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世民
摘 要:采用自主訪談、研究分析和查閱文獻等方式對贛南地區150所農村中學進行了走訪調查,調查發現贛南地區農村中學教學物質基礎薄弱、整體體育教學意識差、教學師資力量不達標,體育課程資源在內容和分配上都難以達到新課程教學標準。因此,教師針對贛南地區農村中學體育課程資源現狀,提出了一些對策與方案,以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贛南地區;農村中學;體育課程資源;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4-0032-01
一、贛南地區農村中學體育教學調查
1. 學校體育功能調查
贛南地區農村地理環境偏僻、惡劣,城鄉差距極大,農村學生家長心懷“知識改變命運”的理念讓孩子認真學習,以獲得更好成績為目標督促孩子的知識教育,往往忽視孩子的體育素質教育。調查表明,在這種人文背景下,大部分贛南地區農村學校的體育功能沒有完全發揮出來,使得學校的體育教學改革也難以推進。贛南地區農村學生家長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也嚴重影響著學校管理層對體育教學改革的方案實施、策略推動。
2. 體育教學師資調查
在城鄉差距日益加大的時代發展背景下,城鄉學校在師資分配上也表現出了較大差距。通過對贛南地區農村學校體育教學師資調查發現,大部分體育課程由兼職體育教師擔當教學,體育教學素質遠未達到新課程教學標準與要求。在體育教學課堂上,部分教師將教學任務定位為帶領學生到操場上玩游戲,且嚴令學生不可做激烈運動以避免教學事故的發生,使得學生的身體素質難以得到發展。
3. 經費、器材調查
贛南地區農村學校體育教學經費嚴重不足,嚴重缺乏體育教學場地與教學器材資源。通過調查得知贛南地區農村學校在體育教學場地與器材的教學投資經費僅有數百元,面對著龐大的學生群體,體育器材與場地顯得捉襟見肘。同時,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器材與場地損耗現象嚴重,農村地區不僅在器材維修方面人才缺乏、難度較高,更是在維修經費上難以滿足維修要求,使得農村學校的體育教學難以實現教學持續性。
二、贛南地區農村中學體育教學對策探討
1. 端正體育教學態度
要想提高贛南地區農村學校的體育教學質量,必須要讓學校行政管理層、各部門領導、教師等改變對體育教學的觀念與態度,進一步學習新時期體育教學思想,逐步貫徹體育教學對學生素質發展的戰略性地位與戰略性作用,將體育教學完整納入學校的教學目標與要求。同時,教師還要做好學生家長工作,讓學生家長了解、熟悉體育課程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幫助與發展,樹立體育教學與文化教學同等的教學地位。
2. 提高師資質量
教師建議學校要大力招攬專業體育院校的應屆畢業生投身于農村學校,致力于農村體育事業的發展與建設,通過國家資源支撐、政策優勢等來不斷優化體育教學師資結構,提高體育教學師資質量,實現農村學校體育教學的專業化。與此同時,贛南地區農村學校還要不斷采取體育教學技能培訓、教學進修、外出考察等方式拓寬兼職教師的體育課堂視野,使其體育教學技能向專業化、業務化、全面化發展,不斷接近新課程體育教學標準與要求。贛南地區農村學校還可與發達地區學校結成友好學校,以實現體育課程資源的貫通與協調,改善農村學校體育課程資源缺乏的問題現狀。
3. 體育功能推廣
通過調查可知,贛南農村地區學生家長對體育課程的觀點與看法存在偏差,因此贛南地區農村學校一定要在生活中不斷宣傳、推廣體育課程的功能與益處。比如,學校可以召集學生家長開展體育教學知識講座,讓學生家長意識到體育課程與文化課程具有同等的教學重要性。學校還可以通過廣播、宣傳畫報的形式讓家長們了解體育課程,可以讓學生的身體素質、骨骼發展、心理健康方面得到改善與提高。
三、體育教學成果反思
贛南地區農村學校要克服地域發展、教學條件、師資力量等重重困難,針對教學過程中的問題不斷進行改正與優化。同時,教學成果反思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目前,贛南地區農村學校體育課程資源現狀差強人意,學校一定要在教學過程中獲得更好成果的同時進行教學反思,切不可滿于現狀,要時刻懷揣教學緊迫性,致力于不斷改善農村地區的體育教育與發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贛南農村地區經濟發展較差,地理環境偏僻,與沿海城市經濟具有較大差距。因此,贛南地區農村學校要直面當前的教學問題,利用農村獨特的體育教學資源優勢,不斷優化體育課程結構,實現體育課程資源的全面性、方位性與針對性,將體育課程與學生生活相聯系,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程路明.現代體育與和諧社會[J].浙江體育科學,2006(01).
[2]程攀,張偉.新課標下農村中學體育教學的憂思[J].體育教學,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