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海梅
河北省圍場縣圍場鎮郊學區中心校金字小學
?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指導
池海梅
河北省圍場縣圍場鎮郊學區中心校金字小學
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這僅僅靠課內幾百篇課文幾十萬字的閱讀量,是遠遠無法達到的。這就需要學生在課外時間加大閱讀總量,力求“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要達到這一要求,作為語文課程教師,除了要幫助學生學會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外,還要幫助學生學會選擇良好的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掌握一些必要的實用性讀書技巧。畢竟,讀書有法。在某種意義上,良好而適合的方法是一條相對容易達到成功彼岸的終南捷徑。哲人言“沒有恰當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學者,也像瞎子一樣盲目摸索”,也從另一角度說明了這一問題。
那么,什么樣的方法才是“恰當”的方法呢?我的經驗是精讀。下面,結合我在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中的一些具體的做法、體會,以及學生的反應、與其他老師的交流等,做一點簡單的總結,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即使不含消遣性、娛樂性閱讀部分,很多學生在課外閱讀時都不會想到,為所讀之書做些標記與批注,及時將自己閱讀時的所思所感所想記錄下來;或者雖然想到了,但因為懶惰,疏于動筆,致使一些有價值的思想火花如流星一般隨即消失,而降低了讀書的價值。有鑒于此,我要求學生在讀書時,盡量提前準備好一支筆,以便隨時記錄下一些有意義、有價值的文字信息。
為什么要如此呢?原因至少有三:一、這樣的讀書很正式,很像搞了一個自我的讀書儀式,可以使自己的讀書狀態嚴謹且思想集中;二、但凡有自己的思想的人,在與文本對話時,就必有自我的思想與感悟,或者僅僅是想起什么事情,這樣做便于隨時記錄;三、記錄文字信息時,必定要做必要的思維整理,這樣做有助于提高讀者的思維能力。讀書過程中,批注、標記或者所思感悟等文字信息和符號,可以隨時記錄在與書頁相關內容關聯的空白處。這樣做的好處是,讀者筆記的這些信息馬上成為所讀文本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當他來日再次展卷閱讀該文本時,一,可以重溫以前的思想與見解甚至疑問,二,有了新的思想與見解可以隨時記錄在案,并與前者形成再探討。這樣的文本閱讀,其收獲與價值,遠比瀏覽式閱讀要高得多。
這樣的閱讀適于精讀,在今天這樣一個讀圖流行的時代是非常有必要而有價值的,對于學生遠離浮躁、浸潤身心有大益而無一害。有人會說,如果是借閱來的書籍就沒有辦法這樣讀了。當然這樣,但我們可以采用制作記錄卡片等方式來進行必要的文字信息記錄與整理,同樣有利于日后的翻閱、思考與利用。
一方面,兩千年前,孔子就已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這說明孔子作為教育家已經從一個非常高的高度深刻認識到了受教育者的差異性,大可以到智商與情商,小可以到優勢與短板;另一方面,實踐出真知,適合的才是最好的。認識到這兩點,對于教師研究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與要求,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對于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來說,其水平有高低差異是無須爭辯的的事實。有的小學生手捧書本就頭疼,有的小學生則樂此不疲;有的小學生雖手拿鉛筆卻不知所記,有的小學生則圈圈點點忙碌個不停。這種閱讀水平的差異必須得到教師的認同與尊重,不得拔苗助長,須知“強按牛頭不喝水”。具體到小學生個人的讀書方法與技巧,則會因為閱讀實踐的多少不同,會有不同的具體方法。例如有的小學生讀書時習慣以畫線做標記,輔之以必要的文字記錄,是很適當的,但對另外的學生就不適當,原因是再次閱讀到此時,劃線部分與標記內容會使他落入第一次閱讀印象和感受的窠臼,無法再產生新的感受與見解。對于這樣的學生,我則指導他做讀書索引卡片,記下頁碼,或詳或略地記錄下當時的見解與感想等,再次閱讀時再做同樣的活動,幾次下來,將同類卡片記錄的信息做整理。也有的學生閱讀則是先讀結論,再讀過程和過程等。無論什么樣的閱讀方法,只要是適合自己的,能取得一定效果與價值的,都是好的方法。事實上,在個性化閱讀大行其道的時代,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個性化的閱讀趣味與方法、技巧,是非常自然的事。
實際上,閱讀是一個無處不在、隨時都可以進行的過程,也是一種美妙的享受。有時,在上課過程中,因為某種因由,我會借機給孩子們講個故事,孩子們會馬上興奮起來,認真、仔細聆聽我的講述。這時,他們或者會會心的大笑,或者會引發他們一系列的疑問,也或者會引發他們講述的欲望。末了,我會告訴他們,我剛剛講述的故事是從哪里哪本書上看來的,如果想看,可以找來閱讀。也有時,上課時間長了,寫作業累了,受到某種打擊沒有精神了,我會暫時停止授課,讓某個同學來講述一個他從某本書上看來的有趣的故事。末了,同樣要求這位講故事的同學,說明白是從那本書上看來的,捎帶介紹一下這本書好看不好看,如果好看為什么好看等等。有時也會就班級學生中比較流行的某一本書,作必要的閱讀指導,以利于他們閱讀。經過這樣的閱讀暗示與指導,學生們閱讀的興趣一般情況下會大為增長,閱讀習慣也會慢慢養成。
幫助小學生掌握一些閱讀的方法與技巧,是提高其閱讀能力與培養良好閱讀習慣的需要。所以,為著孩子們的健康成長,語文教師必要對此進行孜孜不倦地探究、構建,以更好的課外閱讀指導,為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實現自我教育的目標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