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密
摘 要:信息技術課老師大多數(shù)只會注重技術而忽略美感,從而使信息技術課缺少美的元素,只能達成三維目標中的知識與技能和過程與方法這兩項目標,而對于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等有關于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目標卻往往被忽略不計了。因此,我們要想辦法讓“美”走進信息技術課堂中來,讓“美”融入學生作品中。
關鍵詞:信息技術;審美能力;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信息技術老師都已經改變了以前操作演示這樣枯燥乏味的教學方式,學生可以在課上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法來掌握知識與技能。但是,這樣的信息技術課老師大多數(shù)只會注重技術而忽略了美感,從而使信息技術課缺少美的元素,只能達成三維目標中的知識與技能和過程與方法這兩項目標,而對于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等有關于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目標卻往往被忽略不計了。如果長期處于這種課堂中,學生會缺乏審美能力,雖然技術都已經掌握了,卻做不出漂亮的電子作品,更感受不出作品的內涵美,這樣下去不利于學生的全面和諧發(fā)展。我們要想辦法讓“美”走進信息技術課堂中,讓“美”融入學生作品中。
如何讓“美”走進信息技術課堂呢?我認為,應該從提高教師審美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兩個角度進行改革。
一、提高教師審美能力
要想讓“美”走進課堂,改變老師自然是首要的。老師是課堂的引領者,起著主導性作用,所以首先要提高老師的審美能力,讓老師把“美”帶進課堂。下面我從幾個方面分析一下如何提高教師的審美能力:
1.熟悉教材,虛心請教音美教師
教師應當熟練掌握教材中各類軟件的操作方法,總結小學信息技術教材中的教學重難點。然后可以與同校其他科任教師共同研究各個軟件與審美因素相關聯(lián)之處。比如,可以跟美術老師探討一下教材中的畫圖軟件,請教他怎樣給學生做出精美漂亮的示范畫,這樣就可以在課堂一開始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請教音樂老師,如何把自己的課件添加合適的音樂,而不是胡亂配上音樂,然后告訴學生掌握方法就行。只有熟悉教材,虛心請教他人,才能更好地配圖配樂,使信息技術課堂變得生動藝術。
2.多多讀書,感受不同書籍中的美
多閱讀一些可以提高自己審美觀的書籍和期刊,比如多看一些美麗的圖片、時尚雜志以及富有美感的文學作品。當老師的文化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審美觀自然而然會提升一個臺階。這個時候,教師在設計一節(jié)課的時候,無論是在語言組織還是圖片方面的美感都會有所提升。
3.經常鉆研教學案例
通過研究不同的案例,總結出各個案例在應用美學方面的優(yōu)點與缺點。看看其他教師是怎樣通過美學來詮釋一節(jié)課的,把別人的優(yōu)點適當應用到自己的課堂中。遇到古板的教學案例,可以自己動腦重新設計,把美融入課堂中。
二、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
要想讓“美”走進課堂,改變學生非常關鍵。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起著關鍵性作用,所以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才能把“美”融入課堂。下面我從幾個方面分析一下如何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1.在校園中引入美的信息技術文化
可以在校園網(wǎng)站中拓展一個信息技術作品模塊,把平時收集來的學生優(yōu)秀作品展示在該模塊內,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創(chuàng)作出越來越精美的作品。還可以定期出版校園電子報刊,電子繪畫技能比賽,讓“美”真正走入到信息技術中。
2.在課堂上帶入美的語言
語言美也是一種美,教師在課堂中也可以帶入一些美的語言。比如,在描述示范作品、評價學生作品以及為學生布置任務的時候,語言要優(yōu)美。尤其是在為學生布置任務之前,把要求用語言表達出來很重要。比如,在畫圖課堂中,可以這樣跟學生說:“請同學們開動自己的腦筋,畫出自己心中的房子,它既可以是磚做的,又可以是棉花糖做的,既可以是矩形的,又可以是圓形的,總之請大家發(fā)揮自己無盡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房子!”這樣表達的話,在語言方面一定比直接要求學生畫畫更加引人入勝,這就是語言美的魅力所在。
3.在評價中肯定不同作品的美麗之處
作為老師一定要發(fā)現(xiàn)學生作品中的美,一定要尊重學生的作品;作為學生要不斷自評和評價他人作品,在評價的過程中學會自覺地發(fā)現(xiàn)各種作品中的美麗之處。例如,有一次在我的電腦繪圖課上,我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象畫一個自己心目中的房子。在學生畫畫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一個女學生正在為房子畫眼睛和嘴巴,我覺得眼前一亮,隨口表揚了她,可是這個時候她周圍的學生都在笑她異想天開。這個時候,我及時地糾正了學生不正確的審美觀,不僅不能夠嘲笑同學,還要向那位女同學學習她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讓學生認識到要肯定不同作品的美麗之處。
只有讓“美”走進信息技術課堂,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創(chuàng)作出美的作品。雖然這將是個漫長的過程,但是隨著學生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以及評價美的能力的提高,我相信他們一定會創(chuàng)作出越來越完美的作品。
編輯 薄躍華