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風泉
高校圖書館如何提高圖書利用率
劉風泉
本文通過對社會大環境對大學生的影響、采購圖書的限制以及圖書館館員自身素質的闡述,說明了圖書利用率走低的原因;針對圖書利用率走低的原因,總結了幾點提高圖書利用率的措施。
高校圖書館 圖書利用率 走低 措施 提高
(1)書,是人類智慧和經驗的積累,是一種傳遞知識的方式。站在前人積累的平臺上向上跳躍,勢必很容易就躍上一個新高度,所以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2)書,就像一盞明燈指引人們前進的方向;就像炎熱的夏天里的一股清泉,去除浮躁,凈化人的心靈;就像修為高深的智者耐心地把自己的心得灌輸給每一位聽眾,然后靜靜地期待吐蕾,開花,圓滿。
(3)書,讓你在世界各地,各個時間點上停留,領略不同的風景,成就你豐富人生的夢想,使你的思想凈化,精神升華。
(一)青年是社會的主力軍,青年的素質決定著整個社會的狀態
大學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他們是引領整個社會的精英,所以他們的素質教育尤為重要。大學生不僅需要在第一課堂接受知識,還需要通過各種渠道汲取自身需要的營養。而圖書館是最安全、最可靠、最全面的營養基地。
(二)高校圖書館的人文氛圍對大學生素質產生的影響
(1)一個靜謐、高雅、光線溫和,環境干凈舒適的地方會使你不自覺地就心境平和,自然地走進文字砌成的堡壘,探究古今中外優秀人物的內心,自然而然地將自己的素養提升到一個新高度,也促使自己養成了閱讀的好習慣。
(2)走進圖書館,受到談吐優雅、彬彬有禮、輕言細語的接待,會使讀者有涓涓細流在心間流淌的感受,感覺圖書館是個高層次,讓人流連忘返的好地方。
(三)圖書管理員還應努力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
耐心講解、回答讀者提出的問題,教會讀者信息檢索,使讀者達到好讀書、讀好書、讀書為我用的目的。這就需要圖書管理員不能只會借還書工作,還要掌握文獻分類、主題索引、文獻編導、文獻著錄等方面知識,以便有針對性地搜集、篩選、評價、綜合為讀者提供有序的文獻服務。
近年,各高校都加大了對圖書館的資金投入。這里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和圖書館資源建設
相對于日益增多的藏書量,圖書利用率卻越來越低,走進圖書館的大學生越來越少,即使進入圖書館,也是很多都自帶書籍,把圖書館當作自修室,真正利用圖書館資源的越來越少。
出現這種現象是為什么呢,總結如下幾點:
(1)受社會大環境影響,大學生的課余生活大部分被網絡新聞、網絡小說、BBS、微信、微博、網絡游戲等占據,比起細細地品讀一本書,以上這些更快捷更迅速。
(2)現今,社會上各種考級、考證、公務員、司法考試等讓年輕人應接不暇,為應付考試,為將來有個好的就業,大學生們備好了各種資料,書本。這些書籍幾乎一年一個變化,圖書館不可能跟上節奏購買這些短時間就淘汰的書籍,學生們只好自買自帶,圖書館就成了自修室,大部分圖書資源得不到利用。
(3)圖書館資源豐富,圖書量大,但卻很難滿足大學生的學習需要。各高校專業眾多,圖書采購人員受自身專業知識的限制,不是一線教師,難以知道大學生們真正需要什么樣的專業書,難以采到學科專業最新動態的圖書。
(4)全面提升圖書館館員的綜合素質也是提升圖書利用率的一個重要方面。
(1)針對采書人員不是一線專業教師,難以采到各專業真正需要的書籍。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①考慮采書時邀請各專業部分資深教師參與其中,以便采購到各專業最前沿、最新動態的圖書。②可以搞一些調查問卷,看看大學生和教師喜歡和側重哪方面的書籍,以便在采購中著重考慮。③還可以在各二級學院設立專業書書庫。由二級學院自行采購,專業教師專人管理。所購圖書由圖書館負責驗收、加工和數據處理。圖書館驗收加工處理后移交各二級學院使用。這類書籍為各院系教師教學專用,屬圖書館的固定資產,屬于學院的公有財產。
(2)提高圖書館館員的業務能力。舉行一些競賽項目,比如,“火眼金睛”,探索圖書查錯架,提升查錯架率;“大海撈針”,掌握圖書館藏分布及查詢方法,提高圖書實物查找能力。通過競賽,提高職工業務能力,使職工了解并掌握本職崗位外其他崗位的工作內容及方法,歡樂有趣的競賽氛圍,加強了圖書館職工的能聚力,促進了團結互助。激發了職工的工作熱情。
(3)宣傳新書,成立專門的新書架區,使讀者能第一時間掌握自己需要的最前沿、最新動態的圖書資料。
(4)搞一些圖書漂流活動。使讀者自己手中一些閑置的圖書動起來,讓他們發揮自己的價值。
(5)定期搞一些讀書筆記、讀書心得評選,使大家讀書更有熱情,更投入。
(6)針對有些大學生覺得上了大學就完成了使命,就不需要拼搏,不需要繼續努力,糊弄著混個畢業證,能就業找個飯碗就行的想法,學院應該定期舉行一些以大學生價值觀和人生觀為主題的講演、講座,提倡“活到老,學到老”的人生理念。使得一些肆意揮霍青春、揮霍生命的孩子懂得學無止境的道理。
高校圖書館盡其所能提高圖書利用率,就是想讓大學生多讀書,多掌握知識,最終目的就是使高校培養出高素質人才,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作者單位:山東交通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