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江紅
論高校關工委對大學生就業工作的促進作用
賀江紅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已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要實現大學生的充分就業、專業就業、科學就業就需要高校關工委的積極輔導和幫助,發揮高校關工委的職能作用,促進大學生就業的社會化發展。本文從高校關工委的工作特點出發,論述了我國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并詳細分析了高校關工委在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中的促進作用。
高校關工委 就業 大學生 促進作用
(一)工作對象
高校關工委的工作對象以學生和青年教師為主,這個群體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求知欲和進取心相對強烈,并且在工作和學習上獲取知識的能力較強,但由于相對年輕,缺乏社會經驗和工作閱歷,觀察事物上往往存在片面性,這會影響到他們的人生觀和社會觀,需要關工委進行關心和培養。
(二)工作內容
高校關工委的工作內容是依據高校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來實現的,從提高學生和青年教師思想政治覺悟出發,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思想觀、價值觀,要想實現這一目標離不開老教師和老干部的關心和幫助,具體工作內容應從師德修養、教學方法、學習方法、品德教育入手,幫助他們健康成長、穩步發展。
(三)工作方法
高校關工委的工作方法應從實際出發設置許多專項工作,積極搭建適應學生和教師的現實需求、發揮老同志作用的關愛平臺,應積極組織有益的活動來助力教師和學生的成長。我國的經濟發展過快,師生在面對社會問題時容易出現矛盾和分歧,這時就需要關工委來發揮作用,轉變師生的思想認識,使之能夠理解矛盾產生因素,并積極的轉化思想態度,完成品格和價值觀的樹立。
(一)制度問題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仍然存在著矛盾和摩擦,就業指導信息與社會人才需求不匹配,導致大學生就業困難,這是制度問題,是我國大學生就業所必須經歷的,同時相關的制度問題還有很多,如:戶籍戶口問題,地方語言問題、簽約派遣制度、地區經濟問題等,這些制度問題都制約了大學生的就業。
(二)社會意識形態
社會意識形態也影響著高校大學生的就業,這里所指的社會意識形態主要是說我國傳統的人際關系和權力等級問題,大學生在就業中還得依靠家里父母的社會關系來完成就業,沒有好的家庭社會關系,就業就存在一定的困難。當今社會,人們崇尚的行為取向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如大城市熱、合資企業熱、“孔雀東南飛”以及現在盛行的公務員熱、考研熱等,在
(三)培養模式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與我國高校教育的培養模式也有一定的關系。高校在學科專業設計上存在結構性矛盾,有的專業屬于重疊性專業,引發畢業生較多,市場供大于求,就業壓力增大。同時,畢業生缺乏工作實踐經驗,參加工作的動手能力還不如一個從農村里早早出來打工的員工,造成企業不愛聘任大學生,引發了相關的就業問題。
(四)大學生自身問題
現今的大學生普遍存在知識不全面、實踐能力差、依附性強的特點,大學生在工作中不善交流、工作責任心差、團隊意識薄弱、個性化突出,這些問題都影響到了大學生的就業與發展。除此外家長的就業引導也使得大學生就業存在困難,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從事一個穩定的工作,也不管孩子的興趣和專業,導致社會工作需求不協調,學生就業壓力增大。
(一)高校關工委應為政府提供相關的政策參考
大學生就業問題是社會就業、教育體制、宏觀調控、經濟發展的綜合性問題,面對這一問題需要高校關工委老同志進行座談、聽證、辯論、分析,通過總結與歸納理清問題的原因及處理辦法,并把具體辦法與上級單位、人大、政協進行交流,為政府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問題上提供參考和幫助。同時高校關工委要建立完善的就業信息發布制度,通過就業信息的透明化來減少學生的在就業中所產生的摩擦和矛盾,促進大學生就業的可持續化發展,良性化發展。
(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高校是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產生了變化,因此以就業指導為基礎的人才培養策略就顯得非常重要,高校關工委應理清思路,以經濟、產業、人才發展為趨勢,合理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以使得人才就業能夠滿足市場需求,同時高校關工委也要對市場、社會、經濟、文化進行了解,掌握人才市場的需求方向,只有這樣才能把市場與大學生就業緊密結合。另外,高校關工委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還要轉變學生的就業觀念,在提高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同時,還要強化學生專業技能的鍛煉,并培養學生樹立職業生涯規劃和職業目標,以此讓他們不斷地提升職業修養、不斷的充實完善自己。
[1]曾湘泉.變革中的就業環境與中國大學生就業[J].經濟研究,2004(6).
[2]賴德勝.吉利.大學生擇業取向的制度分析[J].宏觀經濟研究,2003(7).
[3]陳瑩花.科學發展觀視野下大學生就業問題思考[J].湘南學院學報,2008(3).
(作者單位: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