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佳
摘 要:大學生是我國一類特殊群體,他們是高等教學的主要對象,也是社會未來發展的接班人,他們的綜合素養直接關系到整個國家的綜合國力,與企業的發展、國家的建設都有十分緊密的聯系。現如今,高校擴招政策深入實施,大學校園中的學生數量不斷增多,跨地區求學的人員也與日俱增。據調查,很多大學生初次進入大學學習,是遠離父母的第一次嘗試,他們由于受到的教育背景不同、性格上存在差異、學習能力和想法等的不同,很多人難以適應遠離家鄉的求學生活,心理上或多或少具有不良的情緒,影響了心理健康。隨著素質教育和教學體系的全面改革,注重大學生的心理教學,研究心理知識成為了一種價值的新選擇。本文就通過對大學生情緒管理的調查現狀入手,對他們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并根據實際提出有效的幫助他們做好情緒管理的方式,從而讓大學生學會自我調節,更好的影響激烈的競爭。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情緒管理;心理健康
進入21世紀以來,社會經濟迅猛發展,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百姓的生活壓力也愈加增大,在高速度的生活模式和激烈的競爭下,很多人都存在嚴重的心理問題。高校大學生是高等教育的主體,他們肩負著祖國發展的重任,在校學習課程不斷增多,再加上交友、自我管理等方面的影響,大部分學生都感到力不從心。情緒管理就是對自我情緒進行的管控,對協調學生個性發展,尋找不良情緒的渠道以及做好自我認知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各大高校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在競爭中學會自我保護,調節情緒,積極引進有關心理教學的課程,注重他們管理能力的培養。但是由于高校教師對情緒管理的認識不足,推廣難度的加大,導致管理工作不夠科學,也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健康。針對這樣的現象,下面就對幾所高校大學生的情緒管理情況進行調查,從而得出解決心理問題的有效對策,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一、調查研究與設計
高校大學生情緒管理是針對在校學生進行的一項研究,為了獲取相對全面的信息,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狀況,調查者對我國不同地點的幾所高校進行了問卷調查,被調查的學生囊括了很多專業,包括理工類、文史類、數學類、藝術類等等,最終發出的問卷有3000張,回收2902份問卷,回收率高達96.7%。另外,這些學生中男生有1200人,女生人數1702名,大一到大四學生均有調查。
該問卷是專門針對在校大學開展的調查,也是學生自己編撰的問卷,共有30道題目,基本上都是與情緒管理有關的選擇題,對幫助學生進行自我了解具有積極的意義。
二、研究結果
(一)大學生情緒管理的現狀
通過這項調查,我們得出了一個非常驚人的數據,參與問卷并反饋信息的學生中98%以上都或多或少具有心理問題,其中20%的學生情緒起伏較大,有時候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日常生活中清晰低落、壓抑的現象較為多見,且女生在自卑心理上明顯高于男性,負面情緒較多。
大學生情緒類型
情緒 愉悅 興奮 驕傲 平靜 焦慮 自卑 憤怒
男 42.57 23.82 11.94 50.78 23.65 7.14 3.93
女 52.08 19.57 6.03 64.23 34.05 11.81 5.26
(二)大學生負面情緒產生的原因
大學生在心理和生理上已經成熟,對待社會有自己的看法和態度,價值觀也基本形成,在情緒的控制上應該具有自定的能力。但是現代社會生活壓力較大,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差異較大,調查發現引起學生負面情緒的原因主要歸咎于三大因素,即成績不理想、與同學的相處不融洽、對未來生活感到迷茫。且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原因占比上也有一定的差別,大四學生面臨工作壓力,負面情緒的起因多是由于對未來的迷茫,大一新生剛進校園,遠離家鄉和父母,在生活上不適應以及學生相處問題是引發心理問題的首要原因。
(三)大學生情緒管理的情況
通過整張問卷調查顯示,大多數學生都有一定的心理問題,由于學習和生活上的問題有時會產生負面的情緒,一些小的困擾還可以自我進行調節,但是一旦壓力過大或問題集中爆發,學生就很難處理妥當,甚至會出現亂發脾氣的現象,無法專心學習。另外,在調查中還特意了解了學生管理自我情緒的情況,有一半的學生可以控制好情緒,也有10%左右的學生難以做好自我調節,會通過吶喊的方式傳遞負面情感。還有一部分學生會尋找新的發泄渠道,如向親人、朋友、家屬傾訴,或者在跑步、打籃球等運動中找到宣泄的出口。
(四)大學生對情緒管理方式的期待
調查發現,20%的大學生最期待的情緒管理方式是“通過參與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排解不良情緒”;“通過書本或網絡自學情緒管理知識”、“參加情緒管理課程或講座”、“參加學校心理咨詢活動”這三項所占比重相同,均占17%;僅有6%的大學生選擇“尋求輔導員的幫助”。可見,大學生對輔導員在情緒管理中作用的認可度很低,輔導員在情緒管理中的意義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
三、高校大學生情緒管理的有效對策
大學生情緒管理的能力不僅體現著他們自身的自我協調水平,也與國家的發展緊密相關。通過對上述問卷進行總結,我們不難看出目前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上承擔著巨大的壓力,負面情緒對他們的影響較大,且對外宣泄的渠道較少。由于年齡的差異,引發負面情緒的原因也較為多樣,嚴重的時候甚至不利于自身的健康。基于這些問題,高校大學生必須學會自我調節,根據自己的情況找到宣泄的渠道,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一)完善學校情緒管理的設施條件
學校要完善情緒管理的設施條件:一是學校要建設和諧環境,為大學生創造一份和諧的物質環境#制度環境和精神環境,從而幫助大學生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二是建設情緒課程,有效地設置情緒管理課程,使大學生系統地學習情緒管理方面的知識;三是加強心理咨詢建設,保證心理咨詢工作正常有效地開展,鼓勵有需要的大學生主動走進心理咨詢室;四是建設宣泄平臺,給大學生創設一個情感宣泄的平臺,引導大學生合理地釋放心理能量,實現心理平衡;五是建設情緒檔案,對大學生在校期間每一階段的情緒狀態進行跟蹤記錄,把握好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況,從而有針對性的做好情緒管理。
(二)提高輔導員教師的情緒管理能力
輔導員是與學生聯系最為緊密的一群人,他們基礎學生的頻率較高,經常能夠與學生交流。因此,輔導員教師必須加強自我管理,不能將自己的負面情緒帶到工作之中。另外,他們還要了解有關情緒管理的方法和技巧,能夠在溝通中及時發現學生的不良情緒,找到幫助他們矯正的方法,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思想意識。
(三)培養大學生的自我情緒管理能力
自我情緒管理是控制不良情緒最有效的方法,學生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在發現自身有心理問題的時候,要能夠進行自我控制,識別產生負面情緒的原因,克服心理障礙。與此同時,大學生還要找到是個自己的宣泄方法,通過與人溝通或者運動的對策釋放壓力,積極了解和學習一些音樂調節情緒的辦法,從而更好的幫助自己走出困境。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加強大學生的自控能力,保持大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必須做好學生的情緒管理工作。管理工作人員應協同學校,完善情緒管理的設施條件,輔導員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情緒管理能力,并指導大學生培養自我情緒管理能力,從而全面做好高校大學生情緒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李秀梅.基于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高校大學生情緒管理策略研究[J].現代營銷旬刊, 2014(10):20-21.
[2]齊新玉.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的研究[J].青年與社會 2014(2):72-72.
[3]周靜.高校大學生情緒管理調查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9):48-50.
[4]楊瑾.大學生情緒管理與壓力應對[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1,03(4):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