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
摘 要:中職生除了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更需要具備較高的職業和道德素養,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復雜而激烈的職業環境,為社會做出貢獻。文章在職業規劃理念指導下,結合教學實踐,研究了德育的有效策略,以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關鍵詞:中職;職業規劃;德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8.2;G7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36-0006-0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特別提出要提高職業院校學生的道德素質,全面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理念。中職院校作為技術人才成長的搖籃,一定要摒棄過去灌輸式的德育方式,從學生職業規劃的層面,創新德育方式,充實德育內容,改進德育評價方式,讓學生樹立職業道德觀念,成為有責任、有擔當、能吃苦耐勞的合格的技術人才。
一、結合專業,強化責任意識
從當前中職院校的生源情況來看,學生的總體素質偏低,學習不夠努力,加之缺乏自信,整體狀態不算理想。上課時,有近三分之一的學生沒有將心思放在課堂上,或者玩手機,或者梳頭發,或者小聲交談……而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部分是獨生子女的學生習慣“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懂得如何關心他人,不知道如何靠自己來實現目標,稍不如意就發脾氣,根本沒有為將來做好計劃和打算。針對以上問題,教師應結合學校的專業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的自律性和自我管控能力,并將德育目標具體量化到學生的日常行為中,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讓學生學會對自己、對他人負責,為日后的工作實踐打好基礎。
在給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做職業規劃輔導時,“你對未來有何打算”這一欄的調查結果顯示,一些學生對未來都沒有構想,沒有職業價值觀。在談話中,教師聽到個別學生說中職生畢業后也就是給別人打打雜,不用什么規劃。針對這種思想,教師在德育課上開展了“你的職業你做主”系列主題活動,向他們講述了馬云、馬化騰、劉強東、丁磊等人的事跡,他們或者沒有高學歷,或者沒有顯耀的家世背景,但因為秉持一個信念,終于創造了屬于自己的互聯時代。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馬云說過:“這個世界不是因為你能做什么,而是你該做什么。”想一想,這些前輩創業時的環境,再想一想你們現在的條件,孰好孰壞一目了然,不要讓機會從自己的手中溜走。幾堂課下來,該專業學生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變化,他們開始專注于自己的專業學習,更開始著手自己的職業規劃,對自己負責,對未來負責。
二、組織實踐,引導樂觀態度
不同于過去機械、死板的說教方式,教師應在德育中多組織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如體育活動、文藝活動、才藝展示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與人相處,學會取長補短,學會合作互助,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培養他們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在集體活動中,學生的個性特點顯露出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距離拉近了,大家一起出謀劃策,成為一個團隊,不斷克服困難,不斷超越自我;在個體活動中,學生有了展示自我的機會,學習會更積極、更主動。此外,一些正能量的表演、參觀活動,能將德育滲透其中,在潛移默化中叩擊學生的心靈,引導學生的行為,最終助其實現知行合一。
每學年的第二學期,學生的思想都會出現明顯的波動,或者心事重重,或者迷惘失意,或者暴躁易怒,這么大的情緒波動明顯會影響到他們專業的學習,一旦處理不當,也會給日后就職留下陰影。每到這個時候,教師都會組織各種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釋放壓力,舒緩情緒,使他們在團隊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活動中獲得自信和勇氣。例如,一次活動,教師設置的主題是“尋找快樂”。之前,教師就給學生講述了一群年輕人向哲人蘇格拉底探尋快樂秘訣的故事。蘇格拉底讓他們造船,之后年輕人一起流汗,一起唱歌劃槳,快樂極了。另外,在體育拉練、演講比賽等活動中,很多學生也都實現了自我突破。
三、前瞻評價,注重吃苦耐勞
改進德育評價方式,是做好中職生德育的重要保障。首先,教師要擴大德育評價的范圍,將學生的日常表現、社會適應能力、心理素養、道德水平等納入到德育評價體系中來,讓評價更科學、更全面、更實用。其次,教師要逐步建立校外評價體系,將學生在實習單位的表現納入到評價體系中,綜合考察學生的工作態度、工作水平和合作能力等,為日后的校內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特別要強調學生的吃苦耐勞精神,這是因為中職生日后的工作大多需要戶外作業,且工作強度也大,不能吃苦就不能做好本職工作。
在給設計專業的學生進行德育評價時,教師使用了師評、自評、互評的方式,以發揮評價的積極作用,為中職生的從業之路做好鋪墊。在社會適應能力一欄,男生的表現要普遍高于女生;在創新能力這一項中,設計專業的學生絕大多數認為自己的創新能力有待提高;而在吃苦耐勞這一項中,學生還有待提高。這些評價,給學生今后的培養目標指明了方向。
四、結束語
總之,中職教師要將培養有理想、有追求、有德行、有品格的職業人才作為自己的目標,打造生動、快樂的德育課堂,從而為學生的職業規劃提供幫助,讓他們日后能更快地融入到職場和社會中,實現人生價值。
參考文獻:
[1]李金德.中等職業教育中有效德育教學的實現途徑[J].文教資料,2009(31).
[2]黃振強.當前中職學校德育問題及對策的思考[J].成才之路,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