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貴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致力于民主化教學的探索與研究,強化師生互動,激發師生思維共振、情感共鳴,努力營造開放、和諧、寬松的教育教學氛圍,從而構建和諧的中學地理課堂。
一、激發學生學習地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打造和諧寬松自由的地理課堂,應該先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興趣可以說是學習的驅動力,因而,當學生對某一事物感興趣,就一定會竭盡所能認識它、理解它、掌握它。在地理學科課堂教學中如果能把學生學習的動力化為原動力,課堂自然就興趣盎然,寬松和諧,富有成效。由此,在課堂上著力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無疑是構建寬松、和諧、自由課堂的重要途徑之一。這樣的話,怎樣在地理課堂上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呢?
1.巧借課件妙導入,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性。
以往的新課導入往往是開門見山式,這樣的好處是可以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找到學習內容的位置,感知本課所要解決的問題,不過,終究較難從心底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從而難以達到啟發其思維與調動其積極性的目的,進而,課堂教學效率不高。所以,在地理學科課堂教學中,我會適時采用一些新的引入方法打破傳統課始引入的局限,主要以學生的求知、心理、生活為觸點,用一些相關的富于新穎的內容引導學生探究新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如,在講授“北方與南方的自然差異”時,用課件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展示出“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北國風光奇異的景象。再切換另一個畫面:“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放學歸來早,忙乘東風放紙鳶。”如此,同學們立刻分辨出南中國與北中國的不同景色。在興致盎然中,我和同學們一起神游祖國的大江南北。所以,新課導入的妙訣更應著重于激起學生學習思維和求知欲望,從而寓教于樂,而不是直搗黃龍府——學習內容。
2.巧借生活用途激趣,激發學生求知欲望。
(1)可巧借歷史典故,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草船借箭”的故事,告訴學生理解諸葛亮能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才能夠取得成功,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地理學科的重要性。(2)汲取民間故事,拓寬地理知識的視野。如讓學生學習安溪縣城西民俗小說《梅影仙蹤》,從這民俗故事中,拓寬了學生對于我縣的城西范圍的地理知識的認知,激發了其探知家鄉地理的興趣,擴大了視野,增強了對家鄉的情感。
3.巧借課堂游戲激趣,增強學生求知欲望。
誠然,游戲活動、綜合實踐具有吸引人的特點,尤其對于天真活潑的學生來說,其誘惑力更強大。如果能夠在地理課堂上適當增加游戲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佐料,那么無疑可以大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通過聯想和想象的說圖游戲,能很快掌握意大利的地圖就像高筒的馬靴;再如,識記我國省級行政區知識時,我讓學生扮演導游,引領同學們“周游”各省,等等。
二、貫徹新課程理念,優化地理課堂教學
1.充分備課,因人施教。
要認真、充分。要真正搞好地理課堂教學,就必須認真備好教材、學情。備課不單單要把握好教學大綱和教材,更要了解清楚學生的認知水平。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從而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在備課過程中,我們應多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地了解學生情況,按照學生實際水平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切不可年復一年地“復制”以往的教案,“年年歲歲皆如此”切不可行。我在教學中盡可能引入新鮮的教學血液,比如,在授課“黃河”時,我沒有因循守舊,而是綜合諸多因素之后,設置了一些欄目:走進黃河、關注黃河,同時,依據所任教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精心設計。其中,如黃河詩文頌、黃河歷史鉤沉等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地理課堂教學效率更進一步提高了。
2.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促使知識易懂化。
生活中有著豐富的地理學科知識,當我們選擇了富于貼近學生的生活例子,才能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不露痕跡,自然而然地領會各個不同區域內的“道法自然”,進而增強學生的生活能力。我們所選擇的例子,應該是學生能見到、能感觸到的,而不是憑空想象的空中樓閣的地理現象。如教學“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自然差異”時,我別出心裁地進行了這樣的設計:橘子和枳子有什么不同?為什么生于淮南為橘子,而生于淮北則為枳子?在教學緯度高下差異時,我引用了唐代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學生由桃花的開花延緩而明白了維度較高氣候較冷,從而推遲了花期。我還讓學生深入思考,我縣內安溪和外安溪的茶葉的生長情況的區別,從而加深了對于種茶知識的了解,為引導家鄉父老科學種茶提供了地理科學的幫助和支持。諸如此類,都是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促使學生盡快融入地理學科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構建寬松、自由、和諧的地理課堂有著各種各樣的方法,我們必須按照各種不同的案例特征和實際狀況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無論教材如何改變,我們都應牢牢記住:我們是組織者,是導演,學生是主體,是主角。當我們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構建了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了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促使學生自覺學習,寓學于樂,寓學于創新之中,才有可能真正增強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