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旦
地方院校環境設計專業之景觀實踐教學研究
劉元旦
以地方院校的環境設計專業景觀實踐教學為研究對象,深入分析了地方院校環境設計專業的實踐教學現狀問題與發展模式,指出實踐教學和創新能力在景觀設計課程教學中的重要性。
景觀 教學 實訓 創新
2014年教育部頒發了《關于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強調了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重要性。在轉型發展的新形勢下,地方院校的環境設計景觀專業積極調整教學模式,強化實踐育人,根據專業特色修訂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完善應用型課程體系。
城市建設的高速發展,景觀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重視。景觀專業主要依托在各個不同院校的不同專業基礎上產生,主要有建筑院校的建筑學、城市規劃、市政工程,藝術院校的環境藝術,農林院校的園林等[1]。景觀作為一門興起專業,學科設置與教學尚未完全成熟,對于一些新開設景觀專業院校而言,景觀實踐教育相對滯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目標不準確
大多數院校本/專科階段的環境設計專業,沒有具體的劃分方向,學生學習的專業知識很多,主要為室內課程與景觀課程。有的將室內設計和景觀設計課程安排在同一個學期,學時及時間安排上有些不合理,課程缺乏連貫性,導致學生出現專業方向不明確、專業知識掌握不夠精通等問題。
(二)純理論教育,缺乏實踐教育
例如,《景觀設計原理》課程通常以講授理論知識為主,教師在講臺上侃侃而談,學生跟不上教師的節奏,甚至成為“低頭族”。照本宣科的純理論知識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中缺乏實踐教育,無法達到教學目標。
(三)教學方法不當,缺乏創新性
第一,通常以平時作業作為課程成績考核,學生大量參考他人設計,作業完成時間較長,缺乏創新性。第二,作業題目來源虛擬,學生未曾實地考察,認真分析。第三,作業表現形式。近些年來,學生的景觀設計作業全部可以通過電腦繪圖來表現。很多學生誤以為學會Sketchup、Photoshop、AutoCAD就成為設計師,畢業就能找到高薪工作。軟件只是技術,不是“設計”,設計需要理性的思考,合理的方法,在長期的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中形成。
景觀設計課程作為一門與市場緊密接軌、實踐性強的專業課程,設計市場需要大量的景觀人才,研究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勢下,改革創新機制和教育教學理念,探索多種多樣的創新教育發展模式[2]。
(一)導師工作室模式
教師作為一線教學人員,知識與能力需要時時更新,設計思想與動手操作能力需要不斷充電,高校鼓勵教師繼續學習與深造,也鼓勵高校教師建立設計工作室。高校努力推動“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一方面可以促進教師自身學習。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傳輸知識,課后還應該不時地為自己注入新知識,補充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可以帶領學生共同完成項目,補充課堂教學的實踐性,讓學生參與景觀設計的完整流程,實地考察——方案設計——深化設計——施工圖設計——植物設計——設計調節——現場跟蹤。
(二)校企結合模式
地方高校所處城市較小,設計市場形勢不如大城市,學生能接觸到的景觀設計公司就更小。因此,大力加強實踐教學平臺和基地建設,整合提升實驗教學平臺,合作共建校內實訓基地,加強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與公司、企業合作,在不影響學生學習的情況下,每年為公司企業提供一批學生,學生提前進入工作狀態,與用人單位的需求接軌。學生在實習工作中遇到困難時,主動找資料學習,彌補專業知識的不足,把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還可以解決學生的生活費用。
(三)語言培養模式
景觀實踐教學中,語言培養很重要,主要在于多方的溝通,與甲方溝通、與施工方溝通,與設計團隊溝通等。在景觀設計公司里,畫圖人員很多,而匯報方案的人只有一個。每當完成方案設計后,由匯報人員向甲方匯報ppt,要求匯報方案人員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靈活的思維反應能力,回答甲方提出的各種問題。
幫助學生練習表達能力的方法很多。第一種方法:小團隊學習方式。例如3人一組,拿到項目初期各自思考方案,小組探討,用自己成熟理性的設計理念說服成員,把各自方案的優點集合起來,共同完成項目。最后,各小組選派一名匯報人員,向全體學生匯報方案。第二種方法:頭腦風暴法。促使學生快速思考,拿出各不相同的方案,集中評論。這種學習模式,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思考設計方案,用簡練的語言闡述方案的理念。
地方院校的景觀專業與知名大學相比,雖然在地理位置、師資力量、周邊環境上有一定的差距,但依然可以形成獨特的教學特色。在景觀實踐教學中,不僅需要重視學生理論知識的培養,更應該與設計市場的緊密聯系,避免“紙上談兵”,努力培養學生的設計創新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為建設景觀學科而努力,為建設宜居城市而努力。
[1]張汛翰.論我國的景觀教育[J].建筑學報,2006(2).
[2]熊芳.基于“香城泉都”背景下的景觀建筑設計課程實踐教學研究[J].藝術研究,2015(3).
(作者單位:信陽師范學院美術學院)
劉元旦(1988-),女,漢族,湖北黃石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景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