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高校計劃生育教育成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本文針高校當前計劃生育工作的現狀,對高校計劃生育宣傳工作的意義進行闡述,對高校計劃生育宣傳對象和方法提出相應的工作建議。
關鍵詞:高校 計劃生育 宣傳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質,逐步完善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高校育齡婦女比較集中,特別是旺盛期育齡婦女,大學生發育逐漸成熟,生理健康方面知識卻處于懵懂階段,針對當前高校計劃生育工作的現狀,結合法律、法規及高校計劃生育對象特點,以宣傳為中心環節,貫徹落實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一、高校計劃生育宣傳工作的重要意義
(一)高校計劃生育宣傳是國家政策需要
2005年9月教育部頒布實施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取消了在校生不能結婚生育的規定,這給高校計劃生育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工作量和管理上前所未有挑戰。2007年,國家人口計生委、教育部、公安部聯合發布了《關于高等學校在校學生計劃生育問題的意見》,指出:各有關部門、各高校要進一步明確自己對在校學生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的職責,妥善解決在校學生實行計劃生育的切實問題,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因此,高校更要重視計劃生育宣傳工作,在宣傳教育過程中應采取疏導的教育方式,而不是堵塞。明確管理和服務職責,切實解決大學生戀愛過程中的問題。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強調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提高人口質量與人才培養質量,深化教育綜合改革。高校作為重要人才培養基地,建立以人為本的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工作思路,以更好的為在校學生和教職員工服務為工作宗旨,建立健全對學生宣傳教育的工作制度,以靈活多變的方式進行宣傳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交友觀、人生價值觀,提高在教職員工計劃生育服務水平,進而提高人口質量。
(二)高校計劃生育宣傳是學生個人需要
大學生處于個體發展的青年期,年齡一般在17-23歲之間,從中學到大學,大學生的生理、心理都發生巨大的變化。從生理上來看,大學生身體正處于青春期階段,第二性征逐漸成熟。男、女生生理上的差異逐漸明顯,異性間相互吸引,產生好感。從心理上來看,由于信息的高速發展及互聯網的普及,當前大學生心理成熟相對較早,離開父母及老師的束縛,對學生心理上來說是一種全新的挑戰。他們中相當一部分人對大學生活沒有很好的規劃,為了彌補精神空虛而選擇談戀愛,在此情況下,戀愛往往是無果的,對戀愛雙方的生理和心理勢必會造成傷害。我國性教育長期以來處于封閉、滯后的狀態,從小學、初中、高中許多學校的性教育成為虛設,導致性心理的發展滯后于性生理的發展的不同步現象。
二、高校計劃生育宣傳要以人為本,與時俱進
(一)以人為本,全面發展,提供優質服務
高校計劃生育宣傳堅持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工作模式。高校計劃生育對象主要為在讀學生、教職員工和外聘人員,貫徹“以人為本”的工作方針,就是制定符合每個對象群體特點的宣傳內容、宣傳方法和宣傳方式。
1.在讀學生
在讀學生是高校中人數最多的群體。隨著高校的擴招,高校育齡人群規模不斷擴大,大學生人數逐年增多。由于社會的高速發展,現代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觀念不斷變化,大學生對于情感的表達愈發直接和大膽,戀愛方式從“難以啟齒”到“開門見山”。大學生正處在青春期,在荷爾蒙的作用下,大學生性行為的人數比例逐年增高,由于大學生心里建設上的欠缺和戀愛、婚姻、生育、法律知識的缺乏,使得部分學生在戀愛交往過程中身體和心里造成傷害。為了避免這些現象的發生,高校計劃生育宣傳工作顯得尤為重要,高校要在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積極宣傳生殖健康教育,包括生理、生殖解剖知識、避孕知識、性病和愛滋病的防治等生理輔導,還包括性心理發育、性倫理道德、性法律知識等,給予大學生應有的健康保護和心理防護。
2.教職員工
近年來,高校教職員工普遍學歷較高,新入職員工年齡在26周歲以上,所以入職后很快面臨生育問題,對于年輕教職工,高校可以通過開設計劃生育相關政策、優生優育等課程宣傳計劃生育;對于孕產期、育兒期階段教職工,倡導科學婚檢,孕產期保健等知識的宣傳教育內容;對于已經生育一胎的年輕教職工,可向他們宣傳國家關于“二孩”的新規定、新政策;對于處在更年期婦女和老年男性,宣教關于“樂活”的身體管理和心里輔導,增進他們的身心健康,提高他們晚年的生活質量。
3.外聘人員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規定,“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工作由其戶籍所在地和現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負責管理,以現居住地為主。”。在雙重管理的前提下,外聘人員的計劃生育工作要以高校計劃生育部門為主,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高校對外聘人員的管理大多出現脫節的現象。高校計劃生育工作應加強與外聘人員信息的及時對接,應針對外聘人員流動性強,計劃生育觀念較為薄弱等特點,制定相應的管理程序和宣傳活動。因此,高校要把外聘人員計劃生育宣傳工作納入到高校體系中,重視外聘人員的自覺意識,通過宣傳引導其正確的戀愛、婚姻和生育觀。
(二)與時俱進,加強宣傳,營造優良氛圍
目前,部分高校對計劃生育工作重視度不高,計劃生育宣傳教育的內容不夠系統和完善,宣傳形式比較陳舊,只停留在依靠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上課所講內容,但生理衛生健康與青春期心理健康一直不是課程重點,通過灌輸式的理論教學和主題講座效果不明顯。高校可以通過校內網絡開通的計劃生育板塊、微信公共平臺、校內文化活動等形式對計劃生育進行宣傳教育和有效互動,第一時間向全校師生傳達新的方針、政策,有關計生法規及相關辦事程序。以方便快捷的方式為在校師生及外聘人員解決關于愛情、婚姻、優生優育等的信息普及和服務工作,形成高校計劃生育工作新常態。
參考文獻:
[1]楊景.高校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工作的新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10).
[2]鄭曉蓉.地方高校計劃生育管理工作的問題與反思[J].考試周刊,2012,(23).
[3]王丹丹.試分析法治中國視角下的高校學生計劃生育工作開展及對策研究[J].大眾科技,2015,(04).
(作者簡介:宋玉,工作單位:天津體育學院,學歷:碩士研究生,職務:科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