學會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語文實踐。因而,教學中,我們不要把教學重點放在對課文的分析解讀上,而是要明確自己所教授的年段訓練重點和單元訓練要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語言文字訓練。對于已經(jīng)涉獵過的內(nèi)容,我們簡單帶過即可,不是本年段的訓練重點,我們就可以忽略不講,這樣我們的教學思路就會變得清晰,課堂中的合作學習也就有了充分的時間。同時,合作學習前,我們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明確合作要求,包括分工,包括合作內(nèi)容,這樣,學生的合作學習目標才會更明晰。另外,合作學習前,教師應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的時間,之后再進入合作學習。合作學習中,教師要注意把控課堂節(jié)奏,既不要太緊,使合作學習流于形式,也不要讓學生漫無邊際的合作學習,浪費有效時間。
學生合作學習之后,我們老師往往忽略了小組的匯報展示,聽過很多公開課,教師在學生合作學習之后,提問:哪個小組能把你們的討論結果匯報一下?接著老師叫起一名舉手的同學,之后繼續(xù)進行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合作學習到此結束,這樣的合作學習真正能留給學生什么呢?只是老師為了完成一個學習的形式變化,效果是換湯不換藥,課堂依然是優(yōu)等生展示的舞臺。那么其他同學有沒有不同的看法?這樣的合作學習又有怎樣的意義?我認為,我們應該關注學生合作學習后的展示,學生可以以匯報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每一個人都可以得到展示。一個小組展示之后,一定要問一問其他小組還有沒有補充,這樣才可能聽到更多的聲音,同時,也不會打消其他小組成員的積極性。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為學生所喜愛的學習方式,作為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合作協(xié)調(diào)能力最有效的方式,教師一定要適時把控,讓它真正發(fā)揮起應有的作用。
(作者單位:吉林省敦化市大石頭鎮(zhèn)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