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睿娟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新課程像那清新的春風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課程那嶄新的理念猶如春風化雨,滋潤了教師的心田。這次的課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內涵十分豐富,洋溢著時代的氣息,充滿了創新精神,它標志著語文課程的改革與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
教師是課程改革的實施者,更是參與者。那么,對一位語文教師來說,如何面對這次課改呢?
首先,要對課程改革充滿期待,傾注熱情,努力去研究新課標,從理念上準確把握理解新課標的精神。然后,要積極地大膽地去實踐,只有實踐才能把新課標理念變為課改的實際行動,也只有實踐才能把新課標轉化為活生生的教學成果。“人生能有幾回搏”,教師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執著地研究,不斷地實踐,立志在為課改作出貢獻的同時,把自己鍛造成新世紀優秀的語文教師。
其次,要更新觀念,對《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理念,要準確理解,并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全面體現。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重新認識教學內容。要改變教科書是教學的唯一內容的狹隘認識,教科書是教學的基本內容,語文教學資源無時不有,無處不在,而且會不斷再生。作為新世紀的語文教師,要有開發語文教學資源的意識,有整合包括教科書在內的語文教學資源的能力。課前引導學生觀察、調查、查閱相關資料,為學習課文做好準備;課中引進相關文字、音像資料,特別是適時、適當地結合課文進行補充閱讀;課后適當拓展、延伸,或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今后的教師,不應是照本宣科的教書匠,而應當是語文教學資源的開發者,語文課程的建設者。
二是重新認識語文教學。要改變以往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新課標倡導“要構建自主、開放、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這些都是富有時代特征、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樹立學生是教學主體的思想,教學的參與者是教師和學生,其中學生應為主角。在對話的過程中,師生不僅是平等的,而且應凸顯學生主體的地位。在課堂中,教師首先是參與者,與學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課堂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場所,學生應暢所欲言,自主互動,要讓學生充分地說出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問題讓學生去提,問題讓學生去議,答案讓學生去辯,結論讓學生去得。只有這樣,學生才會享受到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這才是新課程下充滿生命活力的新課堂。語文教師不應是“授之與魚”終年辛勞而收效甚微的塾師,而應是“授之與漁”教導學生擁抱生活的智者。語文教師應該是在游泳中學會游泳的教練,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提高。
新課程期待著教師重新審視對教師角色的定位,把自己從“神壇”中請下來,能與生為善,把自己從“經驗”中請出來,敢自以為非。語文教師應該正確地發掘文本的內涵,變通地達到新課程的要求,給學生烹調出豐盛的素養套餐。語文教師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規多一些不拘一格,在課堂上少一些“話語霸權”多一些百家爭鳴。
“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發展”為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是未來人才的培養目標。面對這個大課題,面對新課改,語文教師要大膽地去實踐,留下努力探索的足跡,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