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玲
〔關鍵詞〕意象對話;積極賦義;認識自我;悅納
[設計理念]
高中生自我意識逐步增強,開始了對自我的反復探索。但成長過程中來自師長和父母等權威的影響,以及青春期對同伴眼光的高度在意,使他們很容易迷失自己,不了解自己的獨特個性,不接受自身所謂的“缺點”。本課以自我認知為主題,主要通過意象對話的形式,輔之以電影和故事,引導學生探索真實自我,并積極地悅納自我。
[理論支持]
意象對話是由我國心理學家朱建軍先生創立的一種心理咨詢與治療的技術。這一技術以精神分析和心理動力學理論為基礎,創造性地吸收了夢的心理分析技術、催眠技術、人本心理學、東方文化中的心理學思想等。它引導來訪者在放松的狀態下做想象,幫助來訪者與自己的潛意識進行對話,因而是一種非常好的自我認知的方法。學生通過這種方式,減少理性的思考和阻抗,能更形象、生動、準確地認識自己。
[活動對象]
高一年級學生
[活動時間]
一課時
[活動準備]
歌曲《我》的視頻;“認識自我、悅納自我”練習單;音樂《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電影視頻《地球上的星星》《聽見天堂》;故事《口吃的毛姆》。
[活動目的]
1.通過意象對話,了解自己。
2.明白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那些我們眼里的缺點可以成為我們成長的資源。
3. 悅納完整的自己。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視頻欣賞 《我》(張國榮、尚雯婕、華晨宇隔空對唱版本)
感受分享: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個片斷?哪句歌詞?哪個畫面?聽了這首歌你有什么感觸?
師:的確如歌中所唱,我們每個人都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個體。今天,我們就要通過一個特殊的方式來認識、了解獨特的自己。
二、自我意象探尋
(一)簡單介紹意象對話的知識,告知本次活動的目的。
(二)意象對話體驗——看動物。
1.交待要點
(1)放松,尊重自己的內在真實,讓意象自然浮現。
(2)把想象過程中的干擾當作背景聲音,不去在意。
(3)跟隨自己的節奏完成意象對話過程。
2.引導學生放松,在音樂的陪伴下,跟隨老師的指導語,探尋自己的自我意象。
過程說明:
(1)選擇舒適的坐姿。(因為在教室進行,要求學生在不影響他人的前提下盡可能地選擇讓自己感覺舒適的坐姿。)
(2)關注呼吸,調整呼吸變得緩慢、深長和均勻,并在呼吸的帶動下進一步放松身體。
(3)輕輕地閉上眼睛,跟隨老師的引導語開始進入全身的放松和意象對話。
意象對話引導語:
請你想象自己從座位上站起來,離開座位,走向教室門口。你拉開門,走了出去。你穿過教室外的過道,走下樓梯,來到了教學樓下。你走向校門,走出門,走上了一條小路。你沿著這條路一直往前走,走著走著,來到了一個地方。你看到那里有一些動物。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呢?你最先看到的是什么動物?它是什么樣子的?它在干什么?還有其他什么動物呢?它們都是什么樣子的?都在干什么呢?這些動物們相處得怎樣?它們給你怎樣的感覺?(中間做適當停頓,給學生想象和感受的時間)現在,我們要跟動物們告別離開。請你向它們揮揮手道個別,然后轉身,沿著來時的小路往回走。你走到學校門口,走進校門,來到教學樓下,走上樓梯,穿過過道,推開教室門,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了下來。接下來,我會倒數5下,請你輕輕地睜開眼睛。5,4,3,2,1。好,活動一下自己的身體,看看你的周圍,讓意識回到當下。
3.意象的討論
(1)說說你在意象對話中看到的動物們所處的環境,它們的外在特征、活動及當時的狀態。
(2)說說你最先看到的和畫面最清晰、給你印象最深的意象。
(3)這些意象給你的感覺是什么?它們帶給你怎樣的情緒體驗?請用幾個關鍵詞形容一下它們。
說明:在這一環節,很多同學會看到多個動物,這是人格復雜性的體現。學生需要關注那些畫面最清晰、最生動、給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意象,同時留意這些意象給自己的主觀感覺和情緒體驗。
4.填寫練習單
(1)在意象對話中,我看到最清晰、最生動、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動物是 。
(2)這樣的動物有
。
三、積極賦義,悅納自我
導語:這些特征里,有你不喜歡的嗎?是什么?
我們該如何面對自己不喜歡的這些特征呢?
1.故事講述《口吃的毛姆》
2.思考與討論
(1)想當律師的毛姆為什么后來走上了寫作的道路?
(2)為什么說“沒有口吃,就沒有一個作為作家的毛姆”呢?
3.電影推薦 《聽見天堂》《星星的孩子》。簡單介紹劇情,引導學生看到:人無需完美,某一方面的缺陷,并不妨礙我們變得優秀。
4.完成練習單:在這些特征中,我不喜歡的是 ,重新看待這個特征,我覺得 。
結語:我們常常會因為自己的某些不足而感到自卑,不喜歡自己。其實,沒有人是完美的。很多時候,那些在我們眼里的缺點,甚至缺陷,用在恰當的地方,就是幫助我們成就自己的最有價值的資源。我們都是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看到自己的美好和獨特之處,接納全部的自己,才能讓我們更好地挖掘自身的資源,成為更好的自己。
宣言:我們都是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我愛這樣的自己!
四、課后拓展
1.在練習單上進一步完成對“自我意象”的描繪,圖畫或文字均可。
2.電影欣賞《聽見天堂》《星星的孩子》。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是意象對話技術在自我認知主題教學中的一次嘗試。在活動過程中,絕大部分學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高度的投入,能很好地放松自己,根據教師的引導完成對動物意象的想象,并在想象結束后對動物意象進行開放的分享和全面的分析,完成對自我的認識。個別學生效果不太理想,具體表現為兩個方面:第一,停留在意識層面,動物意象集中表現的是理想自我,而非現實自我。教師要幫助學生厘清理想自我和現實自我的區別。第二,頭腦中沒有畫面出現。這有可能是當時的環境讓他們不能很好地放松,也有可能他們不太適應意象對話的方式。針對這種情況,我告訴學生,任何一種心理咨詢的技術都不會適用于所有的人群,而自我認知可以有多種形式。建議他們通過其他方式認識自己。比如,文字的形式,寫出20個“我是一個 的人”的句子等。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華僑城中學,深圳,518054)
編輯/張 帆 終校/于 洪 王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