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儀新
美國教師教育協同創新的特征與啟示
梅儀新
我國高校與中小學開展的合作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教師教育協同創新的深度和廣度都還遠遠不夠。美國教師教育協同創新主要體現在教師專業發展學校(PDS),其發展較好地反映了美國教師教育協同創新的特征。美國教師教育協同創新的特征主要有多方協作、互利共贏、運作規范、保障有力、形式多樣等。美國教師教育協同創新的發展與特征對我國高校與中小學的教育合作有著有益的啟示。
美國 教師教育 協同創新
自2011 年胡錦濤總書記在清華大學校慶時提出我國高校特別是研究型大學要積極推動協同創新(collaborative innovation)的要求后,教育部隨后制定并實施了“2011計劃”,目前我國已經建立起了一大批協同創新中心。在教師教育領域,我國教師教育中各類協同創新改革與模式正處于方興未艾的探索中。然而,由于我國高校傳統上過分注重學術、教師教育協同創新理念興起的時間較短等原因,其中我國高校與中小學開展的合作協同創新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包括教師教育協同創新的維度比較單一,已有的合作關系缺乏深度等。實際上,美國等發達國家在過去的幾十年時間里,已經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師教育協同創新模式,積累了比較豐富的U-S協同合作創新的經驗。美國教師教育協同創新的做法及特點,值得我們認真研究與借鑒。
(1)多方協作。PDS強調的是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此合作主體是理論見長的大學與實踐見長的中小學。但是,PDS的生態系統是包括了多方參與者。珍妮斯(Janice L. Nath)等人的研究表明,PDS的參與者主要包括大學教師、中小學管理人員、中小學教師、大學行政人員、職前教師、社區成員、學生家長等。
(2)互利共贏。PDS的合作模式之所以能夠長期有效,很大程度是因為合作各方特別是大學與中小學實現了真正的互利共贏。大學與中小學是一種平等的合作伙伴關系,在理論與實踐方面各有所長,彼此能夠互相促進,共同成長。
(3)運作規范。PDS的構建有一系列比較成熟的標準指導與操作規范。比如在PDS評價標準方面,美國很早就開始了研制工作。全美師范教育認可委員會在2001年出版的《教師專業發展學校標準》中,以五項指標與四個發展階段為架構為PDS評價提供了一個完整的評估標準表。
(4)保障有力。依賴充分的制度與政策保障,PDS才得以快速且健康的發展。這些保障條件包括國家相關政策法律,如1997年的《美國挑戰卓越教師法案》(Teacher Excellence in America Challenge Act)。也有財政資金方面的保障,如美國福特基金會也出臺政策支持大學與中小學合作共同培養教師。當然還有各個州及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
(5)形式多樣。美國是一個分權制國家,全國大約有18000個學區,權力分散帶來了教育合作的多樣性。因而美國PDS合作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
著名的教育學者艾倫·瓊斯(Alan H. Jones)曾經追問:“在教師教育理論與實踐之間恰當的平衡究竟在哪里呢?”可以看出困擾教師教育協同創新的問題并不僅僅存在于今天的社會。在我國,隨著教師教育“實踐取向”的改革,教師教育協同創新的研究越來越多。從西方看,教師教育中高校的理論與中小學的實踐的分離也不是一個新問題??瀑悹査梗↗os Kessels)曾經指出:“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研究者們的思維受困于或者說習慣于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分離?!敝皇窃诮鼛资辏绹鴱娀烁咝Ec中小學協同合作,形成了成效明顯的協同創新關系。
美國教師教育協同創新的特征無疑給我們以諸多的啟示,包括這些協同關系必須是多方面的,是合作共贏的,而且要保障有力,運行規范,才可能使得合作關系良性發展。當然,美國教師教育協同創新的過程也并非一帆風順。以特色鮮明的密西西比大學-PDS為例,其發展初期就由于學生增加、PDS網絡擴大以及四個大學校園合作伙伴的加入,P-12學區和教育學院之間協同創新的合作關系開始偏離了霍姆斯小組最初定義的專業發展學校的宗旨。當時,經過“藍絲帶小組”的仔細檢查發現,密西西比大學教育學院與地方學區之間的合作關系已經不符合NAPDS鑒定的關于“真正”PDS協同合作伙伴關系九大關鍵要素的要求,他們的協同合作只是一種表層次的“事務性關系”。也就是說,雖然認可一個共同目的,但他們彼此的合作只是為了達到他們個人和集體的目標,雙方經常將重心放在了個體上,他們的合作不是互利的。雖然職前教師在該地區學校完成臨床實踐實習,但其與PDS的協作關系已不再明顯?!八{絲帶再設計委員”為改變這種協作關系而提出重新設計的要求,大學也贊同與P-12學校的協同合作關系需要轉型和改善。當時的情況盡管困難重重,但最終他們通過調整方案,通力合作,將PDS的合作關系糾正到了正軌。不同利益群體一起合作,出現矛盾及問題是在所難免的,但關鍵是發現問題后要積極面對并努力解決。這一經驗也是我們大學與中小學構建協同創新關系時需要注意的。
[1]黃軍.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師范教育分會年會召開:聚焦協同創新[EB/OL].http://news.cqnu.edu.cn/info/1035/6017.htm,2016-6-16.
[2]Holmes Group.Tomorrow's Teachers [M].East Lansing, 1986.2.
(作者單位:重慶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本文系重慶市社科規劃課題培育項目“美國教師教育協同創新體系研究”(項目編號:2014PY74)。
梅儀新(1980-),女,四川南充人,重慶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教育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