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彩虹 馬生仁
摘 要: 新課標明確指出,自學能力對每個人終身都是有用的,應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鼓勵并指導學生進行相關的資料收集和有針對性的閱讀,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設法解決問題。因此,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更精彩,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實現“我的課堂,我做主”。
關鍵詞: 自學能力 物理高效課堂 重要性
新課改的進行,素質教育的推進,導學案的實施,高效課堂的推廣,為當今教師教學形式提出新的挑戰。為了更好地把握新知識,讓課堂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須有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尤為重要。現將我的教學實踐經驗總結如下:
一、課前扎實的預習課本,有效地提高自學能力
“不打無準備之仗,方能立于不敗之地”。學生課前必須備好上課用品,預習好新課的內容,才能在課堂上更好地聽講。
預習教材的基本要求是總結出知識點,寫好預習筆記,解決課后習題。初中生自學能力比較弱,不知道該怎樣預習,像讀小說一樣,將課本內容瀏覽一遍。物理學科的預習就是通過閱讀課本,分析并思考問題,把握教材的重難點知識和知識體系。對于概念和規律要抓重點,難懂的概念、公式定律要逐一推敲,將物理意義、成立的條件、應用方法等弄清楚。對于學生沒弄懂的概念,公式推導的過程,還沒有理解的問題,搞不清的實驗現象等,要認真記錄到預習筆記本上并做好標記。上課時,學生聽課的目的性更明確,針對性更強,以便更好地理解內容,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更具有主動性與目的性。
更高層次的預習要求:學生按照教師編好的預習提綱、導學案等進行。對于物理探究實驗類的內容,教師要編寫預習提綱,加強對學生的預習指導,把每一節中的知識要點、難點以問題的形式寫出來,把探究內容過程步驟列出來,要求學生按照提綱進行預習,在預習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同時這樣預習提綱可以幫助學生在預習中抓住重點、難點自學。帶著問題預習,任務明確,目標清楚,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研究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根據預習提綱充分預習,熟練掌握知識。
二、課堂上展示預習成果,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
把課堂還給學生,以學生為本。師生角色互換,改變課堂教學模式,讓課堂上的每個學生都“動”起來,把知識講解、實驗演示、板書、小組討論等活動充分地展示出來,教師只是課堂的聽眾、引導者、組織者,讓學生在教師的默許和引導下,在不脫離課堂內容的基礎上自主有序地進行,這樣的課堂能呈現出一種活而不亂的場面。
如學習八年級《物理》下冊《杠桿》這一節時,我只留了20分鐘時間讓學生講授本課的主要內容,為了更好地理解三種杠桿的概念,學生還帶上小剪刀、扳手等,有的還自制挑水的扁擔等道具,課堂既新奇而充實,又活躍且不亂。當我宣布時間到了,沒有搶到展示內容機會的學生唉聲嘆氣。我會鼓勵、安慰他們:“今天發言的同學講得很精彩,給他們平時成績都記1~5分,沒機會講的同學,準備得也很充分,有可能比別人講得還好,下次好好爭取機會。”適當地運用激勵語言,確實能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
在我的物理課堂上,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小組捆綁式合作,上課發言多的一小組組長不用來老師辦公室匯報學習情況,并記1~5分作為平時獎勵,每月積分多的兩組評為智慧小組和團結小組;沒有發言的一組組長要向老師匯報學習情況,組長還要負責小組課下,學生為了小組榮譽,學習的積極性都很高,課堂效果也很好。
不同的學生對同一個問題見解是不同的,通過每個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展示,無意中讓每個學生多了不同的思想。只要學生扎實地預習了,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在課堂上就能很好地展示學識,才能做到有話可說、有據可論,才能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見解,以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學生課后鞏固練習,動手動腦促發展
溫故才能知新,總結和反思可以幫助學識查缺補漏,及時糾正錯誤,更好地掌握知識,提高課堂實效,更好地促進每位學生的發展。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老師一般自己對授課的內容、得失進行總結,學生只是機械記錄。由于初中生年齡及認知水平特征,他們往往只熱衷于做題而不善于反思總結,因而學習就停留在對知識點的識記,對知識點的運用把握不好,在做題中遇到類似的問題會重復學習,出現“能聽懂,不會做題”的現象。
因此課后要求學生及時總結知識,反思本節課得失、遺漏,提高學生的反思總結和能力,加深知識的鞏固,促使知識的內化。為了鞏固知識,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在課后可以做一些科技小發明,加強對知識的應用。學生在學完動能和勢能后制作啄木鳥邊啄邊下樹,演示動勢能的轉化;在學習平面鏡成像后自制平面鏡成像特點演示儀,驗證平面鏡成像特點;學習電動機后學生制作簡單的電動機,加深對電動機工作原理的理解。
四、自學習慣的養成,能成就理想的風帆
教師的另一個任務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其掌握科學的方法和思維方法,為其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在初中物理課本的科學之旅中,引用兩個例子:一則是蘋果落地,是人們習以為常的事,而牛頓卻進行不懈的思考和探究,猜想促使他發現萬有引力定律,這樣才有今天的通信衛星;另一個故事是伽利略對擺動的研究,他對教堂中的風吹著擺動著吊燈的節奏所吸引,從而發現擺等時性,促進鐘表的研究,方便人們的生活。
兩位偉人都有謹慎的治學精神和嚴謹求實的態度。可見仔細觀察,好奇設問猜想、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創新能力何等重要,良好習慣的培養,能夠成就偉大的事業。無論是身處基層的老百姓,還是身居要位的偉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都有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和刻苦鉆研、持之以恒的好習慣。
葉圣陶教育思想的精髓就是教育,歸根到底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教是為了不教。初中物理學習要課前充分預習,課堂通過交流講解吸取精華,課后通過大量的練習鞏固,提高熟練程度。在探究實驗中要細化過程,形成科學嚴謹定向思維。除此之外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參與學習的強大動力。興趣的濃厚與否,影響學生學習的熱情度。教師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學生掌握方法、步驟,更自覺主動地進行。掌握學習方法,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是創造型人才所必需的,使學生變“學會”為“會學”。總之,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以導學為基礎、思維為核心、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練習為主線這幾個基本觀點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讓學生把被動地接受學習轉化為主動地探索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鍛煉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2-3.
[2]義務教育教科書八年級物理上[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4、7.
[3]嚴明君.如何引導學生總結反思[J/OL].www.kxren.com/arts/79868/.2014-11-27引用.
[4]杜克強.葉圣陶教育思想的精髓─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J].江西教育科研,199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