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邊楊子
[摘 要]當今世界正在經歷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可持續發展也是我國經濟布局的重要目標。互聯網創新在促進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過程中,也有利于協調各方面資源,對于我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有著深遠的意義。文章基于計量經濟學構建模型,論證了互聯網創新是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互聯網創新;可持續發展;計量經濟學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2.091
1 可持續發展與互聯網創新
可持續發展最早在1972年被提出,其最初的含義是既要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之一。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是希望人們從注重眼前、局部、片面的利益轉向長期、整體的利益發展,從物質資源推動型的發展轉向非物質資源或信息資源推動型的發展,從而能夠實現社會和經濟的良性循環,使各方面的發展都能持續、穩定地提升。
當今,互聯網正不斷改變世界經濟的形態,各行各業都深受影響。目前,互聯網經濟占世界經濟總量的比例已經從1998年的不足1%迅速增加至2014年的9%,成為促進世界經濟持續增長新的生命力來源。互聯網創新憑借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革新,不斷改變著傳統商業模式、產業經濟,也賦予治理體系、管理方式以及思維方法等更多的創新內涵。
我國的互聯網創新通過一批互聯網企業的興起,正在迅速地發展,極大地推動了國內經濟的發展。在短時間里,中國的互聯網經濟經就已經占到了國內生產總值的5%左右,互聯網創新對于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互聯網經濟相比于傳統經濟模式,具有低資源性、高技術性的特點;政府也一直高度重視互聯網的發展,鼓勵互聯網創新,如對科技型小微企業的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總的來說,互聯網創新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突破口。
2 互聯網創新促可進持續發展的現狀
互聯網創新擺脫了地域、時間等傳統因素的桎梏,并逐漸演化為全球性的科技革命、產業革命。2014年,中國的互聯網滲透率超過45%,在全球互聯網滲透率中排第五名。在英國,預計到2016年互聯網經濟的占比將達到GDP的12.4%。可以說,互聯網創新在便利人們生活的同時,已成為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中堅力量。
截至2016年6月,我國的網民總數已達6.68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48.8%,信息經濟規模超16萬億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26%。以阿里巴巴、華為、小米、騰訊等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已具有相當規模的互聯網創新體系,并使我國移動互聯網產業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我國作為互聯網經濟發展大國,已經形成了獨有的幾種互聯網經濟新形式,并通過互聯網經濟的創新和發展對可持續發展施加了重要的積極影響。
我國互聯網產業經歷了二十余年的發展,各大互聯網企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價值,對技術創新、產業創新以及就業問題的解決都做出了很大貢獻。隨著互聯網經濟比重的不斷提升,其對我國的整體經濟已經具有深遠影響。從微觀層面看,互聯網創新也一直改變著我們的消費結構和消費水平,不斷創造出新的服務項目,使我國公民的購買力成為國內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拉動力量。
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我國經濟建設的重要原則。一方面,互聯網創新不斷豐富著我們傳統的經濟理論,給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帶來積極影響。另一方面,我國的互聯網創新也正滲透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不斷給自身發展發掘新的動力。可見,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說是互聯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 互聯網創新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模型論證
為了定量研究可持續發展水平和互聯網創新發展狀況之間的關系,必須科學地選擇相關數據作為解釋互聯網創新經濟發展水平和我國可持續發展水平的指標。互聯網經濟是基于“用戶”的經濟,用戶是互聯網經濟得到持續創新和發展的基礎,所以在此選取互聯網上網人數(萬人)作為衡量互聯網發展狀況的指標;可持續發展要求我國的經濟發展步入一個高效率低消耗的階段,所以選取單位GDP能耗(噸標準煤/萬元)作為衡量可持續發展水平的有效指標。
考慮到可持續發展水平可能和其他因素相關,參考鄭音等(2015)的研究,選擇個人消費水平(元)和煤炭在能源使用中的占比(%)作為控制因子參與回歸。考慮到上網人數和個人消費水平數值較大,增長較快,在此采用對數處理,使數據變化較為平緩;互聯網發展對可持續發展可能存在滯后效應,引入上網人數的一階滯后變量;由于單位GDP能耗逐年下降,故考察其變化量,即該年份單位GDP能耗減去上一年的值。
構造模型:
Δenergypergdpt=β0+β1lginternett+β2lginternetd1+β3lgconsumet+β4engpctgtlgini
在該模型中,lginternett、分別表示對2015年、2014年互聯網上網人數取對數,一般考慮到互聯網經濟發展對可持續發展的推動作用,認為2015年和2014年互聯網上網人數越多,單位GDP能耗削減量越大,即β1、β2應為正值;lgconsumet表示對人均消費水平取對數,個人消費水平的一味提高會減緩可持續發展進程,單位GDP能耗削減量越小,即β3應為負值;engpctgt表示煤炭在能源使用中的占比,一般考慮到煤炭作為傳統能源的代表,被新能源替代是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的,即β4應為負值。
對選取變量進行OLS回歸,得出結果如下表:
根據上表,本年度互聯網上網人數越高,單位GDP能耗的削減量越少,并不符合預期。但這種效應在20%的水平上并不顯著,說明本年度互聯網的發展水平初始可能會促進基礎產業的發展。去年互聯網上網人數越多,單位GDP能耗的削減量越大,去年上網人數每增加1%,單位GDP能耗削減量大約增加0.28噸/萬元,并且這種效應在10%的水平上是顯著的,這說明去年互聯網的發展水平能夠有效推進可持續發展進程,使單位GDP能耗得到更大幅度的降低。此外,個人收入水平的提高能夠相應地減緩可持續發展的進程,而煤炭在能源使用中的占比降低對可持續發展有積極效果,均符合預期。
綜上所述,模型結果基本符合預期,能夠得出以下兩點結論。
(1)互聯網創新發展對可持續發展存在著顯著的推動效應。互聯網創新作為我國經濟的新突破口,能夠促進新型節能環保產業的產生和發展,對我國經濟向可持續發展積極轉型有著不可忽視的巨大作用。
(2)同時,互聯網創新發展對可持續發展的促進作用存在顯著的滯后效應,只有互聯網蓬勃發展,才能推動相關產業積極接入,采用“互聯網+”模式進一步發展,推動我國經濟可持續化發展。
4 互聯網創新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啟示
4.1 堅持互聯互通、互惠互利的發展原則
可持續發展關乎所有人的生存、發展,是全人類共同承擔和享受的事業。在以互聯網經濟為動力的可持續發展中,加強企業之間甚至國家之間的溝通和合作是實現雙贏的唯一選擇。中國擁有很大的消費市場,但技術一直是發展的短板。比爾·蓋茨在退休后為了緩解全球變暖和能源枯竭的問題,創立泰拉能源,致力于核廢料發電的“行波堆”技術。為了實現互利共贏,習近平主席在2015年的訪美中就專門與蓋茨先生簽署中核集團與泰拉能源的合作,共同進行研究。互聯網時代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互聯互通、互利互惠。
4.2 開創全面協調、綠色節能的發展方式
互聯網本質上就是為了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在社會生活和發展中提高效率,協調各方資源,從而實現資源優化。互聯網是為了解決社會生活和經濟發展中的一些不協調問題而不斷發展的,除了互聯網打車能有效解決司機與用戶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還有滴滴巴士、神州租車、優信二手車等,它們有著明顯的協調、資源節約的特點。同樣,互聯網也可以通過電力互聯網、能源互聯網等方式在綠色節能上做出許多創舉,從能源上支撐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4.3 倡導線上線下、協作融合的發展路徑
德國政府在2013年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曾提出“工業4.0”,倡導“智慧制造”,要將信息通信技術、信息物理系統和傳統工業結合起來,帶來新的工業升級。2015年,李克強總理提出“中國制造2025”計劃和“互聯網+”計劃,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產業、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核能或可再生能源電力裝備,等等,并且與互聯網結合起來。在此背景下,海爾集團重視消費者體驗,建設“海爾透明工廠”,成功地實現了轉型創新,在管理上也借鑒了互聯網扁平化的管理方式。
4.4 秉承共商共議、共享共建的發展理念
可持續發展不僅僅是一代人的事情,而需要幾代人跨越國界的聯通合作。云計算、4G通信等都存在著關乎隱私權的安全問題,而要解決這些問題的唯一途徑就是共商共議、共享共建。其背后正是利益格局的重新布局,不僅是社會利害關系的均衡,也包括對子孫后代利益的考量。因此,無論是基于發展的現實問題,還是為了克服人類短視的天性,保持通暢的溝通在任何時候都是必要的。
參考文獻:
鄭音,唐雪麗.我國可持續發展水平的區域差異性分析——基于因子分析和空間計量模型[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2015(2):51-5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