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剛
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也越來越重視應用計算機技術。小學數學由于其教學的特性也越來越重視與多媒體技術的結合,兩者結合的好則能充分發揮其優勢,有效提升教學水平。但在現今教學結合過程中很多教師也進入了很多的誤區。為此結合多年的教學實際進行了一定的探究工作,希望對其他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多媒體;誤區
近年來,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課程改革與多媒體等新技術結合成為衡量現代化教學水平的重要標志。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合理應用多媒體教學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有效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所教授的內容,反之則會相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明晰常見的教學誤區對于廣大教師有諸多益處。筆者經過一定總結發現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多媒體課件應用的誤區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對于多媒體課件過度依賴
由于多媒體課件具有快節奏、多樣化等優點,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逐步產生一定的依賴心理,導致在教學過程中基本上每一節課都會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很多情況下教師把滿堂課所要教授的內容都呈現在多媒體課件上,教師在課堂上只是動動鼠標來完成整個教學過程,這就造成整節課節奏過快,但教學在本質上仍是“滿堂灌”。這種教學情況下,一方面教師既不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又不考慮學生是否能夠接受;另一方面,對于多媒體課件的過度依賴使教師與學生反而成為教學的旁觀者,使兩者之間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這樣的課堂教學效率不升反降,也發揮不出多媒體的積極意義。
二、多媒體課件應用的不恰當性
多媒體課件雖然具備高效率、快節奏的特性,但是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該思考其應用的是否恰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找到多媒體課件的作用點以及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從而避免多媒體展示的誤區,關于這一方面現今所存在的誤區主要有以下兩種情況:
一方面,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雖然應用了多媒體課件,但是其教學過程只是披著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外衣,其實質上依然是傳統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授課上教師依然作為授課的主體,學生依然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這種“換湯不換藥”的教學方式的變革,就是沒有找到多媒體課件的作用點。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教師要掌握應用多媒體課件的作用點,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水平,優化整個教學過程。例如,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將那些難以講懂的知識點以多媒體課件的形式直觀呈現,從而使學生在實際觀察,摸索、討論的過程中逐步掌握數學知識點的本質,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例如,在講授分數大小這一部分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一定的動畫,在動畫中選用四個常見的動畫人物,然后讓其分西瓜,一個分1/4,一個分1/2等,最后讓學生做裁判,判斷誰吃得多,這就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多媒體課件的應用更加高效。
另一方面,教師在應用多媒體課件的過程中忽略了學生對于知識的認知規律,在教學過程中過度重視課件的美觀性,導致課件中出現大量與教學無關的圖像、音樂、視頻,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過度重視那些精彩的畫面,而忽略了透過這些媒介所要傳遞的數學知識點,導致多媒體課件技術的應用華而不實,失去了應用的功效。
三、多媒體技術在應用時的盲目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對于多媒體課件技術的應用還有一部分是因為上級領導的要求或者對于最新教學方式的模仿,導致所應用的多媒體課件很多都是直接從網上或者市場獲取,應用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這就導致多媒體課件的質量難以保障。教師必須認清楚多媒體課件的應用主要是為了將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教學內容結合,通過多種形式將教學內容展現出來,幫助學生簡化知識點,從而更好地理解知識的重難點。對于多媒體課件的盲目應用,不但不會起到積極的效果,反而會影響教學質量。
四、多媒體課件應用過程的過度性
現今,“多媒體風”以及“互聯網+”等理念的提出,導致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對于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存在一定的過度性。很多情況下,往往憑借黑板就能夠呈現的內容就不適合應用多媒體課件。正如著名的施蘭姆公式所說:如果兩件媒體在實現某一教學目標時,功能是一樣的,我一定選擇價格較低的那種媒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結合教學的內容選擇適當的教學媒介,而不能過度求新求全,要恰當地應用教學過程中的各種媒介,理清教學過程中各種因素的關系,從而創設出能夠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情景,提高多媒體課件在教學應用中的適度性。
隨著現代技術在教學領域的應用,教師在選用多媒體課件這一新穎教學方式的過程中一定要規避常見的教學誤區,從而能夠采取正確的教學方式,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真正利用多媒體課件提高教學的水平,推動我國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隋淑君.多媒體技術在物理教學中的運用原則[J].新課程學習(中),2014(7).
[2]王宏平.探討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優勢[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4(18).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