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馮庸大學是馮庸先生獨自出資創辦的一所私立大學,在傳統文化的背景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教育禮儀思想。在最簡單的學生日常生活和各種典禮中注重培養學生的禮儀行為。馮庸大學的教育禮儀對改造社會的國民性、提升民族素質、發揚中國教育優良傳統都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馮庸大學;教育禮儀;現代價值
馮庸大學是民國時期東北著名的私立大學之一,雖然存在時間僅僅六年,但卻在其建立和發展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教育理念,它的教育禮儀思想就是其中之一。教育禮儀依托“禮”而存在。在中國古代,“禮”表示禮貌和秩序,是表敬意或隆重舉行的儀式,是人與人之間交往過程中應遵守的倫理道德準則,也是社會的觀念和意識,它約束著人與人之間生活中的言談舉止。“儀”是“禮”的具體表現形式。日本學者松平靖彥說:“禮儀本身包含了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應予遵守的道德和公德,人們只有不拘泥于表面的形式,真正使自己具備這種應有的道德觀念,正確的禮儀才得以確立。” 而教育禮儀則是禮儀制度和禮儀表現形式的綜合體,既具有禮儀的一般特征,也具有禮儀的特殊性。
一、馮庸大學教育禮儀的基本內容
(一)嚴格的學生規范
1.學生作息有嚴格規定。早晨五點鐘起床洗漱,然后進行升旗儀式和早操活動。七點三十分吃早飯,早八時開始上課,每一小時休息十分鐘,中午十一點五十分下課吃午餐,用餐時間限八分鐘,下午一時午睡,下午二時開始上課,第一、二節是普通課,第三節是軍事學科,第四節是軍事術科。下課后是運動時間,下午六時吃晚餐,餐后七時上晚自習。晚九時洗冷水浴,晚十時吹熄燈號,這就是馮庸大學學生的一天作息。
2.學生時刻保持整潔。宿舍內要保持清潔整齊,不準亂放書籍雜物,不許吐痰,不許有零亂的紙片。進餐時不許有碗筷碰擊的聲音,地上、桌上不許有臟東西,餐后碗筷也須擺好。
3.學生注重個人儀表。學校統一制服,包括寒暑假期滿跨入學校的大門,都要脫掉長袍短褂、西服禮帽,換上校內藍布制服。外出時要頭發整潔,胡須刮凈,衣服整齊,制服的銅扣必須擦亮,必須經過仔細檢查才能放行。走在街上,不許沿路嬉笑談天,兩人以上就要列隊,遇到同學要相互敬禮,如發現有在外表現不優者,至少要禁足三星期。
4.學生要謙讓有禮。學校雖然交通工具很齊全,但無要事不準乘車,特別是乘人力車。倘有乘人力車的情況,就是嚴重違紀行為,要予以處分。學生外出時可以乘坐有軌電車,但規定,車上即使有一人沒有座位,學生就不能坐下,更要給老年人和帶小孩的人讓座。
(二)典禮儀式的召開
典禮時,全體學生要衣著整潔,面對國旗校旗站立于校壇前。校長率職員教授入壇時,首先由司令發敬禮口令,禮畢唱教育主義歌、校歌,隨后全體人員向國旗校旗行三鞠躬,其次教務主任、高中部主任、初中部主任、總務主任均有演說,最后校長再次強調學生應具有之精神,應守之紀律等,禮成皆退。
1.教育主義紀念日
每年的“教育主義紀念日”,學校都要舉行最隆重的典禮,并以學校法規的形式明確規定這個紀念日。馮庸大學非常注重教育主義的貫徹執行,以學校法規的形式將每年的八月八日定為教育主義紀念日,將教育主義的內容制成小冊子,讓學生反復學習領會,每次重大活動前都要唱“教育主義歌”,校長會乘飛機旋繞飛翔于校壇之上以示慶賀,在大禮堂還會舉行教育主義演講會。下午有新老學生之間的籃球、足球比賽,晚上有聚餐燃放煙火和新劇表演,由此可見對紀念教育主義的隆重。
2.義勇軍出發紀念日
為保持和發揚為國家勇于犧牲的精神,每逢義勇軍出發紀念日,都要舉辦紀念活動。校長和北征軍代表致祝詞,演說完畢后,校長率全體歡呼口號:“馮庸同學是國家的先鋒!馮庸同學是國家的靈魂!馮庸同學是愛國的先覺!”呼口號完畢后,由總指揮奉軍旗率北征軍唱軍歌繞旗壇一周,全體舉手敬禮。
二、馮庸大學教育禮儀思想的特點及作用
1.嚴格執行學生規范。1929年第8卷第375期《北洋畫報》載文,盛贊馮庸大學的管理:“馮氏治工如治軍,吾報已一度言之,而馮之治學,則較治軍尤嚴,誠以不若是,不足以振厲紀綱,而使社會臻于治域,法至善也。其校門外恒設崗位,立一戎裝守卒,門禁甚嚴,不易得出入;學生處其中,未嘗以為苦,則以馮氏視之如手足,甘苦與共也。” 馮庸大學軍事化的學生管理方式,要求學生嚴格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學生外出時必須要經過嚴格的檢查才能放行,并且如發現有行為不端者,至少要禁足三個星期,凸顯了馮庸大學對學生規范執行的嚴格。
2.順應時代特征,弘揚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的群體意識,是民族共同的思想品格、道德規范和價值取向的綜合體現,它是凝聚、激勵、鼓舞全民族團結奮斗的強大精神力量。”馮庸大學針對當時特殊的歷史背景和時代特征,在教育主義紀念日和愛國主義紀念日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的教育,是為了讓學生們了解中國內憂外患的歷史和現實,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和責任,用實踐教學法去體認國恥事實,更安排師生外出進行愛國主義活動。
3.豐富禮儀內容,傳承優秀文化。我國隋唐時期赫赫有名的儒家學者——孔穎達曾經在其疏解中明確表示:“華夏所創造的文明離不開禮的支持。”馮庸先生用教育禮儀思想端正學生行為的同時,既培養了學生優秀的道德品質,又豐富繼承了優秀的傳統文化。禮儀作為優秀的文化傳統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轉變的,針對當時特殊的歷史背景,馮庸先生用軍事主義和愛國主義豐富了教育禮儀的內容,使每一位學生都是弘揚和傳播禮儀文化的主體,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立足于實踐,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事情做起,讓優秀的傳統文化從耳濡目染深入到人們的思想靈魂中,真正認識和傳承了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三、馮庸大學教育禮儀的現代價值
(一)禮儀教育有助于提升個人禮儀素養,嚴格遵守行為規范
長期以來,我國學校教育有片面追求成績和升學率的現象,忽視了對學生道德品質的教育和對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學校禮儀教育多有缺失。不少學生在社會交往中,往往個人意識較強,缺乏謙讓有禮、集體協作的道德思想,缺乏必要的禮儀修養。
在新時代,學生須適應社會對人才的現實要求,整潔大方的個人儀表、得體的言談、高雅的舉止、良好的氣質風度,會幫助學生養成優良的內在修養。禮儀教育能夠使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掌握社會道德規范的基本要求,并通過道德實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逐步把道德規范內化為自身的良好道德品質,使學生在交往中自覺約束個人行為、展現較高的文明素質,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同時也要認真執行學校制定的學生規范,不能搞形式教育和強制教育,堅持禮儀教育的自律原則,既符合學生身心發展,又符合現代學校禮儀教育的發展狀況,要讓學生真正理解并愿意去做。
(二)禮儀教育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弘揚時代精神
當前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如日本開設的“道德實踐課”“友愛課”,其道德課內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對自己要有辨別好壞的能力,學會制定目標;二是與他人相處要見人打招呼,用語適當,和朋友處好關系等;三是與社會的關系要具有契約精神,遵守諾言,公共的東西要珍惜愛護,理解做一件事情的重要性,奉獻自己,為他人做有益的事情;四是與自然生命的關系:尊重、愛護動植物以及自己的生命。美國推行“公民教育”科,把“公民教育”科的目標界定為“培養學生的愛國心和對美國政治制度、國家理念的理解”;韓國開設的“道德”科的第一條目標就是“使學生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必要的禮節和道德規定的意義與必要性”。而臺灣“國立聯合大學”為培養學生良好的禮儀,專門制定了禮儀教育實施綱要,對所有新生進行禮儀教育。綜觀國內外,開展禮儀教育己成為時代的迫切需要。
(三)禮儀教育促進中華優秀文化傳承,推動和諧社會建設
近年來,特別是在黨的十八大以后,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中都圍繞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發表了一系列的講話,從而也喚醒了人們內心深處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視。
在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時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根據時代的需求增加新的內容,結合時代的背景,用世界性的眼光來看待我們的文化。禮儀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加強禮儀的學習,既是人們交往的訴求,也是真正提高全民族禮儀素養,提高每個公民道德品質,提升整個民族、整個國家精神文明的需要。探討傳統禮儀中的現代價值,可以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充分吸收利用其蘊藏的現代價值。
中華民族的傳統禮儀源遠流長,隨著時代的前行,思想觀念也與時俱進,但并不意味著傳統的禮儀思想應該被拋棄,馮庸大學教育禮儀在歷史的長河里仍然具有借鑒價值,我們應當充分意識并發揮其積極內涵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日] 松平靖彥.正確的禮儀[M].見胡銳主編:《現代禮儀教程》,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1995.
[2]張文琦. 馮庸與馮庸大學[M]. 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會馮庸大學歷史研究中心(內部刊物).
[3]王璇.中國傳統禮儀教育及其現代價值[D].蘭州:蘭州商學院,2014.
[4]張文琦,馮慶祺,馮荻秋. 馮庸評傳[M]. 沈陽:沈陽出版社,2013.
[5]趙曉東. 馮庸大學的“工業立國”夢[J]. 當代工人,2014(2).
[6]許彤,毛昭娟. 馮庸大學教育遺產及現代價值[J]. 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5).
[7]李響. 馮庸大學的愛國主義教育思想評介[J]. 法制與社會,2010(5).
[8]朱虹. 毀家興學·志在救國─馮庸與馮庸大學[J]. 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2).
[9]張莉.中國古代儒家教育禮儀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3.
[10]張良才.中國傳統禮儀及其現代價值[J].齊魯學刊,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